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地区玉米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简化农田实际蒸散的计算过程为目的,利用1999年河北定兴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玉米田0~30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要素的实测资料以及华北地区5个站1991~1995年0~5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资料,探讨由简化参考蒸散模式计算玉米田实际蒸散的可能性;对比了Priestley-Taylor模式和FAO(1998)Penman-Menteith模式的计算结果,以农田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叶面积系数和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因子,建立了实际蒸散的计算模式。并以华北地区8个站1999~2000年0~50 cm土壤湿度和气象资料进行验证,平均误差一般为10%~15%.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4—2015年自然沙地与人工绿地加密观测试验时次数据,采用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的蒸散算法,详细计算自然沙地、人工绿地以时次为单位的蒸散值。计算过程中采用多种参数算法,增加了观测数据的利用率,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尝试通过影响因子的变量赋值研究,量化蒸散的计算增减。结果表明:(1)自然沙地与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都较好地刻画出了蒸散的年内变化,自然沙地计算值量级更贴近实际观测值,这与蒸散计算方法适用性有关。(2)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在植被生长季与观测值的差值较大,自然沙地与观测值的差值较小;冷季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与观测值接近,自然沙地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相对较大。(3)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2 m平均气温、2 m平均风速、饱和水汽压的斜率是计算蒸散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和2 m平均风速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呈线性增长。2 m平均气温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表现比较稳定,饱和水汽压的斜率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略有递减。因此,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的蒸散算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适用性较好,人工绿地比自然沙地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乌兰布和沙漠可能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该区2000~2005年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沙地可能蒸散的月变化特点,比较分析了应用Penman方程、Thornthwaite公式和Holdridge 3种方法计算的可能蒸散。结果指出Penman方程计算的可能蒸散和水面蒸发量具有显著的直线性相关,可应用Penman方程计算所得的可能蒸散评价该区的水分蒸发特点。研究指出可能蒸散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全年最大的月份是7~8月,全年累计可能蒸散量为3 041 mm。  相似文献   

4.
农田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气候资料计算旬、月的可能蒸散和土壤湿润不足情况下的蒸散的方法。并且制定了临界含水量和作物发育期蒸散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论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计算的遥感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文中首先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 (如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等 )的基础上 ,建立了裸露地表条件下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蒸腾计算模型 ,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 (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 )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文章最后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量进行了计算 ,并对该研究区蒸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 FAO Penman- Monteith公式 (模型 1 )、FAO Penman 修正式 (模型 2 )和国内Penman修正式 (模型 3)计算了泰安和西峰两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 ,对 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模型 1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大于后 2种模型 ,导致不同模型计算偏差的原因是 3种模型各自选用了不同的辐射项和动力项计算式 ,且计算偏差随季节和地理条件而变 .建议计算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用模型 1 ,计算单站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 3种模型都可用 .  相似文献   

7.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的土壤水分估算农田蒸散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时域反射仪(TDR)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根据TDR实测的土壤水分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不同供水条件下的农田蒸散量,探讨了TDR探针不同埋设方式对测定土体贮水量以及对估算的农田蒸散量的影响,根据充分供水区测定的最大可能蒸散量、非充分供水区的实际蒸散量,以及用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分别计算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的作物系物Kc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Ks。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日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蒸散的估算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NOAA/AVHRR遥感资料、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气象站点资料,根据能量平衡模型和FAO-17 Penman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域内逐日蒸散发量;对于晴天,用遥感模型反演出瞬时蒸散,进而推算出日蒸散;同时用FAO-17 Penmen公式和气象资料,计算研究区域内的同一天的蒸散,利用气象资料计算得到的蒸散与遥感估算的蒸散的关系,估算非晴空日的蒸散,进而得到逐日蒸散发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估算逐日蒸散发,通过气象与遥感资料结合,提高了气象格点资料的空间分辨率,弥补了难以得到遥感逐日晴空资料的不足,同时也为流域内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稻田蒸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进半经验模式计算稻田蒸散,仅需要常规气象资料和作物的叶面积资料即可较精确地估算农田蒸散,解决了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误差偏高以及需要风速梯度观测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模式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模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稻田蒸散发现水稻一生有两个耗水高峰: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此时的气象条件最有利于水稻蒸散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南京地区粳稻、籼稻两个品种水稻分别在干旱、水层条件下的逐时、逐日蒸散量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以下简称PM模型)对水稻蒸散量进行模拟,并对比模拟蒸散值与观测蒸散值。通过计算,对P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水层条件下PM模型的精度比干旱条件下高。(2)模拟值乘以作物系数后,与蒸散实际测量值更加接近。(3)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使用PM模型进行蒸散量模拟时,方程中各个因子取值的准确性对模拟结果的精确度有较大影响,计算时要合理确定各个因子值。(4)水层条件下稻田的蒸散量明显大于干旱条件下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11.
