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甘肃北山富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甘肃北山区域地质背景、含富铁矿岩石建造、富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着重对黑鹰山、碧玉山、狼娃山、白山泉、双井子等5个富铁矿床进行了剖析研究。提出甘肃北山富铁矿床有6种矿床类型、5个含富铁矿岩石建造、3个成矿系列(矿浆-热泉成矿系列;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系列;火山沉积-气液叠加成矿系列),指出找矿方向,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山石钱滩组的发现及其层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麦里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其南麓有一套滨一浅海相地层,呈北西一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砂质灰岩与粉砂岩不均匀互层,靠下部砂砾岩增多。灰岩中含大量海相动物化石。1930年,袁复礼教授将其划分为下石炭统双井子石灰岩层以及双井子南下二叠统石钱滩建造。1655年地质部631队朱夏等、1959年新疆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和1961年第三区测大队以及1963年新疆石油局等都将其划为上石炭统。1963年至1964年.新疆区测大队一分队在该区进行二十万分之一区调工作时,笔者和陈敬培等到双井子一带的灰岩中采集蜓类化石,切到了Eostaffella Sp.及Pseudostaffellasp.同年一分队在双井子东Ⅰ号剖面的岩石薄片中亦发现了:Profusulinella sp.,P.  相似文献   

3.
彭湘萍  白云山 《地质论评》1999,45(7):1105-1110
通过野外工作,在新疆哈密双井子地区发现一空心山火山机构,以其独特地貌特征、发育环状断裂和放射状岩墙以及较规律分布的岩相特征,显示了较为典型的古火山构造。  相似文献   

4.
郑荣国  吴泰然  肖文交  张文  孟庆鹏 《地质学报》2016,90(11):3153-3172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地区,连接了东西部构造单元,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白山构造带位于北山南北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该构造带广泛出露的侵入岩对于认识北山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白山构造带中双井子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双井子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84.9±1.5 Ma和327.6±1.6 Ma。地球化学研究发现两者都表现出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并都表现出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且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另外,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两者都具有高的εHf(t)值(5.87~12.24),以及相对年轻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10~961 Ma),表明了双井子岩体应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重熔的产物,并且其母岩浆在形成过程过程中可能受到亏损地幔物质的混染,也暗示了北山北部地区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经历了强烈的陆壳生长过程。北山北部地区的红石山蛇绿岩及白山组火山岩的研究成果表明两者都具有俯冲带岩石的特征,表明了白山构造带在石炭纪—中二叠世期间仍处于大洋俯冲阶段。通过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双井子侵入岩应形成于红石山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疆沙泉子铜铁矿床距离哈密市南东180km,处于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出区东天山的东部,属于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区.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阿齐山-雅满苏晚古生代岛弧带,产出于阿奇克库都克-沙泉子深大断裂北侧,位于沙泉子背斜南翼.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西双井子杂岩锆石LA-MC-ICP-MS测年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井于杂岩产出在内蒙古东部林西县西拉木伦河的南北两侧,由片岩、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前人对其形成时代认识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属于早中生代构造强烈变形产物。本文通过对双井子杂岩开展较为系统的LA-MC-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来限定这套杂岩的形成年代。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绿泥石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146.3~1 970 Ma,年龄比较分散,没有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加权平均年龄。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146.3~1736 Ma,获得2组比较可靠的年龄:一组由10个点组成,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90.5±2.1)Ma,MSWD=0.36,为早二叠世;另一组由5个点组成,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47.5±3.4)Ma,MSWD=0.12,为早三叠世,可能分别代表原岩中两期岩浆的侵位时间。侵位于杂岩中的花岗伟晶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206.9~2122 Ma,年龄比较分散,也没有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加权平均年龄。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78.4±1.4)Ma,MSWD=1.9,可以代表原岩岩体的侵位年龄,为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双井子杂岩岩石(包括绿泥石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成分复杂,其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_2含量变化于61.97%~77.18%,但是所有的岩石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都是U、Nb、Sr、P、Ti相对亏损,而Th、K、Ce、Nd、Hf、Sm、Y和Yb相对富集。与杂岩中的岩石相比,花岗伟晶岩显示明显不同的Ba亏损和Ta富集,而其他元素的富集和亏损趋势则与其几乎一致。因此,总的来说,双井子杂岩是由不同成分和时代的岩石(包括地层和岩浆岩)混合组成。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上述锆石年龄数据,推测双井子杂岩的形成年龄在230~206 Ma。因此,笔者认为本区可能并不存在前寒武纪基底,双井子杂岩可能是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过程中沿西拉木伦河深断裂形成的一套变形程度较高的中浅变质岩系,并有可能遭受了燕山中晚期的再次改造。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生给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其致灾因子复杂多样,空间差异显著.因而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属于空间型的评判问题,可以采用空间分析的最新技术手段--GIS进行评价研究.笔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哈密市双井子26号铁矿为研究区,通过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6大灾种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危险性分析,利用GIS的计算与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各潜在灾种因子叠加分析,最终编制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下的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科学地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略阳县龙王沟铁矿是"勉略宁三角区"常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含矿地层为鱼洞子岩组第三岩性段,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等特点。