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水江坪河水电站河湾地块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上段(∈21l)单斜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温度、水量均衡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提出在单斜岩层中存在2层岩溶结构和2层岩溶水系统,上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475m),而深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475m).在建库条件下,库水可通过深层岩溶水系统向河湾下游径流排泄,即河湾地块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该结论已得到深孔勘探以及钻孔彩色录像初步查证.  相似文献   
2.
张之淦 《中国岩溶》1996,15(1):1-10
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湿热带,亚热带,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就地开发20%左右的天然水资源即可满足水稻灌溉的需求,但由于(1)季风固有年际和季节降雨分布不均和(2)裸露岩溶特有的河川径流的剧烈水文变化,旱季河川径流(含地下径流)多数只能满足25%~30%灌溉用水的需求。由于缺调蓄雨季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的手段,迄今本区水稻灌溉主要利用未经调蓄的旱季天然径流。这是因为在非岩溶区行  相似文献   
3.
4.
黄保健  甘露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0,19(3):218-223
论述了在岩溶平原区对粘土进行中子仪野外标定的必要性;指出在不均质土体中标定时需采用掘开式取样法;通过标定实践,首次给出了岩溶区三种岩性(亚粘土、粘土、铁锰结核粘土)的标定方程,并尝试建立了含水率与中子计数率、干容重的二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面是土壤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个重要界面,使土壤CO2系统形成固有的垂直分 带性及分带结构。地下水面的季节性升降能够引起土壤CO2系统的强烈响应。首先使土壤空 气发生机械性整体对流。同时,还通过引发一系列其它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激发产生一个 局部扩散层,从而改变CO2剖面垂直分带结构。粘性土壤、土质不均和土壤液相部分有较大碳 酸盐容量是产生局部扩散层的主要内在原因。在中国南方岩溶平原区高台型地下水动态条件 下,地下水面季节性升降的活塞效应和气温年周期变化叠加,使土壤CO2剖面形态变化形成有 规律的序列演化旋回。这一规律可以帮助对土壤CO2进行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3,22(3):248-250
自 198 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来宾课题组依托三个省部级攻关项目 ,瞄准西南岩溶开发大课题 ,以来宾这个峰林平原型热带岩溶县为操作平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论方法 (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的结合点为选题导向 ;采用以技术创新带动理论创新和以理论创新指导技术创新的认识方法 ) ,在相对薄弱的人力和经费支持下不懈探索 ,取得一些初步创新成果 ,并在改变引进消化型研究方法 ,探寻建立既能融入世界“地球系统科学”新体系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岩溶学理论的具体道路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一、《来宾…  相似文献   
7.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一座高外水压力、大涌水量的岩溶越岭长隧。建设中遇到了隧道岩溶水防治世界级难题。目前引水隧洞施工在即。本文对40多年来锦屏引水隧洞涌水预测、施工地质预报、治水三方面成果和思路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强调锦屏防治水思路的历史演变是在工作中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健康发展过程,既及时吸取了国内岩溶区越岭深隧建设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岩溶地区隧洞施工防治水技术开发和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基于当前最新认识,认为只要在建设中认真开展信息化动态设计和施工,引水隧洞的顺利施工是有充分技术准备和保证的。  相似文献   
8.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9,28(4):332-339
用洞穴双旋回演化理论和系统科学思想指导,定性和半定量地讨论了贵州省大方县九洞天伏流大厅的起源。分析研究认为:(1)洪水拥有超过平水期水流几个数量级的动能和溶蚀能力,使季节变化带成为垂直剖面中岩溶发育最为强烈的部位。(2)伏流大厅的形成过程至少是3个子过程耦合作用的结果,即①水流的剥蚀;②崩塌;③化学沉积生长。(3)水流运动的驱动力由重力和地转偏向力耦合而成。在重力驱动下水流对大厅左右壁的剥蚀强度相等,但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参与,在北半球驱使剥蚀向右偏蚀。(4)九洞天伏流有明显的右偏蚀形态证据:①左壁化学沉积发育,右壁基岩裸露;②右壁岩块脱落多于左壁;③靠近左壁有一条高角度裂缝状的充水溶洞。(5)地转偏向力在九洞天伏流大厅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伏流的巨大流量能够产生比中小地下河大10至100倍的地转偏向力,使九洞天伏流右偏蚀特别强烈。在洪峰水流的溶蚀和侵蚀下,优先在右壁产生边槽,致使卸荷过程和岩块脱落由左向右不断横向发展,导致大跨度的地下河大厅以及伴生的地表地貌形态生成。(6)对于高角度裂缝状洞穴和缓倾角层面洞穴两种情况,伏流右偏蚀过程有一些差别。对于缓倾斜层面洞穴,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形成沿层面倾斜的底板。丰鱼岩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张之淦 《中国岩溶》2007,26(1):1-10
就岩溶圈系统做了几点较为展开的讨论。回顾了近代岩溶学三种“范式”的更替历史。从生产实践需要和认识论两方面论述了当前物化岩溶学研究对象的必要性,认为建立岩溶圈概念有助于妥善完成这一变更。阐述了岩溶圈的结构、边界、分类和认识方法。确信用系统论指导认识岩溶圈,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认识框架,还能够整合岩溶学历史上演化论和解析论研究的全部成就,更好地服务生产,并使岩溶学走向成熟。同时,也寄希望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契机促进中国人文- 自然地理和地质- 地貌两个岩溶研究方向合并为统一的岩溶学科。   相似文献   
10.
高山峡谷区岩溶水示踪试验──以川西锦屏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示踪结果显示,大理岩是以溶蚀裂隙为主的含水介质,其岩溶水流迭较溶洞管道型含水层低一个数量级。在高山峡谷区,包气带深厚,示踪水流的“分流”现象十分普遍;隔水边界易于遭受破坏,不同单元之间越流水力联系较为广泛;且深部裂隙系统开启程度好,岩溶发育深度超过2000~3000m,由于补给区与排泄区高差大,为深部区域水流系统的发育提供了介质和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