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嘉东 《海洋科学》1984,8(2):29-31
维生素B_(12)(C_(63)H_(90)CoN_(14)O_(14)P)又名钴胺素,是一种含钴的有机化合物。在动物的肝脏、肌肉、乳品、蛋黄和某些贝类中含量丰富。许多海洋生物能利用海水中的痕量钴来合成B_(12)。我国有关水产部门曾对毛蚶体内B_(12)的提取进行过研究,测得每克毛蚶鲜肉中含有B_(12)O.65—O.85微克。~(60)Co是海洋放射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对2种南极绿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对南极冰藻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发现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总脂含量有一定的影响:(1)温度对Pymmixtomonas sp,总脂含量影响不大,一般为8.3%~8.9%,Chlorophyceae L-4在2℃时的总脂含量最高为10.33%;(2)光强显著地影响这2种绿藻脂肪在细胞内的积累。随着光强由限制生长的39 lx增加到3900 lx,2种绿藻的脂肪酸含量降低:(3)盐度的提高有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4)营养盐的限制也利于2种绿藻脂肪的积累。在氮源缺乏条件下,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细胞内脂肪大量积累,含量分别是以NH4Cl为氮源的2.2和3.2倍。环境因素对2种绿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不同,其脂肪含量的改变反映了南极冰藻生长的改变。环境因子能够影响这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同样也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在适合南极冰藻生长的条件下,脂肪酸积累降低;反之,在南极冰藻生长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脂肪合成增加。这表明2种绿藻的脂肪含量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因子同样影响到2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但组成和其生长不存在相关性。环境因子(温度、光强、盐度和营养盐)对2种绿藻脂肪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种绿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因此。这2种绿藻可望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提供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防污剂Irgarol 1051对微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为材料,分析了Irgarol 1051对P.tricornutum生长、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Irgarol 1051可抑制P.tricornutum的生长,并诱导其产生耐受性;P.tricornutum中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酶活力等均随Irgarol 1051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以维持其生长和生理状态;随着Irgarol 1051质量浓度的升高,藻细胞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表明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积累,这将破坏藻细胞的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将为探讨Irgarol1051对微藻的效应机制及其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南极硅藻GJ01(Berkeleya rutilans)为对象,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营养条件等因子对GJ01生长和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并对培养的GJ01细胞合成谷胱甘肽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单因子影响条件下,1.2g/L的碳酸氢钠对南极硅藻GJ01的生长最好,且最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积累;0.8mmol/L氯化钙对GJ01的生长最为有利,而0.2mmol/L氯化钙对谷胱甘肽的产生是适宜的;维生素B_(12)和生物素对GJ01胞内谷胱甘肽的产生影响较小。正交试验表明,GJ01细胞产生谷胱甘肽的最优条件是:光照周期为16h/8h、NaHCO_3为1.6g/L、Ca~(2 )为0.4mmol/L、Cys为10mmol/L。该结果为利用南极硅藻GJ01生产谷胱甘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质量为(5.49±0.01)g的大菱鲆幼鱼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过量添加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大菱鲆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反应的影响.以白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饲料中同时添加0.25% DL-蛋氨酸和0.3%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MHA)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5% DL-蛋氨酸、1.25% DL-蛋氨酸、0.59%MHA、1.49% MHA、1.25% DL-蛋氨酸+0.85%柠檬酸钙,配制出6种实验饲料,使饲料中蛋氨酸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HMTBA)含量分别是1.35%、1.83%、2.50%、1.45%、1.37%、2.51%和0.22%、0.22%、0.22%、0.63%、1.38%、0.29%.养殖试验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持续10周,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大菱鲆幼鱼30尾.结果显示,过量添加DL-蛋氨酸和HMTBA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过量添加DL-蛋氨酸和HMTBA对大菱鲆体组分、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柠檬酸钙添加组(处理6)体蛋白含量与基础饲料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大菱鲆肝脏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肝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量(TBARS)进行测定,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在该实验条件下,过量添加晶体蛋氨酸(1.31~1.73倍)和HMTBA(1.32~1.75倍)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反应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鲈鱼的生长受饲料中组氨酸(His)的含量变化显著(P<0.05)。当饲料中组氨酸含量过低或过高时,鲈鱼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而处理组2(组氨酸含量为0.45%)、处理组3(组氨酸含量为0.57%)和处理组4(组氨酸含量为0.66%)之间差异不显著。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在处理组3(组氨酸含量为0.57%)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0 g,1.72%d-1和0.81。以上结果表明,His是鲈鱼生长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且鲈鱼能有效利用晶体His。根据饲料中组氨酸的含量与鲈鱼特定生长的关系,经计算求得鲈鱼饲料中组氨酸含量为0.54%饲料干物质(即1.29%蛋白)时,鲈鱼的生长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降低海水镁砂中硼的含量有许多方法,例如碱洗法、过碱法、吸附法和选择性吸硼树脂法等。我们先采用吸附法制得低硼海水(含B_2O_33ppm),再用改良过碱法进一步降低硼含量,可制得含B_2O_3为0.01—0.02%的低硼海水镁砂。比较结果,联合法降硼比单一法降硼优越。 用Mg(OH)_2作吸附剂,吸硼后变为含硼沉淀,经过碱洗脱硼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厦门海域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2002年12月至2004年2月间厦门海域6个航次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调 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 表明:厦门海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5.36mg/m3,各调查月份中,8月份的含量最 高(13.6mg/m3),5月的次之(5.33mg/m3),12、2月的含量较低.叶绿素a含量的水 平分布在冬季时较为均匀;春、夏季在宝珠屿海域出现最高值(33.28mg/m3),九龙江 口外出现次高值(13.84mg/m3).厦门海域全年以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小型浮游植 物在夏季高生物量时占比较高(41.O%),微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年平均值 为9.7%).冬季低温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营养 盐的缺乏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饵料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乐云 《台湾海峡》2004,23(3):341-346
使用5种不同的饵料,投喂全长6.72mm的点带石斑鱼,分析和比较不同饵料的营养成份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饵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48.8%~72.8%之间,粗脂肪含量在5.4%~10.3%之间,相差很大,但点带斑鱼幼鱼均能正常生长,且存活率无明显的差异.对5种饵料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的含量之间的比例,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比其含量本身更加具有明显的影响,DHA与EPA相对含量的比值为6.3的1组,其幼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比值为1.73~2.75的其他4个饵料组。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超声辐射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在适宜超声频率条件下,采用低功率、短时间超声辐照可以提高亚心形扁藻生长速率和脂肪酸不饱和度及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方差分析表明,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条件下,亚心形扁藻的生长速率有明显提高,为对照组的1.99~2.33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可达78.8%~80.9%,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3.5%~5.6%;C164百分含量可达16.2%~19.0%,比对照组提高了3.4%~6.2%;C183百分含量可达39.2%~40.8%,比对照组提高了1.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