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琪 《中国地质》2000,(12):27-28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予以如下概括:一是国有地勘队伍大规模地实现了转产分流,地勘单位企业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二是地质勘查成果的商品属性得以明确,地质勘查市场初步形成.展望21世纪的最初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王彬 《中国地质》2000,(11):16-1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37号文件转发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指出:“地质勘查单位企业化需要有一个过程,要加快改革步伐,地质勘查单位主要从事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勘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服务创收,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  相似文献   

3.
蒲献民 《广西地质》2000,13(4):63-66
文章阐述了地质勘查单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认为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加快地质勘查单位改革的步伐,提出了抓住机遇,加速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河北地质》2007,(1):28-28
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全面加强对地质勘查的行业管理与服务,调动勘查单位的找矿积极性。2007年主要措施有:加强行业状况调研,摸清行业状况,建立行业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协调国有地勘单位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1建立地勘单位经营责任考核的现实意义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来按照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其生产经营方式普遍发生了变化,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地勘单位除承担少量财政资金安排的地质勘查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成立于1964年4月,原系冶金工业部西南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2000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属地化为四川省直属地勘事业单位。单位注册在四川省人事厅。  相似文献   

7.
1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国有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国家对地勘单位一直按国有事业单位管理。迄今,煤田地勘单位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勘查项目由国家主管部门审定,地质经费靠国家事业费划拨,勘查报告(产品)...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近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进一步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杨冲 《山西地质》2014,(5):89-91
地质勘查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多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历程,但地勘部门仍居于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过渡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阐述,指出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技术落后,地质勘查队伍设备单一;政事不分、责权不明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地勘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也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必须解放思想,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有地勘单位企业事业混淆不清的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地勘生产力,实现地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4):F0002-F0002,F0003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大队成立于1964年4月,原系冶金工业部西南地质勘查局605大从.2000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属地化为四川省直属地勘事业单位。单位注册在四川省人事厅。605大队是一支以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固体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和水、工、环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察、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的发展历史,浓缩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随着国家对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地勘队伍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当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过度分权、各自为政、管理不到位和财务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传统的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弊端愈来愈显现出来,为履行好地勘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经济运行的质量的财务管理职能,在对地勘单位整合重组的基础上,设立二级单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适应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周鑫 《地质与勘探》2015,51(4):772-775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国有地勘单位该如何深化改革,走好改革发展的道路,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本文概述了陕西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基本情况,梳理了改革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了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的地勘事业经费拨付渠道的疏通、事业单位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延续、依附于事业单位的各种资质、矿权、贷款过渡转换、公益性地质队伍与商业性地质队伍的关系等新的问题,提出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勘行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为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推动地勘单位改革,继续关注陕西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进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兵 《地质与勘探》2013,49(3):554-557
国有地勘单位是我国地质找矿的主力军,深入分析国有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现状和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地勘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全国正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但国有地勘单位依然面临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分类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做好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指导工作,建立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激励引导与规范约束机制,研究细化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支持政策,统筹考虑中央与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引导区域地勘队伍的合并重组,同时地勘单位自身要积极应对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不同形式,结合河北物测队多年财务管理实际情况和经验,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方向,提出会计委派制与强化会计监督有着密切联系,会计委派制为会计监督创造较好的会计环境,地勘单位要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汪恩满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47-1152
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来分析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和单一性特征。并因不良惯性的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主要表现为:方式手段上重审批轻监管、管理理念上重管理轻服务、体制机制上重政府主导轻市场参与。分析认为,原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作用和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是影响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性的主要因素。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改革创新需要从降低改革阻力、克服制度惯性、增加改革动力等三个方面来打破原有管理制度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从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内容、要求,地质勘查单位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与深化地质勘查单位改革之间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虽然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得到有效监管,但因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事业与企业的双重职能,现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利于地勘单位的深化改革。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外,建立地质勘查单位改革性基本账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职工观念滞后、冗员较多、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等问题。以总局管理下的某地勘单位为例,对国有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了在当前环境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用人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战略,设计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深入体制改革,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始于20世纪末,以原地矿部所属的地勘队伍以及工业部门所属的大部分地勘单位属地化为标志,国有地勘单位开始了企业化进程。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地勘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家在加大对地勘单位投入的同时,放开了民营资本进入地勘市场的限制,商业性地勘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地质找矿成果。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致使国内矿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对地质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被迅速放大,同时地勘单位体制机制的不和谐性也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勘查体制不顺、找矿机制不活、政策落实不够、勘探能力不强等。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提出了完善勘查体制、创新找矿机制、推进政策落实、提升勘探能力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勘单位多种经营实体在财务监控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地勘单位改制过程中加强对多种经营财务监控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论述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意义和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勘单位先后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属地化管理、事企分体运行等不同阶段。十九大以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地勘单位改革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又快又好地进行地勘单位转型,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地勘单位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指出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改革意愿不强烈、转型工勘领域受阻、资本占有率低和人才匮乏。以此为基础,提出转变思想、学习集团化企业路线、投身地方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意识、加强自身建设和长期持续稳定转型的发展建议,供转型发展的地勘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