通过总结龙王沟铁矿地质及矿体特征并进行类比,认为龙王沟铁矿具备与鱼洞子铁矿相似的成矿条件,成矿背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物探指示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新疆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一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中不断摸索和研究,全面系统总结了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与编图方法流程、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编图整体技术流程、操作方法及步骤,为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东天山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沙泉子一带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区作为研究区,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入手,首先分析古火山机体成矿构造聚敛场、海盆成矿构造聚敛场对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控制作用,依次总结了沉积岩相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变质作用对铁矿的控制作用,最后全面系统的总结出东天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在时间和空间上成矿规律和演化过程,指明该类型铁矿在宏观场和微观场中的识别标志,对该区域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歪头山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建造(BIFs)的典型代表,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富铁矿分布。本文主要报道了矿区内较贫铁矿石和较富铁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类矿石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表现在:所有矿石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其他氧化物含量很少,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其为一种化学沉积岩,但受到了火山热液作用的影响;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很低,经太古界后平均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后,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都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和比较高的Y/Ho比值,与热液相关的Cr、Co、Ni含量也相对较高,暗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同时具有海水的特征。差异性表现在:较富铁矿石具有明显的热液特征,并且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某些微量元素组成也与混合花岗岩具有相似性,结合野外地质特征,暗示较富铁矿石可能是在较贫铁矿石的基础上受混合岩化热液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相山铀矿田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铀矿床和北部的沙洲铀矿床中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含较多热液成因萤石的居隆庵铀矿床中,从新鲜围岩到蚀变围岩到矿石,Zr、Hf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在含少量热液萤石的沙洲铀矿床中,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的Zr、Hf含量基本一致。鉴于富F流体易汲取岩石中的Zr、Hf,因此,这两个矿床中不同类型样品Zr、Hf含量的不同变化趋势,可能与居隆庵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富F、而沙洲铀矿床的成矿流体相对贫F有关。这两个铀矿床中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其各自的新鲜及蚀变围岩的稀土配分曲线形态相似但又存在差异,说明每个矿床的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和矿石之间的稀土元素既具有继承性、又受到不同性质的流体的影响。居隆庵铀矿床中矿石显示Eu负异常,可能主要是继承了围岩的Eu负异常;沙洲铀矿床中矿石Eu显示弱负异常至弱正异常的特征,可能与围岩中斜长石因热液蚀变作用而释放出的Eu的进入流体有关。基于新鲜围岩、蚀变围岩及矿石的U和REE研究,推断居隆庵铀矿床成矿流体中U和REE均以F的络合物形式迁移;但沙洲铀矿床中铀矿石品位较低,可能是与流体中相对贫F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赞坎铁矿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塔什库尔干地块西段,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铁矿体的顶一底板围岩分别为古元古代布伦阔勒群斜长角闪片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矿区南部出露早古生代花岗岩岩体;矿石类型以条带状及浸染状磁铁矿石为主,兼具少量块状磁铁矿石。在详细矿区地质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报道了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条带状铁矿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明显富集轻稀土,未呈现明显Ce和Y元素的异常(Ce/Ce~*=0.93~1.12、Y/Y~*=0.74~1.30);部分矿石显示Eu正异常(Eu/Eu~*=1.66~4.46),稀土配分形式与沉积变质型铁矿相似。矿体围岩变粒岩锆石U-Pb年龄为2 416±54 Ma,大致反映沉积铁矿的形成时代,而807±51 Ma的年龄反映变质作用时代。矿区一有铁矿捕虏体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504±26 Ma。该期花岗岩的侵入对铁矿有明显的改造和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春龙  王义天  董连慧  张兵  任毅 《矿床地质》2012,31(5):1038-1050
松湖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中段,赋存于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主要受近EW向、NWW向高角度逆断层控制。矿石主要呈块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及阳起石等。围岩蚀变发育,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分带性。矿区围岩是阿吾拉勒地区早石炭世岛弧火山岩的组成部分,不同岩性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发育弱的负铈异常,中到弱的负铕或正铕异常。矿石中磁铁矿的∑REE值变化于20.75×10-6~65.41×10-6,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发育中到弱的负铈及负铕异常。磁铁矿与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具有成因联系,与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磁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磁铁矿为火山热液交代成因。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松湖铁矿床为海相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对矿区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了较强的Eu负异常和弱的Ce负异常。围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热水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Eu正异常或无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喷流沉积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远的白羊矿段,指示成矿热液为温度较高(>250℃)、相对还原的流体,另外,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同时出现,说明矿石沉淀时较高温度的流体与少量的海水发生了对流混合;另一组矿石表现出与岩浆岩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近的穿心洞矿段和对门山矿段。两组矿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总体来说随着花岗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由喷流沉积形成主矿体,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对矿体部分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6.
