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5,10(1):35-41
广东石炭纪地层发育不全,上统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下统在粤西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粤东以滨岸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夹碳酸盐岩);粤中为过渡地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含煤碎屑岩并重,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的差异,划分为连县组长组和大湖组等12个岩石地层单位,不少岩石地层体具穿时性,总的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或由西向东底界的始初沉积时间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山碳酸盐岩型煤组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山煤田位于桂中来宾县以西,是广西山字型西部盾地中的一个向斜。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合山组,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上复岩层为大隆组灰绿色硅质岩与凝灰岩。合山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硅质岩、钙质泥岩和粘土岩的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又以石灰岩为主,仅有少量白云岩。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层发育,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按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可划分为3个自然断代:前寒武系至早古生界以类复理石碎屑岩为主夹有火山岩,碳酸盐岩及笔石页岩;泥盆系至中三叠统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呈不等厚互层组成,夹有硅质岩和煤层,上三叠统至第四系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煤,中及上部夹火山岩。广东属于华南地层区,包括桂湘赣、云开东江、武夷、沿海和雷琼等6个地区分区和14个地层小区。广东地层研究自1869年起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地区新世一乐平世沉积可以分为南型和北型。北型该期主要为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阳新世晚期的王坡组为粘土岩夹灰岩或硅质灰岩扁豆体,产Yabenia带及有孔虫,其上覆的昊家坪组产Clarkina Leveni,C,liangshanensis等,阳新统与乐平统的分界置于Yabenia带的顶和含C,Leveni(可能人C,dukouensis带)的吴家坪组底。南型从阳世晚期至乐平世主要为硅质岩、硅质灰岩,夹含煤碎屑岩,在吴家坪组的底部含牙形石C,dukouensis带和C,leveni带,该区阳新统与乐平统的分界置于C,dukouens带泥质灰岩(腕足类富集层)的底,下伏的煤系地层时代为阳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滇西昌宁—孟连带的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显生宙地层在昌宁—孟连带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根据不同岩性的横向分布和纵向变化情况,可将带中的地层序列大致划分成4种类型:(1)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并变成细粒碎屑岩和硅质岩交互出现;(2)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少量硅质岩,顶部为二叠纪基性火山岩;(3)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4)灰岩、白云质灰岩—灰黑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泥岩夹硅质泥岩。理清不同岩石地层单位间的关系是客观解释昌宁—孟连带发展演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广东泥盆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汝旋 《广东地质》1995,10(1):27-34
广东泥盆系除奥东区全由碎屑岩组成外,粤西,粤北和粤中区均具有下部碎屑岩和上部碳酸盐岩、碎屑岩(或硅质岩)呈不等厚互层的二元结构,以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的分界为标志划分为1个群(桂头群)13个组(杨溪组等)和5个段(石角咀段等)共19个岩石地层单位,广东泥盆纪海水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西一东方向进、退,形成的各岩石地层单位在区域延展中具有明显的穿时特征,沉积时间自西而东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7.
贵州织金煤矿区龙潭组岩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述平  谭西德等 《湖南地质》2001,20(4):247-249,255
织金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6层。煤系地层以含玄武岩屑、海绿石为特征的5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水平、沙纹、波状层理发育,煤系中稳定的灰岩、硅铁质灰岩标志层较多,有利于煤层的划分与对比,并产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碎块。属海、陆交替环境下的标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在滇西昌宁—孟连带中,泥盆纪到三叠纪地层呈南北向条带分布。根据岩性在横向分布和纵向上的变化情况,可将泥盆纪到三叠纪的地层序列大致划分成4种类型:①碎屑岩向上在中部夹灰岩透镜体,并在上部变成细粒碎屑岩和硅质岩交互出现;②碎屑岩向上夹灰岩透镜体和少量硅质岩,顶部为二叠纪基性火山岩;③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及碎屑岩夹层—碳酸岩—碎屑岩;④灰岩、白云质灰岩—灰黑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泥岩夹硅质泥岩。  相似文献   

