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 VL BI观测网对射电源的特殊要求 ,给出了现有备选射电源的列表和天球分布图 ,提出了扩充备选射电源数量的必要性。结合 2 0 0 0年 1月“上海 -昆明基线”试观测 ,在原有的 12个备选射电源的基础上 ,又增选了 4个。观测及计算结果显示 ,12个备选源中 ,有 11个的信噪比和相关流量都很好 ,1个勉强能用 ;4个增选的源中 ,有 3个达到指标 ,应放入以后的备选源中。  相似文献   

2.
昆明站流动VLBI首次长距离实验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流动VLBI首次在昆明与上海佘山站组成长基线观测。本文对实验观测、射电源的选取、数据文件的生成以及数据处理等情况作了介绍,并对流动VLBI今后的观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一次有意义的试验1980年12月1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C.C.Councelman与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测量试验。他们利用便携式MITES系统(微型射电干涉仪终端)观测了Haysfack天文台附近三个测量标志间的边长。这次试验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讯号作为射电源进行干涉测量的。测量工作重覆进行了12天。每次观测5颗仰角在20°以上的卫星。没有丢掉一个数据,将全部数据进行了处理。每一天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新的卫星测高全球Csr3.0模型,中国近海海潮数据和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直接褶积积分方法研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影响。计算25个台站8个主要潮波的负荷振幅和相位,讨论几个主要台站的负荷应变花和负荷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地区GPS观测数据质量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TEQC软件对东北亚地区52个GPS台站4a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测,给出了这些站的数岳质量报告,并按照IGS的质量标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0N以上的台站观测数据质量ICSR〈10,MP1〈0.5,MP2〈0.75)好于全球IGS站的资料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Helmert-Wolf方法归算了MERIT主联测期间的LAGEOS激光测距资料,得到27个台站的坐标值,称为RGOSC.LG4。对观测总数超过1000个标准点(Normal Point)的台站,所得坐标的内部精度约为±2cm,对观测总数为几百个标准点的台站,相应精度约为±4cm;作为比较,将RGOSC.LG4与美国Texas大学的激光跟踪台站坐标LSC8402之间的系统差消除之后,中误差为±9.2cm,并计算了有VLBI观测的四个美国激光测卫台之间的基线长度,将由RGOSC.LG4、Texas的LSC8402及GSFC的SL5.1AP计算的基线长度分别与VLBI的长度相比较,结果表明:由RGOSC.LG4得到的这几条基线与VLBI的最大差值为4cm。  相似文献   

