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岩溶水运动的性质远比孔隙水、裂隙水复杂。当前研究岩溶水运动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通过研究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和岩溶水运动的性质建立起岩溶水运动的基本水文地质模型。近些年来许多区域性研究逐渐揭示出岩溶含水层具有宏观的双重介质的性质。通常岩溶水的水位变化十分剧烈,一般不能忽略它们的非稳定流特征。因此在一些天然条件下,岩溶水运动可以近似地看做宏观双重介质内的非稳定流运动。本文打算用老庄子泉动态资料表述一下宏观双重介质非稳定流水文地质模型的一些特征,并从这一模型出发进而讨论一下老庄子泉动态成因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岩溶含水介质是决定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是水文地质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现代理论同岩溶学、洞穴学、构造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对碳酸盐岩骨架、岩溶含水空间的微观和宏观介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概化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介质概化是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和进行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建立的岩溶介质地下水流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进行岩溶介质概化的时候,大都采用等效裂隙介质模型方法。由于岩溶介质的空间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决定了采用该方法概化岩溶介质必然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更加准确地概化岩溶含水介质,同时也为了使概化后的介质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刻画出实际岩溶介质的含水层,这里以广西合山煤田为例,针对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以及岩溶发育规律,提出了对模拟区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介质概化,对不同类型的岩溶介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复杂岩溶介质的概化。  相似文献   

4.
岩溶区多重介质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数值模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针对岩溶区的数值模拟技术展开研究,综述了岩溶区地下水流建模技术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SWMM模型、UGRFLOW模型、CAVE模型、CFP模型等多重介质模型的建模方式和运行原理。岩溶区地下水赋存介质复杂,管道、裂隙和空隙多重介质并存,水流特征多样,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不能很好地刻画岩溶区复杂的地下水流特征。随着对岩溶水流系统研究的深入,二重和三重介质模型逐渐应用于岩溶区地下水流模拟工作中,取得较好成果,但仍存在如忽略中宽裂隙的导水作用、岩溶管道设置单一、模型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应从解析岩溶含水介质的结构特征入手,关注中宽裂隙在地下水流系统中的导水作用和水流特征,改进管道流模块以更好地刻画复杂的地下河管道,改进不同介质间水流交换量算法,提高模型精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结构分析的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随机性与结构性的双重性质,本文探讨了运用区域化变量理论研究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结构特征的数学模型及多数的物理意义,并阐述了具体的应用方法。为了综合表征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空间变异特点,给出了方向综合变异指标Dv。   相似文献   

6.
覆盖型岩溶区工程岩土体可以抽象为盖层-岩溶介质体系,盖层和岩溶介质通过盖层底部土体和岩溶洞隙充填物接合起来.该体系具有系统性、复杂性,自组织性、开放性以及突变性等特征,可以处理为一个复杂自组织开放的力学平衡系统.本文采用宏观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从宏观到微观对该体系特征及岩溶塌陷防治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岩溶塌陷研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盖层-岩溶介质体系宏观系统特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该体系系统结构以及从方法论高度上研究塌陷的防治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以临  陈鸿汉  邵连 《中国岩溶》1988,7(3):235-240
本文以济南泉域为例,试用地质力学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北方岩溶区岩溶水系统中构造场和岩溶场对岩溶裂隙介质渗透场的控制响应关系,模拟岩溶水系统,以查清岩溶水的赋存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8.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变异规律的地质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运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隐伏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空间变异规律,初步探讨了应用地质统计学分析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具体方法、原理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构造分析和地层研究表明,潜山范围内岩溶垂向发育有限,但是潜山周缘岩溶深度很大。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岩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共识别出3期岩溶作用,即寒武系冶里亮甲山组-凤山组沉积期岩溶、加里东期岩溶和印支燕山期岩溶。初步探讨了3期岩溶机制:沉积期古岩溶受控于沉积、成岩作用,以大气水、海水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最为有利;加里东期古岩溶介质为大气水,以地表溶蚀为主,岩溶缝、孔、洞多为后期石炭-二叠系泥岩所充填;印支燕山期古岩溶为研究区主要岩溶发育期,受构造运动、内幕地层控制,岩溶介质主要为大气水,混有地下热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济祚 《贵州地质》1990,7(1):54-59
本文概述了岩溶地区的缺水状况,岩溶地下水库产生的客观条件,岩溶地下水库类型,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重点讨论了均匀型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中,最佳建库位置的确定及其方法。最后还介绍了两个岩溶地下水库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