9.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阿拉塔格组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单向型旋回,下部以火山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岩-硅质岩比例逐渐增大,碎屑岩颗粒向上逐渐变粗,它的地质时代至少可从早泥盆世延续至晚泥盆世;②查汗沙拉地区出露异地志留纪生物碎屑灰岩和原地志留纪-石炭纪地层,赋矿地层位于浊积岩系上部,时代为中、晚泥盆世。以此研究为基础,探讨、提出了重建造山带地层序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东北北部早二叠世(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修 《地质论评》1981,27(6):539-542
本文所指东北北部系西起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东至吉林延边地区,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北及东北部达大兴安岭、那丹哈达岭的广大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一兴安地槽内的东端。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碎屑岩火山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生物群受岩性控制,碎屑岩以含腕足类、头足类为主,碳酸盐岩则以含(竹蜓)类、珊瑚为主区内含(竹蜓)地层岩性主要是灰岩及少量钙质粉砂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太原组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河南省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区位于华北盆地南部北秦岭褶皱带栾川—固始深断裂以北地区,当时的沉积盆地受华北地块西隆东倾的构造古地理控制,是晚古生代华北陆表海盆地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的一部分,发育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和煤为特色的陆表海沉积。太原组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泥岩、泥灰岩、细...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的中蒙边境一带,前人工作成果表明,只出露晚古生代地层,即最老地层为泥盆系雀儿山群。该群为一套富产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的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其下部以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及少许灰岩;上部以砂岩、板岩为  相似文献   

13.
广西合山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迭世合山组,地层以灰色、黑灰色燧石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灰色泥岩和煤层。含煤5~7层,煤层薄、结构复杂,灰分、硫分均高。除二、五煤底板为铝土岩、硅铝岩外,其余顶底板均为燧石灰岩或燧石层。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地区前奥陶纪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甘肃北山红石山以北的中蒙边境一带,前人工作成果表明,出露最老地层为泥盆系雀儿山群,为一套富产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的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沉积。下部以中-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及少量灰岩;上部以砂岩、板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砂质大理岩、泥灰岩,未见顶、底。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下苇甸地区寒武系为典型的华北型地层,常见的岩石类型为亮晶鲕粒灰岩、亮晶内碎屑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泥晶内碎屑灰岩、泥晶-微晶灰岩、晶粒灰岩、白云岩、粉砂岩及钙质泥岩。该区碳酸盐岩中的颗粒主要为鲕粒、内碎屑及生物碎屑,所见生物碎屑以三叶虫、介形虫、海百合茎等为主。昌平组以角砾灰岩、核形石灰岩、豹皮灰岩以及白云岩为主,形成于潮坪-潟湖环境;馒头组和毛庄组以紫红色泥岩为主,沉积于萨勃哈及潮坪环境;徐庄组和张夏组以厚-巨厚层状鲕粒灰岩夹条带状灰岩及粉砂岩为主,沉积于高能浅滩环境;崮山组以泥质条带灰岩夹鲕粒灰岩为主,沉积于滩外中缓坡环境;长山组和凤山组以泥质条带灰岩和砾屑灰岩为主,形成于中缓坡-外缓坡环境。总体上,下苇甸剖面碳酸盐岩发育匀斜缓坡沉积模式。研究区在寒武纪经历了昌平组沉积期到长山组沉积期的逐渐海侵过程及凤山组沉积期的逐渐海退过程。伴随着海平面的升降,该剖面形成了整体处于二级海侵背景下的11个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序列。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位于大地构造单元上扬子台地的西北缘,与川南、黔北毗连。地层划分以《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1∶200000区调资料进行划分。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大致以涪陵-大竹为界。龙潭组共分五段。其中龙潭一、三、五段为碎屑岩段,以砂泥岩为主,夹石灰岩,是主要含煤段;二、四段为灰岩段,夹泥岩。吴家坪组分两段,第一段为含煤地层。长兴组几乎全部为石灰岩。  相似文献   

17.
陕西富平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与深水碳酸盐岩伴生的硅质岩沉积,其地化特征对揭示硅质来源及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地层野外剖面实测、硅质岩岩石地化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硅质岩硅质来源及构造环境.赵老峪组岩性以深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斑块灰岩和火山凝灰岩,其中硅质岩呈隐晶质-微晶质,含放射虫化石.样品Al/(Al+Fe+Mn)均值0.68,MnO/TiO2均值0.18,ΣREE均值46.41,δCe均值0.95,δEu均值1.13,LaN/YbN均值1.15,LaN/CeN均值1.08,显示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结果表明赵老峪组硅质岩发育于奥陶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于华北地块南缘与北秦岭之间的二郎坪弧后前陆盆地北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8.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 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 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 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 革吉 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 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思茅地块西缘大凹子组的形成时代仍有分歧.在思茅地块西缘大中河剖面采集了硅质岩、砂岩、凝灰岩和玄武岩,通过放射虫组合和锆石U-Pb年龄方法,厘定其地质时代,并结合区域资料恢复地层序列.通过详细剖面实测,发现该剖面由6个地层断片组成:第一、四断片以含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放射虫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第二、五断片以火山碎屑岩、具有鲍玛序列沉积特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中期至早泥盆世;第三、六断片以火山岩沉积为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早期.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思茅地块西缘分布的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含放射虫硅质岩地层层序代表了志留纪到早石炭世早期的岛弧火山-沉积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20.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