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贵州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收集、整理贵州省50余年来的各项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和科研成果,以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作用为切入点,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含煤区主要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上,赋煤单元划分为4个赋煤带9个煤田,共有5类15种控煤构造样式,控煤构造方向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4组;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沉积古地理自西向东由陆相逐渐向海相过渡,其中三角洲平原相聚煤最好,聚煤中心在西部盘县、水城一带,煤层以中灰分、中-高硫煤为主,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研究结果为贵州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对煤炭资源进一步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地质》2011,(12):57-57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本书以鲁西南济宁凹陷深部杨集预测区为例,从区域煤炭资源聚煤规律、聚煤期后构造-岩浆作用与煤炭资源赋存的基础研究入手,遵循地震勘探-钻探验证-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资源预测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湖南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构造特征与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湖南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暴露区和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因此,在隐伏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隐伏区找煤主要指“三下”(老地层下、构造下和红层下)找煤,而“老地层下和构造下”找煤主要是指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了深化对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和矿井生产地质保障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以当代构造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已有资料,对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的煤田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煤田的构造格局,提出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构造模式,对该区找煤前景做出了科学评价,指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4.
九道岭井田位于辽宁阜新煤田的西南部,勘查面积24km^2,煤炭资源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作用,并对其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可采煤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九道岭井田沙海组聚煤作用可分为两个主要聚煤期,第一个聚煤期为第一旋回的上部4煤层及5煤层沉积时期:第二聚煤期为第三旋回顶部的二煤层沉积时期。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上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碱沟山矿区区域构造地质背景,总结了控煤构造特征及其与聚煤规律的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控煤构造的演化过程,旨在对碱沟山矿区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水师 《中国煤炭地质》2011,(8):I0001-I0001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是国土资源部重大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摸清我国煤炭资源现状,运用新的地质理论,多种技术手段和多元地学信息集成研究方法,以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为切入点,对我国煤炭资源潜力开展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7.
王辉 《中国煤炭地质》2011,(10):8-13,28
依据野外地表地质观测及地震、钻探最新的深部地质资料,结合对区域控煤构造认识,运用构造解析、构造应力场及地质力学分析等研究思路与方法,讨论了研究区控煤构造特征、构造样式以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三类六种控煤构造样式,即挤压构造样式(宽缓褶皱、叠加褶皱)、走滑构造样式(反"S"型褶皱、"入"字型构造)及伸展构造样式(掀斜断块、堑垒构造),其中以伸展构造样式发育为主要特征;研究区由东南向西北,构造变形强度由强变弱,先后经历了印支期南北向挤压、燕山中期北西向挤压和喜马拉雅期北东向挤压-走滑与北西-南东向伸展断陷作用;晚期形成的正断层不仅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而且成为奥灰水储集和运移的主要通道,增大了底板突水的可能性,使煤炭资源开发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是经历了多期构造作用的新生代弧后盆地。在对其区域构造和其内部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探讨西湖凹陷构造演化特征及控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受区域演化的影响,西湖凹陷构造演化可分为断陷期、坳陷期和区域沉降期;聚煤前的平坦地形、聚煤期的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的发育及聚煤期后一系列反转构造,造就了西湖凹陷现今煤层气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整体深化了对中国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提出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建立了赋煤构造单元区划层次结构,系统总结了各赋煤构造区构造单元的煤田构造特征。从煤系变形控制因素角度,揭示了中国煤田构造展布的分区分带特征,把中国煤田构造格局划分为两大构造区域、三大煤系变形带、五大一级赋煤构造单元。提出煤盆地构造类型划分方案,研究了主要聚煤期古构造格局及其对成煤盆地发育的控制作用,恢复了煤田构造演化历程。建立了控煤构造样式分类方案,强调构造变形和构造形态对煤系现今赋存状态的控制作用,使构造控煤有了明确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邵龙义  鲁静  汪浩  张鹏飞 《沉积学报》2009,27(5):904-914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人们理解聚煤作用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煤岩系旋回性与不同级别的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密切相关,认识到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形成于基准面(海平面)抬升过程,相继提出幕式聚煤作用、海侵过程成煤、事件成煤作用、海相层滞后阶段聚煤等基于层序地层分析的聚煤作用理论。