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Wt)、腰围(WC)、腹围(AC)、臀围(H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t、WC、AC、HC、WHR、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对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体质量、腰围、腹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 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饮食指导和心理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芪连结肠宁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溃疡性结肠炎改良梅奥(Mayo)积分,检测粪便钙卫蛋白(FC)浓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ayo积分、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芪连结肠宁可有效改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性,降低粪便FC浓度及血清IL-6、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赵瑞成教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经验。赵教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单纯性肥胖以脾虚湿阻型多见,总属本虚标实之候,病位在脾,治疗上多以健脾燥湿为主,随症加减,方用胃苓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脐舒散外敷联合TDP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脐舒散外敷脐部神阙穴,同时给予TDP理疗仪照射神阙穴治疗;对照组40 例采用蒙脱石散、匹维溴铵治疗。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92.86%(39/42)、85.71%(36/42),对照组分别为85.00(34/40)、70.00%(2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舒散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PCOS脾虚痰湿证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中医证候(月经周经、痤疮、多毛)积分及总积分,以及体质量(BMI)、腰围/臀围值(WH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游离睾酮(T),卵巢体积、卵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中医证候总积分、BMI、FPG、FINS、HOMA-IR、LH、LH/FSH、T、卵巢体积、卵泡数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脾虚痰湿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督脉灸改善阳虚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阳虚体质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予饮食、起居、情志、运动等基础健康调养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督脉灸干预,对照组予常规穴位贴敷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中医体质评分,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相对温度差(Δt),评估体质疗效。结果:体质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33%(53/60),对照组为66.67%(4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体质评分,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Δt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督脉灸干预阳虚质疗效明显,且优于常规穴位贴敷,可降低阳虚质患者脊柱、膀胱经背部热代谢Δ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耳穴按压及五行音乐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西医融合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00 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患儿提供饮食指导,不进行其他任何干预;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耳穴按压及五行音乐联合治疗,5 d为1个疗程,每个月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3 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4%(57/61),对照组为64.10%(25/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干预1、2、3个月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2、3 个月后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肩胛下角部、腹部和髂嵴上部3个部位皮褶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耳穴按压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效果明显,可减轻患儿体质量,减少皮下脂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隔药灸合针刺干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隔药灸合针刺干预。干预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自汗盗汗)及心律异常性指标[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全程内差值超过50 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PNN50)]。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溃愈疡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脓血便、腹泻腹胀、食欲减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评分及总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对照组除食欲减退外其他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15.63%(5/32),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溃愈疡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活动期脾虚湿阻型UC,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刮痧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固定时间(心经当值:11∶00~13∶00)进行刮痧干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 例患者出现恶心、烦闷。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刮痧干预稳定型心绞痛痰浊闭阻证,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心绞痛等症状的缓解,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身体、心理等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效果。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2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对照组采用西药干预。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09%(3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及干预后、随访3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贴干预寒凝血瘀型PD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督脉灸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 例肺肾气虚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CV%)、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41.00%(41/100),对照组为21.00%(21/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mMRC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RC分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可改善肺肾气虚型AECOPD患者CAT评分及中医证候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肺-肠轴”理论观察自制中药脐贴外敷对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肺炎风热闭肺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制中药脐贴外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发热、气喘、咳痰、呕吐、食欲、咳嗽)与体征(舌象、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再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清WBC、CRP、PCT、IL-8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 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贴外敷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产后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产后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2组取穴相同。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腰围、臀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5/35),对照组为88.6%(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值、腰围均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臀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的改善程度明显,可获得理想的减肥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按摩、推拿在小儿厌食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 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饮食调护,并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按摩、推拿。比较2组患儿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微量元素(铁、锌、钙、镁、铜)含量、血红蛋白,尿D-木糖吸收排泄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血铁、锌、钙、镁、铜含量,血红蛋白,尿D-木糖吸收排泄率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厌食症护理中应用中医按摩、推拿可有助于改善患儿厌食症状,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将110 例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 例)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4 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2组患者若伴有器质性疾病或症状较重者则予以对症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躯体症状群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49/56),对照组为68.52%(3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主症(反酸烧心、胃胀)评分、中医次症评分、躯体症状群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口疮评分及对照组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消化心身疾病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隔药饼灸干预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给予温和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给予隔药饼悬灸治疗。比较3组综合疗效、膝下15 cm小腿周径、24 h尿量、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LHFQ)。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0%(37/40),高于对照1组的80.00%(32/40)与对照2组的85.00%(34/40)(P<0.05);治疗后,2组膝下15 cm小腿周径、24 h尿量、MLHFQ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1、2组(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治疗阳虚水泛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祛脂护肝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湿浊内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ASH湿浊内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予饮食调节和适宜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之上治疗组予以祛脂护肝饮治疗,对照组予以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7.5%(3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MI、ALT、AST、GGT、TC、TG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CAP、LSM值治疗后亦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BMI、ALT、GGT、TC、TG、CAP值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脂护肝饮治疗NASH湿浊内停证有较好疗效,具有保肝降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