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产生飞机积冰的几种天气形势和有利于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揭示了飞机积冰的一般规律,增强了飞行气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李想 《气象科技》2020,48(4):561-569
飞机积冰的直接影响气象因子包括大气温度、云中过冷水含量、过冷水滴大小。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研究对于飞行安全保障、飞机适航验证、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外场观测、天气系统、监测识别、预报方法、气候分布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飞机探测结果表明,过冷水时空分布具有明显不均匀性,国外以大量飞机积冰观测试验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积冰环境,并制定了用于飞机积冰适航验证的一系列标准。产生飞机积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高空槽线和切变线,冻雨往往产生强积冰。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各自的优势信息,建立飞机积冰区域识别技术是主要趋势。具有对云水显式预报能力的中尺度模式为预报飞机积冰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同时将多种监测数据、模式数据相融合的实时积冰潜势系统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良 《四川气象》1999,9(3):56-57,55
分析了产生飞机积冰的几种天气形势和有利于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揭示了飞机积冰的一般规律,增强了飞行气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飞机积冰云微物理特征分析及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磊  李成才  赵增亮  姚志刚 《气象》2014,40(2):196-205
利用7个架次有积冰报告的飞机探测资料,对积冰云的微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了云中相态组成、液水含量、中值体积直径和过冷大滴浓度特征。介绍了基于卫星、数值模式输出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飞机积冰潜势监测技术,在与20个飞机探测积冰报告对比中,积冰监测可识别率为90%,并应用飞机积冰潜势监测技术具体分析了2010年10月26日的积冰个例。最后介绍了基于积冰潜势监测技术的飞机积冰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水平分辨率为20 km、垂直分辨率为25 hPa、时间分辨率为1 h的飞机积冰潜势产品的运算和显示,该系统可为实际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肃中部地区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a空中观测资料和机载仪器采集资料分析了影响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总结了飞机积冰的一般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飞机积冰在水汽充沛地域发生较多;通常飞机积冰形成于温度低于0℃的云中,出现积冰的温度范围在0~-11℃,而出现较强积冰的温度范围在-1--18℃;云中过冷水含量越大,积冰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周星旭  李昀英  张潮 《气象》2023,(4):415-426
基于两种常用的飞机积冰诊断指数,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作为积冰发生的大气环境场,构建了飞机积冰诊断预报模型,对采集到的25个华东地区春季积冰个例进行了回算,并分别计算了我国不同纬度典型城市上空飞机积冰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了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中浙江新昌上空积冰区域的时空分布,提出了飞机积冰预报方法的几种应用场景。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积冰个例中,积冰(IC)指数法诊断准确率为80%,假霜点温度经验法诊断准确率为92%;假霜点温度经验法考虑了飞机飞行速度与动力增温的影响,并且与冰水粒子浓度和中、低云的云量相关性更好,但在没有飞机真实空速情况下预测的积冰强度不够准确,400 hPa以上高度空报较多;IC指数法和假霜点温度经验法均能有效诊断出积冰易发生高度层和积冰高发时段,也可以有效预报某站点高空积冰强度分布情况,另外假霜点温度经验法可以反演发生积冰时的飞机临界飞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云微物理参数在飞机积冰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丽霞  纪飞  刘健文  白洁  王新炜 《气象》2004,30(6):8-12
对飞机积冰预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积冰预报中云微物理参数的应用概况 ,并就积冰预报中云微物理参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将模式模拟和卫星反演的微物理参数引入飞机积冰分析和预报 ,将进一步提高飞机积冰预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飞机积冰预报应用软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子良  潘微多 《气象》1996,22(12):17-19
研究了飞机积冰和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飞机积冰预报方程;着重介绍了飞机积冰预报应用软件的结构,功能及其使用效果。其结果为在计算机上实现空气象要素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积冰是影响飞机安全航行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在航行中,飞机如遇到积冰,能使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变差,阻力增大,升力减小,仪表失灵,通讯中断,甚至导致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例如:1986年12月15日,一架安-24,3413号飞机,执行兰州-西安的航班任务时,在3600m高空遇到严重积冰.由于发动机进气口严重积冰,引起进气道气流不畅,使气压机工作不稳定,从而导致发动机喘振、右发停车.飞机速度由338km/h,降到195km/h,飞机高度从3675m,掉到2450m.飞机被迫返航中川,降落阶段,又在积冰单发飞行的情况下进行复飞,结果在中川机场跑道头延长线1345m处,撞断15棵树和一根电线杆后触地失火,造成机上6名乘客不幸身亡.  相似文献   

10.
飞机积冰业务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研究了飞机积冰的物理过程和影响因子,试验对比积冰算法。采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和预报产品,建立了飞机积冰预报模型,用历史飞机报告检验及业务运行验证,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起,研究组开展了电线积冰野外观测试验及道路结冰规律的观测研究,将电线积冰观测研究从传统的积冰气象条件和积冰厚度观测提升到了积冰气象条件、积冰厚度加积冰天气云降水微物理综合观测研究的新高度,揭示了积冰发生的微物理机制,研究积冰增长率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积冰增长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积冰增长过程.对沥青、水泥、土壤三种...  相似文献   