同时概括出层序地层格架下基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的关系的厚煤层聚集模式。今后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对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格架下的优质煤炭资源聚集模式、煤层在地球演化的长周期过程中的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探索,此外,针对中国五大聚煤区的成煤时期及盆地构造背景的特殊性,中国学者还会进一步总结其层序地层格架样式以及聚煤模式,并将其用于指导中国优质煤炭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区域地质、普查勘探和开采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辽源西安矿及外围区域成煤构造环境、含煤岩系与火山岩的关系的分析。确立了两期火山喷发和两期含煤沉积相。提出了辽源地区煤炭资源仍有宏观远景。创新性提出含煤岩系的二元结构观点,指出今后辽源地区继续找煤的前景和方向为盆地内久大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成煤盆地类型多样、后期改造强烈,绝大多数成煤盆地已遭受破坏解体,煤系现今分布范围与原型盆地相去甚远。针对中国煤田构造的上述特点,以成煤盆地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成煤盆地原型综合分类方案,划分了我国主要成煤期的成煤盆地类型。采用赋煤构造单元的概念表征现今煤系赋存特点,认为煤田构造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就是成煤盆地原型经历不同程度改造,形成现今各类赋煤单元的过程。晚古生代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四大构造旋回,多期性质、方向、强度不同的构造运动,使各成煤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成煤盆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原型盆地分解破坏、叠合反转,煤系发生变形、变位、变质作用,形成不同级别和不同构造属性的赋煤构造单元,由此决定了煤炭资源的现今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正镶白旗宝力根套海井田为一个新发现的全隐蔽井田,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阿拉坦合力群,是一套典型的内陆湖泊、河流、三角洲陆相含煤建造。井田为四条正断层所围限的矩形断块,含煤地层的形成严格受构造因素控制,与其所处特殊构造地理位置有关。含煤区处于隆起带的凹陷内,西北及西南为古隆起带,呈直角包围宝力根套海井田,形成有利的聚煤场所—交角构造区。井田与邻区实例对比分析表明:地台内隆起带的凹陷区聚煤的构造控煤模式是该区域的普遍成煤规律,煤易在盆地次边缘沉积,交角构造区更有利于聚煤。通过区域构造特征分析,提出了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北东向褶皱控制了区域性煤系的展布,矿井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展布方向为NE—SW向。根据矿区实际,认为应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为着眼点,进行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结合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取得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利用卫星图像遥感解译,对青海省杂多—囊谦地区进行了煤田地质遥感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分析了构造演化和成煤古地理环境,探讨了构造对聚煤作用和赋煤状态的控制与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聚集和赋存与羌塘地体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构造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区域构造活动较强;煤聚集场所分布于拗陷边缘地带,局部形成富煤带;煤系除遭受复杂的错断、变形外,同时还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华力西运动对本区煤系改造影响最为强烈;石炭纪聚煤中心地带位于解曲大型区域断裂带北岸,共圈定了早石炭世含煤远景区3处,晚石炭世含煤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北大滩地区煤炭勘查工作的关键是沉积期的聚煤环境和沉积前后构造作用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为明确柴北缘东部北大滩地区石门沟组的控煤因素,有效指导该含煤区的煤炭勘查工作,基于野外露头、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地质资料,在分析北大滩地区石门沟组聚煤环境和构造作用的基础上,从聚煤环境、古隆起和断裂、向斜等方面深入探讨了石门沟组的控煤因素。其中,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泥炭沼泽和滨湖环境的滨湖沼泽是有利的成煤环境,控制着煤层横向发育、分布特征;古隆起控制着有利聚煤区和煤层分布区;北大滩向斜内部次级背斜和逆断层的上盘控制着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埋藏浅降低了后期煤炭勘查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泥盆纪聚煤作用的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盆纪是中国聚炮期之一,它标志着晚古生代聚炮作用开始,并不断发展。到石炭二叠纪达到高峰,导致中国重要聚煤期的出现。华南泥盆纪沉积十分发育,其聚煤作用受地壳运动和海水进退的控制,显示了从西南到东北规律的迁移。泥盆纪煤层是浜海或浅海环境的产物,某些煤含有多量的角质层物质,故称为角质残植煤,这与沉积环境及原始成煤质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位于西藏东部的昌都盆地是经历石炭纪、二叠纪以及三叠纪多期成煤盆地叠合改造形成的构造盆地,其中以晚三叠世巴贡组含煤地层分布最为广泛。三叠纪时期,盆地两侧的金沙江洋盆与澜沧江洋盆相继闭合,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是决定成煤古地理条件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构造背景形成特定的岩浆岩石类型和构造岩浆岩组合。昌都地体两侧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昌都盆地东缘双峰式火山主要受伸展应力控制,形成裂陷,造成地形起伏大,区域沉降幅度大,沉积速率快,不利于发育稳定的成煤环境。盆地西缘与澜沧江洋壳俯冲相关的侵入岩发育,反映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坳陷,相对简单的基底构造为发生持续稳定的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古地理环境。在后期构造作用的控制下,连续的煤层多被错断,呈角度不一、大小悬殊的单斜断块或褶皱产出,在巴贡、夺盖拉等地保存有具工业价值的煤矿点。  相似文献   

19.
成煤大地构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地构造学和煤地质学相结合,提出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成煤大地构造学。首先对它的定义,范围,方法,手段和特色作了详细阐述,把全球构造聚煤区分为域,带,盆三级。然后以中国为例,对成煤大地构造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聚煤盆地和含煤建造分类,古构造对聚煤作用的制约和成煤大地构造与聚煤盆地的时空演化,海域构造聚煤带,深部构造对中,新生代煤盆地的控制作用,成煤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煤构造环境有关若干问题如灾变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