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近代地质文献中,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的涵义是指对大型的、区域的、全大陆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的研究,以区别于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对地壳组成物质小型变动和变形的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我们对海洋深部了解很少,所以大地构造研究的范围主要限于大陆地区,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也多以考虑大陆为主.从60年代以来,海底钻探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底构造和深部构造的认识,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我们对大陆整体构造和线性构造的认识.现代大地构造学说从海底构造开始,板块构造学说就企图利用对海底构造的认识,全面联系地表的  相似文献   

2.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地学领域中有国际性的“上地幔计划”(UMP),进行地质(包括超深钻、地震、古地磁、古微生物、地热、地球化学、高压物理、同位素等)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海洋地质科学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六十年代末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实施,使海洋地质科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涉及全球构造——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而且在现代海洋沉积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海底矿产成矿  相似文献   

3.
近25年来,研究与金属矿床学说有关的理论问题的兴趣大大增长了,这与地质科学总的发展是相关联的.在一般的地质概念上,如果不涉及某些细节的话,那么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探索地壳深部和上部地幔积累了大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理论基础有了很大进展.尽管目前掌握的材料还远不够完备,而且许多问题还有争论,但它仍不失为基本地质概念和一般构造-岩浆学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许多区域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地壳的构造特征,例如:地壳的块段构造;在这些块段中由于物理性质不同而划分出各种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2017,44(3):621-622
<正>海洋地热流表征地壳的活动性及发生于其中的各种能量转化制约着海底各个不同尺度圈层之间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过程。因此,研究地热流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是认识地球内部热状态的重要地学研究方法,也是认识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演化状态与评价其资源的关键依据。自"十五"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地热流探测科研团队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致力于研发海洋地热流探测技术。以海洋地质区调、深海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  相似文献   

5.
莫霍界面是地壳上地幔深部构造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这个物性界面稳定地存在于地壳剖面中,遍及全球.它通常是一切深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地球物理学家致力于莫霍界面的研究,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地质学和岩石学成果,对莫霍界面的物性参数、界面形态及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大大促进了深部构造研究的发展.重力是研究深部构造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它依据密度参数建立深部构造模型,该模型以能使测得的重力场和其他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岩石学方面的资料相吻合为标志.由于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秀华  冯华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0-445
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图,结合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特征及所反映的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7.
前言区域地球物理在发展地质基础理论和地震预报、成矿预测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古磁极的研究为全球构造学说奠定了基础;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深部结构证明地壳与上地幔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震低速带,磁大地电流高导电区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各种成果资料,与地质、地震资料相结合,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壳及岩石圈中下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例如,根据WDM-89地球重力场模型位系数所计算的高阶窗卫星重力异常,不仅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岩石圈的构造特征,且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联新构造研究的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它已发展成具有多个分支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一些长期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认识上的基本统一.与此同时,在苏联出现了活动论与固定论等学术派别.新构造研究已发展到大陆和海洋、地球浅部及深部、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形态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同时进行的阶段.苏联重视环状构造、深部新构造及新生代地球动力学研究,重视新构造学同国民经济实际的结合及先进技术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构造相分析、地质制图方法、建立实验台站、深钻与超深钻探及深部地球物理方法在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是苏联的优势和特色.新构造学在苏联得到有计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早期经典的和近年来提出的陆壳的9种分层模式,既包括地球物理的,也包括构造变形、变质和物质成分的,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的最新进展,本文对这些模式进行了评介,对莫霍面、下地壳组分及反射下地壳的地质意义提出了看法.这些模式,尤其是近年来提出的大陆壳分层的几种模式无疑对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陆壳的复杂地质作用、地壳和地球的演化及早寒武纪地质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深部地质学为当代地球科学的前沿科学,深部地质研究是否能取得新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其研究方法包括地层构造方法、岩石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深部钻探已成为揭示地壳深部结构的重要手段。由于地震、重力测量、磁测、电测、地热等近代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使深部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球物理方法能够反映地壳深部的物理状态及其几何图形,但要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化学状态及其演化则必须结合地质一地球化学方法才能奏效。总之,两者要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使深…  相似文献   

12.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认识极地区域构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回顾和分析南极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在南极地区取得的主要成果.归纳出南极地壳结构研究、南极古大陆重建与恢复、南极火山与岩浆作用调查和南极冰架与地质相互作用研究等4方面典型实例,航空地球物理勘探为南极地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地质资料的综合来阐明地壳变形的某些特点。进行综合的理论基础就是地壳构造-形成的旋转说。根据这一假说,引起地球构造活动为能源则是地球与包围它的银河系物理场的相互作用力。地球各个层圈对这些物理场的反映结果是互不相同的。看来,弹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厚度不少于900公里的上地幔(可观测到的深源地震断裂中心的深度)。这个  相似文献   

14.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春峰  丁巍伟  孙珍  姚永坚 《地球科学》2021,46(3):前插1-前插2
海洋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战略目标.近半个世纪以来,海洋科学尤其是深海海底地球科学,推动了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并加速了多海洋学科的交叉.中国的海底科学在几十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科考船的足迹遍布边缘海、三大洋和南北极,在大陆边缘演化、海底动力过程、深海资源勘查、海洋技术与设备方面突飞猛进,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深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辛的开创精神,在极度艰难的科研条件下锲而不舍地实现引领性的科研工作.姚伯初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海洋地质学家代表,他在南海及西太平洋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沉积与矿产等多个方向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5.
杨文采 《物探与化探》1982,6(6):371-377
为了正确地解释地球物理的测量结果,必须系统地测量和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这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熟知的事情。由于岩石物理性质是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成的环境和地质历史的客观反映,因此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不仅仅应用于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壳的地质演化和岩矿鉴定等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近岸海洋地质灾害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实测资料,分析了珠江口近岸海底地质灾害因素,特别是浅层气、断层、沙波、浅埋基岩、埋藏古河道、陡坎、槽沟等与海洋工程关系密切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为海洋开发与海底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的深部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将东北地区丰富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获得了主要反映该区深部地壳结构的深部重、磁力场分布特征及地壳深部结构模型。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发生后,在重力资料探讨深部构造的基础上,应用工程爆破接收及海城大震后155个余震的资料对东北南部的深部地壳结构作了进一步研究,所得结果不仅证实了深部构造背景与重力资料求解结果大体一致,而且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地球科学有关分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结合,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3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构造物理与地壳变形学术讨论会。构造物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在传统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海地质     
《黄海地质》系我国第一部关于黄海海域地质研究的综合性专著。内容包括黄海地质研究史、黄海海域的自然概况、海岸与海底地貌、浅地层结构、古环境变迁、沉积格局、矿物组合及其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磁性地层划分、~(14)C测年、生物地层特征、第四纪沉积过程、海面变化与岸线变迁以及海底构造与地壳结构等。具有涉及面广、资料新颖,内容丰富、分析深入等特点。就其科学内容而言,还有许多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0.
和197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24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的历次大会一样,海洋地质学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也占有显要的地位,展示了它自27届国际地质大会后四年,在世界各大海洋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从本届大会有关海洋地质的内容与展览来看,海洋地质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其资料的精度与可靠度,大量引进新技术,改善海洋调查与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互相配合解决全球地球科学中的某些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海洋地质学的最大待点是透过水层来研究海底地壳,它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有关报告的中心主题是世界资源与环境,其中法国著名的全球板块构造学家勒皮勒教授的报告“海洋:新技术试验的新领域”,十分强调了“海洋地球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