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国际海底及其开发制度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国际海底,它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公约》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内的活动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根据公约予以安排、进行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公约还建立了一套国际海底开发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高战朝 《海洋测绘》2002,22(4):63-63
按照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各国管辖水域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换言之 ,它是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海底及其底土。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为 2 5 17亿平方千米 ,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近 70 % ,深度为 2 0 0 0m~ 6 0 0 0m或更深。“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海底区域必将成为 2 1世纪国际社会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1970年 12月 17日第 2 5届联合国大会在无反对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经过长达近九年的斗争与协商后,终于产生了一部包罗万象,内容丰富的新的海洋法公约。公约中,有一个新出现的引人注目的部分——“区域”。“区域”指的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它是现代海洋法中一个全新的概念,既不同于公海,又有别于海底,有自己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制度,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莫杰 《海洋信息》2000,(2):25-27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以外的海底区域,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在这一广阔海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矿产、海洋能源和生物资源。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这些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继承财富,也是21世纪重要的陆地可接替资源。随着陆地资源的耗竭,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大洋底,即国际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最有开采远景的为锰结核或称多金属结核。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金属,其中最有提取价值的是锰、铜、钻、镍等四种金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中明确规定,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国际海底资源的开发应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公约》第十一部分和附件三、附件四,以及与《公约》同时通过的《关于多金属结核开辟活动的预备性投资》决议(即决议二)等,就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各项法律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域泛指大洋,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国际海域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是各国在国际海域开展相关活动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属于任何一国领海及内水的海洋的所有部分”。随着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生效,公海的内容已发生变化。“公海”为“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这样一来,就把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排除在公海之外,使公海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目前大约占全部海洋面积的60%。  相似文献   

8.
经略大洋 拓展我国在国际海域的活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海域泛指大洋,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5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国际海域的战略地位根植于其广阔的空间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公海自由和国际海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海洋区域,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主张,共分五大部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我国海洋工作开展的范围,还要加上沿海(沿海地带)、国际海底开发和两极事业。海洋区域与陆地区域不同的是,在管辖权属上分了很多的等级,每一部分的区域,都会有一种不同的管辖权限,这种管辖权限,既有国际法所赋予的,也有国内法所赋予的;既有通过不断地管辖所获得的“历史性权力”,也有通过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行动所获得的管辖空间。从区域发展研究的角度上说,海洋区域比陆地区域要更为复杂和难于把握。随着中国陆地资源的进一…  相似文献   

10.
戴瑛 《海洋通报》2018,(5):515-521
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对遗传资源作出指引性的规定。海洋遗传资源作为其中的一类,可以存在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水体及海床、底土。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海洋遗传资源如果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需要明确水体、海床与底土界线划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和《波恩准则》关于海洋遗传资源的规定来看,现行国际法框架下针对此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案,且部分规定存在非适用性的问题。面对未来,需要从海洋遗传资源界定、惠益分享方式等方面设计具体制度,确保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为全人类共享。  相似文献   

11.
记者:请您谈谈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并引发南中国海冲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刘容子: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球上的陆地已全部“明花有主”了。而占地球表面71%左右的海洋,作为“另一个疆界”被沿海国家提升到“蓝色国土”的地位。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确立的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沿海国可以拥有及于上空、海床和底土的12海里完全主权的领海;可以  相似文献   

12.
三、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构想1世纪之交的海洋形势随着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海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作用大大增强。1994年11月16fi,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海洋新时代的到来。《公约》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引发了全球范围的’“蓝色圈地运动”。据估计,各国依照《公约》而合法扩大的海域,占去了原属公海的I3亿千米’的面积,使地球表面约36%的海面变成了沿海国的管辖海域。可以说《公约》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通过…  相似文献   

13.
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是指从大陆海岸向外自然延伸、直至大陆坡的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法律上的大陆架概念虽然源于地质地理学上的大陆架概念,但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地理学上的大陆架从海岸开始,而法律上的大陆架则从领海外开始。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大陆架是指“1.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履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相似文献   

14.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生效,这个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世界海洋权益与范围的再分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际海洋边界将由沿海国陆续划定,200海里之内海域将脱离公海性质。这个占世界海洋面积近五分之二的海域划为国家管辖海域,使沿海国将面临新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认知加深和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海洋遗传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战略资源,如何开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BNJ)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谈判中的大国博弈与争议焦点,尝试从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分析中国参与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的模式,提出在坚持“原生境自由获取”原则和坚持“公平合理惠益分享”原则下,深度参与BBNJ第四次政府间大会。加强MGRs获取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加强MGRs治理的国际合作;加强海洋涉外谈判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后BBNJ时代”海洋治理准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讲座到此就要结束了。在最后一讲里,我们谈谈海洋公约和我国的海洋管理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海洋法公约是我国加强海洋管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海洋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问题。一、扩大了管辖海域沿海国家实施海洋管理,首先要确定管辖的范围。确定一个国家的管辖范围,一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沿海国纷纷推行缓陆重海的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复兴必须实现海洋事业的振兴。国际海底区域(以下简称“区域”)利益前景巨大,开发活动高技术密集,法律地位特殊,是未来国际社会经济、科学甚至政治、军事竞争的重要场所。国际海底区域开发产业化研究是我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振兴海洋  相似文献   

18.
内水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及其河口、内海、港口、港湾、领峡以及其他位于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公约》规定:“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构成国家内水的—部分。”内水如同陆地领土一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领海有时被称为领水,是指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位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带海域。领海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部分。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对领海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国家对领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  相似文献   

19.
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期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经过长期协商谈判的产物,是广大中小国家与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进行斗争的结果。特别是《公约》中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原来作为公海的国际海底确定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为国际海底制定了一项资源勘探开发制度,并建立了一个国际机构进行管理,这对维护沿海国的主权和各国在国际海底的权益有  相似文献   

20.
1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具开采价值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海底矿物资源种类繁多。目前所说的国际海底矿物资源主要指的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的锰结壳和金属硫化物热液矿床。其中,海底多金属结核目前尤其引人瞩目。世界各大洋的深海底蕴藏有通称为锰结核的富含镍、铜、钴、锰等76种元素的多金属结核资源约3万亿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