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学信息图谱图形与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与检索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地学信息图谱图形与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与检索的实现方法,同时以福建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为例,在VB、MS Access的环境中,利用GIS组件Mapobjects开发系统,实现了信息图谱图形与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与检索的新方法。该工作对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其他地学图谱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学信息图谱的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生态服务价值结构的概念,并引入地学信息图谱,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利用HJ卫星数据,获得了江西省各县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计算得到了各县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利用Weaver组合指数,对江西省县域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类型划分;将生态服务价值类型与地学信息图谱相结合,使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谱系化,依此分析了江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图谱结构类型特征与组合类型特征,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低碳江西提供了参考建议,为生态经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台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新余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2、2013和2017年Landsat影像,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土地覆被信息和土壤侵蚀信息。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GIS和RS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计算出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和监测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2年新余市的EI为75.96,为优水平,说明新余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 2013年新余市的EI为67.74,为良好水平,生态环境明显变差; 2017年新余市的EI为70.71,也为良好水平,但生态环境有略微变好趋势。研究结果使人们对新余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为新余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是在生态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基础上,利用生态环境基础与动态数据库的大量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以计算机多维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生态环境及其各要素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本文对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研究的意义、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作了初步分析,重点阐述了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设计与建立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指标体系的确定、类型的概括与提炼、界线的概括与生成、数据库的设计、计算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5.
面向生态环境领域,提出了一种利用文献文本的领域知识图谱自动构建方法。首先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抽取生态环境领域的关键词和关键关系;再结合统一建模语言系统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知识图谱模式层,并以该模式层为指导建立生态环境领域语料库;然后采用深度学习方法从文本文献中自动抽取关键信息,通过来源指数和校验次数保证抽取知识的置信度;最终实现知识图谱的自动化构建与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利用2 000万字规模的文献文本可得到含29 490条知识三元组的知识图谱,利用Transformer模型抽取的总体精度为96.27%。  相似文献   

6.
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和探索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该文以饶河边疆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相关生态环境信息,选取地形坡度、土壤侵蚀强度、土壤退化因子、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地质剖面结构、工程地质岩性性状、地貌特征类型等8个指标因子构建生态地质环境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借助隶属函数将各个因子图像生成对应级别的模糊栅格图像,建立了基于GIS系统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区分了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相对稳定程度,为相关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环境动态监控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毕节地区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技术研究,把对重点污染源的定点监测和对生态环境的区域监测进行有机结合,使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定量化的指标依据。在此基础上把污染源动态监测系统、空间分析、评价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研究建立毕节地区环境综合监控平台,系统已经过严格的测试和业务试运行,证明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监测编报、信息采集、网络传输、数据管理、信息分发和综合评价服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用地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供给者,对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河北省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可以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用地保护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战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生态用地遥感解译数据和地貌数据,利用分布指数、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了河北生态用地时空格局的地貌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河北省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丘陵、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优势分布;②研究期间林地在台地,其他生态用地在平原、台地、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极差;林地在平原,草地在高原,湿地在平原、台地、丘陵和低山,其他生态用地在丘陵和高原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差;各生态用地类型在其他地貌类型区空间稳定性较好;③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变化图谱以稳定型为主,所占比重为86. 75%,在平原、台地和高原地貌类型区呈劣势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地貌类型区呈微弱优势分布,在丘陵地貌类型区呈标准分布。河北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空间稳定性和变化图谱的地貌特征分异显著,制定生态建设战略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学信息图谱具有图形与谱系的双重特性,是由大量地学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与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与动态可视化技术,显示和揭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空间形态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与方法。本文分别论述了:①图谱的基本概念;②地学信息图谱产生和发展背景;③地学信息图谱的分类;④地学信息图谱建立基本过程与步骤;⑤地学信息图谱应用实例———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⑥地学信息图谱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尺度生态评价研究中格网空间尺度的选择与确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伟  张桂兰  万必文  李硕  王桥 《测绘学报》2003,32(3):267-271
在研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尺度(1∶100000比例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的区域尺度、制图尺度、成图视觉效果、数据精度、数据量负荷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中尺度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格网分析评价单元———即25m×25m的GRID格网单元。研究成果建立起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基本格网评价单元确定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电子沙盘作为可交互操作的实时虚拟现实环境,是一种既具有传统沙盘的特点,又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的产品。首先分析了沙盘制作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即从传统的实物沙盘向现代的电子沙盘转变;然后提出了台海西岸电子沙盘制作的技术方案,并介绍了数据处理、地形模拟与要素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用MapGIS开发环境实现了该地区电子沙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SDSS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决策支持为目标,面向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用模型驱动的SDSS,是GIS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技术上用C语言实现了SDSS支撑软件的设计,并应用于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三川河流域区域治理与开发信息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对SDSS开发中存在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Upwelling favourable winds along the Indian coasts were studied using a high-resolution (9 km grid)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MM5) reanalysis from 1 to 5 June 2006, off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and from 5 to 10 December 2005, off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Model winds are verified with satellite winds at two areas. Model wind hind-casts from the above periods reveal narrow bands (about 10×50 km) of strong winds to the coast and adjacent to the major coastal promontories. These bands, which are sub-grid scale in operational models, we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local upwelling greater than 10 m/s. Both the mean and spatial components of the model alongshore wind increase by a factor of 3 to 4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along the west coast, and by a factor of 2 to 3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Wind field increases will drive enhanced ocean upwelling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India, and the new hypo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variations in local wind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astal upwelling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龙羊峡库区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黄河上游最大的水利工程--龙羊峡水库为实验区,围绕库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研究设计了系统结构、功能及数据库的组成,并建立了可运行的龙羊峡库区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支持下有效的实现了库区环境动态监测与应用,由于该系统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其成果在高寒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环境研究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基于G1S城市生态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原理和设计开发,为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管理提供辅助技术支持,对GIS、DSS和SDSS的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城市生态规划作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建筑物产权登记前需先进行建筑物测绘,建筑物测绘包括建筑物第一次测绘和建筑物复测。建筑物测绘一般由建筑物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向建筑物所在地地政事务所申请办理。地政事务所负责实施辖区内建筑物测绘工作和后续的建筑物产权登记工作。台湾地区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电子化,其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值得大陆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利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市区内的社区子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并结合SuperMap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从而对建立一个城市社区子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系统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并以昆明市某社区子区域为例进行实验,最终作为昆明市消防辅助决策系统的一个子模块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岸带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研究的不足,该文以盘锦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鉴物理学耦合度理论,建立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分析2003-2013年二者间耦合过程与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盘锦海岸带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协调类型由不协调发展过渡为协调发展,由开发强度受阻转变成生态环境滞后,符合盘锦实际情况。该研究方法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海岸带开发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对深入开展海岸带地理国情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省级市场主体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需求,基于天地图平台,设计并实现了省级市场主体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市场主体空间信息采集与匹配,基于电子地图的分类别分区域展示,查询定位、统计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产业发展、工商管理、企业及个人提供了直观、便捷的市场主体信息服务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测量评论》2013,45(45):386-388
Abstract

One of the longest projected loops of triangulation in Canada is the network encircling the Gulf of St Lawrence. This 1200-mile loop involves the triangulation system along the Gaspe coast, across Chaleur Bay, through eastern New Brunswick and Nova Scotia, across Cabot Strait to Newfoundland, northwar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is island to the Strait of Belle Isle, from the strait of Belle Isle along the north shore of the Gulf of St Lawrence as far as Anticosti Island, and from there southerly to the Gaspe co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