12.
粤北地区导线覆冰气象特征与标准厚度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乐昌高山气象站1972—1978年观冰资料和气候资料,分析了粤北地区导线覆冰的气象特征,建立了导线覆冰标准冰厚的气象推算模型。根据乐昌国家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对乐昌高山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延长,构建了乐昌高山气象站覆冰年极值长年代序列,并推算出离地不同高度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值。结果表明,粤北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为2月和12月,平均覆冰期在90天左右,最长覆冰期可达131天以上。主导风向、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是影响导线覆冰厚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标准冰厚的年极值序列服从极值I型概率分布,历史上的最大导线覆冰值出现在2008年1月26日,2m高度标准冰厚达64.4mm,15m高度标准冰厚达92.7mm,与2008年冰灾实况调查的覆冰厚度(标准冰厚)115mm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冬季路面结冰天气标准及其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梅  尹东屏  王清楼  高苹 《气象科学》2007,27(6):685-690
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1984—2003年20 a 110个降水结冰样本当日温度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南京地区结冰时间变化和各影响温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对结冰预报具有指示意义的关键因子;同时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探讨了南京地区结冰预报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的预报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orrman提出的路面打滑分类,结合南京地区具体情况得出了南京雨雪天气路面结冰的类别、标准和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道路结冰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2012年10月至次年4月青海省主要公路沿线自动气象站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青海省道路结冰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道路结冰与地面和气温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积雪深度与地面最高温度的关系。分析表明,青海省道路结冰的空间分布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结冰时间主要集中在1—4月。由于道路结冰主要取决于气温和积雪深度变化,而地面温度与气温,积雪深度与地面最高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分别建立了地温和积雪深度预报模型,从而对道路结冰进行预警。根据道路结冰的持续时间,将道路结冰对交通安全影响程度划分为4个气象等级,分别为极严重、严重、较重和轻度道路结冰。  相似文献   

15.
使用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提供的2014-2017年京津冀地区飞行记录积冰个例样本与机载观测数据,2016年全国空中报告积冰、非积冰个例样本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5代全球气候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基于模糊逻辑隶属度函数,定义了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判别基础并考虑垂直速度和云量影响的积冰指数Ip(icing potential index),用于判断飞机在空中发生积冰事件的可能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数对积冰事件的判别准确率为80.2%,与目前国内常用的经典积冰指数(Ic)相比,其判别准确率有明显提升,且漏报率和虚警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4%和10.4%),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可对飞机在空中特定位置发生积冰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贵州开展导线覆冰自动观测试验获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覆冰过程演变及其气象条件变化特征,提出一次完整的导线覆冰过程包括覆冰开始、增长、维持、减弱、消融5个阶段,并得到覆冰过程的气象条件判别指标;基于导线覆冰理论模型的改进并结合气象条件判别,建立了基于过程判别的雨雾凇导线覆冰气象模式,应用该模式对观测获取的多个导线覆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下覆冰的增长,并能够正确模拟出覆冰的减弱、消融,模拟过程覆冰质量变化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20%。该模式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案,主要以常规气象观测要素为输入,能够计算输出覆冰全过程逐小时覆冰质量、覆冰厚度及覆冰密度变化,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A fog monitor, hotplate total precipitation sensor, weather identifier and visibility sensor, ultrasonic wind speed meter,an icing gradient observation frame, and an automated weather station were involved in the observations at the Lush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 China. In this study, for the icing process under a cold surge from 20–25 January2016, the duration, frequency, and spectrum distribution of agglomerate fog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rain, snow, and supercooled fog on icing growth were studied and the icing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t two heights(10 m and 1.5 m)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218 agglomerate fogs in this icing process, of which agglomerate fogs with durations less than and greater than 10 min accounted for 91.3% and 8.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time interval was 10.3 min. The fog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for sizes 2–15 μm and 30–50 μm increased during rainfall, and that for 2–27 μm decreased during snowfall. Icing grew rapidly(1.3 mm h-1) in the freezing rain phase but slowly(0.1 mm h-1) during the dry snow phase. Intensive supercooled fog, lower temperatures and increased wind speed all favored icing growth during dry snow(0.5 mm h-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ickness, duration, density,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icing at the heights of 10 m and 1.5 m.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between the two height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icing conditions, which indicated that icing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height.  相似文献   

18.
飞机空中积冰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迟竹萍 《气象科技》2007,35(5):714-718
利用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山东飞机增雨作业季节,90架次飞机宏观观测资料,对飞机积冰的气象条件和积冰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PSU/NCAR MM5非静力数值模式,对2005年5月16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个例研究,在模式准确地预测出了降水的发展趋势和降水范围的基础上,用模式预报场计算的积冰指数和实际飞行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面倒槽和冷锋,是山东飞机增雨作业季节的主要作业天气;低压倒槽出现轻度及中度以上积冰所占的比率最大,但南方气旋出现积冰的概率最高,达53.3%;MM5模式预报场计算的积冰指数和垂直上升运动场的叠加,能较好地反映最可能发生积冰的区域、时间及积冰强度,可作为确定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飞行航线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