大气稳定度对农田蒸散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农田蒸散时,综合考虑了大气稳定度的影响。通过引入适应指数公式,检验稳定度修正前后对农田蒸散计算的精度影响。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公式计算公式精度明显下降,平均绝对误差增大一倍多,由此证明在计算农田蒸散时不考虑大气稳定度的订正是完全可靠的。此结论与文献[2]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蒸散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分指标,在气象、水文、农林业方面经常用到,因此有人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气候要素之一进行整编。但蒸散量资料直接用仪器测定是困难的,在实际工作中,多由间接测定和计算来估计。从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已出现了各种计算方法,彭曼公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并被人们誉为“农田作物蒸散研究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几种蒸散计算方法在怀来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晨  朱忠礼  季辰  施生锦 《气象》2016,42(11):1395-1401
作物蒸散量即为植株蒸腾与棵间蒸发之和,准确地测定作物实际蒸散量,对研究农作物节水种植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应用2013年生长季(5-10月)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河北怀来地区夏玉米的蒸散量,从月、日两个时间尺度评价Penman-Monteith(FAO P-M)、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三种基于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实际蒸散的方法在怀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计算的夏玉米月、日实际蒸散相对于蒸渗仪实测结果均存在一定偏差,FAO P-M方法与Hargreaves方法表现较好,准确度相差不大,Priestley-Taylor方法准确性最差;(2)影响实际蒸散计算结果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太阳净辐射和温度,Hargreaves方法计算结果在怀来地区可信度较高;(3)Hargreaves方法所需参数较少,在计算量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在怀来地区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使用LAS系统测量显热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干旱是影响我省西部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在干旱地区,土壤的干湿主要取决于降水和蒸散。降水量大于蒸散量为湿润,反之为干燥。研究水份平衡时,要直接测量蒸散量是非常困难的,为了通过间接计算得到蒸散量,最常用的方法是能量平衡法,即Rn=H A LE(1)式中Rn是净辐射,H是显热通量,A是土壤热通量,LE是蒸散消耗的能量。在一般情况下,一整天中A的数值很小,Rn是常规测量值,只要测出H值,就可以计算出蒸散量。H值可以通过公式H=ρCpωθ来计算。其中ρ是空气密度,Cp是定压比热,ω是垂直气流速度,θ是温度脉动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推算蒸散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推算蒸散量的桑斯威特(Thornth-waite)公式适用范围比较小,假定降水量、蒸散量和最大水汽压成比例,可以求得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经验公式。为了检验这些经验公式的精度,把从这些公式计算的蒸散量,P-E比与实测的蒸散量,气候状况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用Priestley-Taylor模式计算棉田实际蒸散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农田蒸散试验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棉田实际蒸散的气象条件,棉花生物学特性和土壤水分等因素,利用Priestley-Taylor模式、棉花叶面积指数和相对有效土壤湿度建立了棉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该模式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在干旱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水分平衡计算,对比不同林区蒸散量,得出陕西天然林的最大蒸散量在550—600mm之间,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覆盖卒低于35%处蒸散量明显减少,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将大为减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田间实验资料入手,逐一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因子对蒸散计算的影响。通过对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方法的修正和简化,确定了计算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的模式。经验证,说明所建模式的效果是好的。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作物需水量和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等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向可宗 《气象》1981,7(11):24-24
作物叶茎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之和叫蒸散。作物各生育期的蒸散量直接反映了作物的需水情况,对于研究农田水分平衡、确定旱涝指标以及农业气候区划等都有重要意义。 五十年代初,彭曼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导出一个蒸散量计算公式,但由于所涉及的物理量多而且难于精确测定,故其应用受到限制。布雷特莱—泰勒尔在彭曼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分析,略去了土壤热通量等对蒸散影响很小的项,建立了如下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基础,从估算模型和统计角度计算分析了该流域参考蒸散量及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过去50 a石羊河流域蒸散发呈增加趋势,个别站点达极显著水平(p<0.01),1960~2009年和1970~2009年不同时段的选择对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估算模型理论分析认为桑斯威特法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率主要由气温决定,蒸发皿蒸发量和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化则是辐射、气温、风速及空气饱和差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相关分析和突变检验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过去50 a石羊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和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的参考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空气饱和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