7.
河外射电源地面VLBI观测的相对论时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研究了河外射电源地面VLBI观测的相时论时间延迟模型,给出了一个严格解析的表达式。根据公式可以得到数据处理中常用的Zhu-Groten模型、Shapiro模型和IERS推荐模型,详细地给出了时间延迟理论模型的计算步骤,介绍了各种时间系统的转换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射电天线用于天文观测和VLBI大地测量时的几项性能参数;列出了我国现有射电天线组成系统时的工作性能和观测精度;计算了利用我国现有射电天线与FAST天线组成基线进行观测时的系统性能以及所要求射电源的最低流量密度.由此可以看出FAST天线用于VLBI观测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射电天线用于天文观测和VLBI大地测量时的几项性能参数;列出了我国现有射电天线组成系统时的工作性能和观测精度;计算了利用我国现有射电天线与FAST天线组成基线进行观测时的系统性能以及所要求射电源的最低流量密度。由此可以看出FAST天线用于VLBI观测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我国境内由10个VGOS站所组成的新一代网及其子网在不同时长的观测实验;分析了新网整网观测纲要的各项指标及整网、子网(包括单基线、3台站、4台站、5台站组成的网)EOP的估计精度。结果表明:新网在scan数、observation数、观星数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网,且EOP精度较后者高4倍;新网单基线短时间测量的UT1精度可达10μs左右;多台站子网测量时,3台站网即可实现EOP(不考虑极移y分量)的24 h连续高精度发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流动VLBI参加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和"探月工程",从建立和维护我国地心参考框架和深空探测两个角度讨论了流动VLBI站址的选择、以及所选站址对我国VLBI观测网的改善。提出了将流动VLBI站设在海南,这样既增加了南北基线长度,也扩大了可观测射电源的范围,同时在建立和维持我国地心参考框架方面也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加拿大地区31个IGS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GAMIT/GLOBK软件处理了时间跨度为2000—2018年的GPS原始观测资料,得到了ITRF2014参考框架下的台站位置垂向运动速率的时间序列。对GPS时间序列进行阶跃探测及修复、异常值探测及剔除、趋势项估计、去除近期冰川融化导致的地表弹性变形后,得到了由冰川均衡调整(GIA)导致的GPS台站抬升速率。本文的结果与前人基于GPS观测得到的结果(在ITRF2008框架下)相差在2 mm/a以内,与ICE6G系列GIA模型预测值相差在3 mm/a以内,因此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利用全球GPS台站观测数据研究GIA垂直形变速率,进而约束和改进GIA模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苗苗 《测绘学报》2017,46(4):535-535
正超导重力仪台站的背景噪声水平是评价观测数据质量和台站观测环境优良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可以为台站选址、仪器校正以及观测数据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潜力评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依据。另一方面,超导重力仪可以探测到许多微弱的地球动力学信号,有些信号甚至"藏"于背景噪声中,对这些信号的检测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及各种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详细研究了超导重力仪台站背景噪声水平的评估方法,基于该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最新数据,探讨了GNSS系统对最新的空间VLBI计划(VSOP2)--ASTRON-G卫星定轨情况、地面跟踪网对卫星的跟踪效率,以及地面观测站与卫星实现联合观测射电源的情况等,并给出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天文台的VLBI、SLR、GPS站的空间归心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天文台的余山VLBI、SLR和GPS站是国际上用以建立和维持地球参考系进行全球动力学研究的基准台站之一。联合应用这些空间测量,需要知道这三个站心间的三维相对位置。本文采用GPS技术及常规的方向、距离和精密水准测量对三个站进行了空间归心测量。介绍了布网、观测和计算方法,得到的归心结果在坐标分量上能达到2cm的外附精度。  相似文献   

16.
CH20023149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场变化的海潮负荷信号改正问题/孙和平,周江存,许厚泽(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测绘学报.—2002,31(3).—222~227 利用最新的卫星测高全球海潮Csr3.0模型,中国近海海潮数据和标准地球模型负荷格林函数,采用直接褶积分方法研究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应变固体潮观测的海潮负荷影响。计算25个台站8个主要潮波的负荷振幅和相位,讨论几个主要台站的负荷应变花和负荷应变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图3表2参7  相似文献   

17.
研究IGRF模型计算值与对应地磁台站观测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地磁台站数据对IGRF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与评价;对比WMM模型与IGRF模型在部分地区的差异,发现这2个模型在描述地磁场分布情况时精度相当,WMM模型达到了与IGRF模型同等的描述地球主磁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天文观测、深空探测和空间阵列项目对高精度理论时延计算的需求,该文进行了高精度理论时延计算软件的具体实现。首先介绍了河外射电源和探测器理论时延计算模型;然后详细阐述了理论时延计算软件的系统架构及其具体实现;最后将该软件与DiFX软件和嫦娥工程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对结果显示:对于河外射电源,理论时延差最大为几百个皮秒;对于探测器,理论时延差小于2ns,这表明该软件能够用于地面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GPS基准站地壳垂直位移周年变化的气象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全球大气、海洋、积雪和土壤水的地表质量负荷资料 ,计算了中国GPS基准网 2 4个台站垂向位移周年变化的气象激发 ,得到振幅 5mm10mm的高程变化。通过与GPS观测资料解算的垂向位移结果比较 ,大部分台站的结果与GPS结果在振幅上符合比较好 ,但相位普遍超前一到二个月  相似文献   

20.
<正> 1.引言 1988年年底,由机电部1411研究所为国家测绘局研究所研制的第三代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开始在房山人卫站安装调试,1991年首次得到回波,1992年12月正式投入观测,并已取得数十圈有用观测数据,精度达到了5~7cm的设计要求。60年代美国率先进行了卫星激光测距实验。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测距精度已由第一代的米级提高到第四代的亚厘米级,测距能力也提高到几万公里至几十万公里(用于激光测月观测)。目前全球共有20多个国家近40个台站(含流动站)在进行日常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