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典型半干旱区定西试验基地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研究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对照(370μmol·mol~(-1))和增加90μmol·mol~(-1)(460μmol·mol~(-1))、180μmol·mol~(-1)(550μmol·mol~(-1))3个CO_2浓度梯度,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使春小麦冠层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10 cm深处的土壤环境温度降低,春小麦根际浅层的土壤湿度增加;CO_2浓度增高,春小麦发育加快,生育期相应提前,全生育期缩短2~4 d;CO_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开花期增幅最大,叶绿素含量在灌浆后期到乳熟期增加更为显著;随着CO_2浓度升高,穗长、穗重、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产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无效小穗数、不孕率以及收获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在460μmol·mol~(-1)和550μmol·mol~(-1)浓度下,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88%和19.93%。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河西地区春小麦各生育期与产量要素有关的一些农业气候指标以及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地区分布。在此基础上,对河西春小麦进行了种植分区,并提出趋利避害、提高产量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6.
薛晓萍 《气象》1998,24(2):18-21
引起棉花产量波动的主要产量构成要素是株铃数和单铃重,作者将大田监测与气候统计相结合道德预测单株现蕾数,成铃雍铃重,对对最终产量进行预后,提高了产量预后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分析霜冻对德令哈地区春小麦的危害,研究了春小麦生育期霜冻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预测棉花产量对计划经济、外贸等起着重要作用。以构成棉花产量的要素预测单产,其关键在于估测铃数及铃重。本文试图通过对多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索前期(八、九月)估测棉铃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海东部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期内,自然降水亏缺,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是小麦因干旱而减产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青海东部地区气候生产潜力及影响生产潜力的限制因素,春小麦不同发育阶段降水亏缺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构建了春小麦干旱风险模型,对青海东部地区春小麦干旱风险进行评估、区划。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6县区30 a(1981~2010)的气温、降水数据及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玉米的生育期及产量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积分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30 a来的气候变化(温度、降水)特征及气候变化(气温、降水)对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河西走廊中部30 a年来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85℃/100 a,各地年降水量均明显增加,年平均降水量从1980年代的191.1 mm增加到近10 a的210.5mm;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暖使该地区春小麦、玉米播种期提前,使小麦的生育期缩短,玉米的生育期延长。气温升高对春小麦、玉米不同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不同;降水增多对春小麦、玉米的各生育期及产量形成呈现出不同的影响效应,且影响效应表现出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由于常年受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历年来一直表现为低而不稳,给农业气象产量预报造成一定困难。为了改进宁南山区粮食产量预报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本文在分析全区春小麦产量结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以固原为代表站,建立了宁南山区春小麦产量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可移动遮雨棚对大田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湿度进行定量控制,分析了拔节—抽雄和抽雄—成熟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受干旱胁迫后,植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明显降低。拔节—抽雄期干旱对玉米营养生长阶段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抽雄—成熟期干旱对玉米营养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穗长、穗粒数、穗总重和穗粒重较对照处理均显著减小,穗粗、秃尖比及百粒重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甘肃省春麦区31个县区1970~2000年的旬平均气温、旬日照时数、旬降水量、≥0℃积温、海拔高度等建立春小麦生态气候适宜度隶属函数和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春小麦对海拔高度适宜度在0.15~0.85之间,最小出现在定西和古浪,最大值在金塔和敦煌。≥0℃的积温适宜度与海拔高度适宜度趋势基本一致。旬平均气温适宜度在0.35~0.56之间,说明气温对春小麦生产较适宜。用积分回归分析春小麦在不同气候类区不同生育时段生态气候条件的贡献系数,温和平川绿洲灌区光、温、水要素的平均贡献系数最高,温暖沿沙漠绿洲灌区次之,冷凉浅山半灌溉区、温凉半干旱旱作区最小。用生态气候适应性对春小麦的影响程度和依赖度及产量,确定生态气候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将春小麦划分出5级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利用和开发生态气候资源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径流量干旱指数在河西走廊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冯建英  吴伟 《气象》2005,31(11):11-14
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以及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和武威的春小麦单产资料,探讨干旱指数的等级与去趋势春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干旱指数与河西灌溉区春小麦气候产量呈反位相的变化趋势.因此,可利用径流量干旱指数的变化来预测该地区未来春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河西东部气候干旱,历年降水量的多寡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降水量充足的年份产量上升,反之下降。然而,在一定生长季节的连阴雨。不仅危害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时甚至带来十分严重的灾害导致减产。1976年武威地区春小麦推迟播种,部分麦田毁种;1977年春小麦结实率下降;1983年春小麦穗粒数减少、麦场出芽等都是连阴雨或随之出现的低温造成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径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甘肃省河西地区3条主要内陆河昌马河、黑河、西营河流量以及酒泉、张掖、武威3个地区的春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内陆河流量对河西地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的粮食产量除了受灌溉水利发展、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等生产力水平提高,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外,还受到灌溉水源的影响。春季径流的差异会导致春小麦单产的明显年际波动。年径流短期波动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径流长期波动的影响要大于短期波动。特别是春季径流的长期趋势决定着调节水库的蓄水量多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农业生产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拔2800m的山区地膜春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海拔2800m以上的和田县喀什塔什乡科克阿依村进行地膜穴播春小麦与露地春小麦栽培对比试验。地膜覆盖技术改善了小麦生物性状,分蘖数和成穗率大大提高,千粒重也有所增加。除4月15日播种的外,株高、结实小穗数、穗粒数都比露地播种小麦增加,A、B、C三处理比对照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5.5%、82.0%和52.3%,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能有效解决低温半干旱山区春小麦生产中存在的粗、旱、冻等突出问题,具有较好的保墒蓄水、增温保温效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是小麦生产再上台阶的一项有力措施,值得在南疆海拔2800m以上的山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无效分蘖所以影响作物产量,是因为它减小了作物的最佳有效群体。本研究旨在检验分蘖死亡率的遗传变化特性及其与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关系。在Rampur、Nepal通过4年重复试验对20个品种进行了评估。调查的性状有最大分蘖数、生殖性分蘖数、分蘖死亡率和产量。不同的供试品种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性状。分蘖死亡率范围从7%~30%。环境因素对所有4种特性有着本质的影响。对所有特性来说,逐年各项间的相互作用是显著的。这主要是由不同基因型间的变异引起的。然而,一些品种始终保持低或高的分蘖死亡率。4年中有3年的分蘖死亡率和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最高分蘖数与生殖分蘖数、分蘖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产量与最大分蘖数之间表现了一种不显著的正相关,生殖性分蘖数和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春小麦的无效分蘖对其产量有消极影响,且分蘖死亡率存在着品种间的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是我省河西地区的主要商品粮。常年播种面积450万亩,占全省春麦总播种面积的45%左右,因此它的丰欠事关大局。本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河西三种麦区气候要素变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产量的气候原因、关键期及主导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区气候——产量模型,并进行气候种植区划。河西不同类型麦区气候差异很大。沿沙漠区幼穗分化期及灌浆期高温、干热风是影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及其耗水规律,分析了土壤湿度、耗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是春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多,耗水模系数最大;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出苗至拔节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拔节至抽穗期为60%-65%、抽穗至灌浆初期为55%-60%.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为50%-55%,本文还对春小麦覆盖地膜的节水增产原因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黑河流域春小麦节水增产的技术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