The Early Proterozoic sulfide deposit at Garpenberg is located in the metallogenetic province of central Sweden. It is a strata-boun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contained in a supracrustal sequence of mainly acid metavolcanic rocks. Stratiform Zn-Pb-Cu mineralization is underlain by Cu-bearing stockwork ore and an extensive alteration zone. The sulfide ores and their altered wall rocks were formed by subseafloor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alteration pattern observed in the wall rocks of this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a hydrothermal system where the fluid consists mainly of seawater and a high water/rock mass ratio predominates.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cause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rimary mineralogy, mainly feldspars, and a general redistribution of the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altered wall rocks which were principally depleted in Ca, Na and Eu and enriched in Mg. Eu was redeposited with the ore metals near or at the seafloor and Ca was deposited as limestone. Most of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show large mobility during the alteration; only Ti, Zr, Y and REE (excluding Eu) behaved as relatively immobil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为低品位超大型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矿区内海西期花岗岩发育.在矿区内可见黑云花岗岩、花岗细晶岩、花岗伟晶岩和花岗斑岩.花岗岩中SiO2含量65.36% ~74.29%,Na2O/K2O比值0.43 ~1.01,平均值为0.75,花岗脉岩类属于高钾钙碱性,黑云花岗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哈克图解上各元素含量随SiO2变化呈线性规律明显,具Ⅰ型花岗岩特征.∑REE值在64.86×10-6~164.80×10-6范围内变化,总体上稀土含量较低.(La/Yb)N值为6.59 ~ 16.98,显示轻重稀土有明显的分馏.稀土元素蛛网图表现为右倾.黑云母花岗岩δEu平均值0.30,具低Sr低Y的特点.花岗脉岩类δEu平均值为0.65,表现出高Sr低Y的特点.花岗岩类具有中等到强的铕亏损.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为同碰撞—后碰撞期形成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
位处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的辽吉裂谷带内发育有多处中、小型铅锌矿床,其中,同时发育层状和脉状铅锌矿的青城子矿床是典型的代表。为了探讨青城子层状铅锌矿和脉状铅锌矿矿质来源及成因的异同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利用ICP-MS对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脉状铅锌矿及其围岩和后期穿矿脉岩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明显分异的特点。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具有Eu正异常和较弱的Ce负异常,表明其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升的深部热水流体与海水的混合热液,在高温、还原流体和海水的参与下成矿。脉状铅锌矿及其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层状铅锌矿及其围岩相似,但其Eu为负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部分样品出现较弱的Ce正异常,对比分析穿矿脉岩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以及二者稀土元素总量稍大于层状铅锌矿的特点,文章认为青城子层状矿石为沉积成矿,成矿热液为深部热水流体与海水的混合热液,但后期受到岩浆侵入叠加改造的影响而在局部形成脉状铅锌矿体,引起了Eu负异常和局部Ce正异常的出现以及稀土元素总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Considering porphyry and wall rocks as a whole system, the behaviour of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hydro therm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exceedingly large Wunugetushan porphyry Cu-Mo deposit of Inner Mongolia has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re exists complementary REE variation in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between porphyry and wall rocks, and Eu depletion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indicating mineraliza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in REE contents of relevant minerals during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inferred to be depleted in ∑REE, comparatively enriched in ∑Y and strongly depleted in Eu. In the intermediate-strong alteration zones, porphyry and wall rock took part in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alteration almost in equal ratio mass. Furthermore, studies of REE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and fluid inclusion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hydrothermal conv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upplying part of ore materials by the wall rock and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E geochemistry in mineral prospecting is promising.  相似文献   

20.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矿体产于一组陡倾的、近南北向展布的构造蚀变带中,在矿体附近多见有细粒花岗质岩脉穿插,通过对该类脉岩的研究表明,其锆石 U Pb 年龄为138.6±1.3 Ma (MSWD=0.81),属于晚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脉岩的硅含量高,镁、铁、钙和钛含量低, ACNK 值均>1.1, CaO/Na2 O值<0.3,刚玉分子数C>1.8%,属于典型的 S型花岗岩类;脉岩中富集大离子元素K、Rb、Th而亏损Ba、Sr、Ti和P,稀土总量低,配分模式明显呈海鸥型,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四分组效应”, Eu亏损明显.细粒花岗质脉岩的侵入作用使围岩中的铀活化、预富集,因此铀矿化与其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