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泰宁何宝山金矿田位于武夷成矿带中段,通过对金矿田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矿田内金矿床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加里东晚期和印支-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成矿物质中的S来自深部,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矿田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湖南万古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古金矿位于江南古陆金成矿带中段的湘东北金成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万古金矿的成矿作用受区域构造控制,NE向断裂断为主要控矿构造,含矿构造是低序次的NWW向扩容断裂构造;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变质水的混合水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在中生代中国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形成一系列NE向大断裂,万古金矿的形成与NE向长平大断裂密切相关,携带成矿物质的深部流体沿该断裂上升与浅部残余变质热液混合,并通过淋滤抽提地层中的成矿物质,使流体系统中的成矿物质不断富集,最终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于剪切扩容空间中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3.
甘肃阳山超大型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阳山超大型金矿床的区域构造演化发展背景、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它是形成、产出在中新生代活化造山带、地壳高位浅成的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金矿床。从大地构造成矿学的研究途径,对其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的源区类型、形成与演化的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的地质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传输与聚集的构造系统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是变质与非变质的复杂混合体系,主要由基底、盖层中的构造热动力区域变质流体+重熔花岗岩浆热变质流体+岩浆热液等,组成多成因类型混合成矿流体,并受到同生水、大气降水的混染。因此,阳山金矿主要是由混合型变质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叠加形成,具有多因复成成矿特征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水金矿地质作用、成矿构造、矿化蚀变和各种成矿信息的研究,总结了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进而构建了"三位一体"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预测提供地质模型。确定大水金矿成矿地质体为晚三叠世的格尔括合花岗闪长斑岩及派生脉岩;成矿构造为北西向区域性断裂与晚期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系统控矿,成矿结构面主要为断裂构造、不同岩性的接触面、古岩溶构造等;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成矿流体属于H2O-N a C l-C O2体系,流体气相主要成分为CO_2和H_2O,方解石、灰岩碳氧同位素及黄铁矿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形成于中浅成深度,金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对雪峰地区金矿床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地层,成矿能量则由地热异常场提供。该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机制为地热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湖南雪峰地区金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建堂 《矿床地质》1998,17(Z2):417-420
对雪蜂地区金矿床的研究表明,该区金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成矿物质来自赋矿地层,成矿能量则由地热异常场提供。该区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大气降水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机制为地热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古尔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康古尔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是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成矿有利地段。金矿成因类型多样,有韧性剪切带型、超浅成低温火山-水热型、中低温火山水热型、中低温岩浆-水热型等。剪切带型金矿是本区主要成矿类型。大地构造、地层岩性、侵入岩、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等均与金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中酸性火山岩是本区主要成矿母岩,韧-脆性剪切带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导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主要成矿时代为晚  相似文献   

8.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研究表明,湖南雪峰地区存在前地槽构造层,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金的成矿作用与壳体的演化关系密切,前地槽阶段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槽阶段形成矿源层并发生金成矿作用,地洼阶段金发生改造迭加成矿。  相似文献   

9.
秦岭与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滇黔桂与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两大集中分布区,选取了两大矿集区30余个典型的矿点,对两大矿集区的矿床地质、稳定同位素(O、D、C、S)、Pb同位素、稀土元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对比,探索了各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地质制约,两大矿集区卡林型金矿特征具有相似点,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00~200 Ma之间,赋存围岩较为广泛,成矿流体具有混合性、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总体来源干围岩,控矿构造以压扭性为主,成矿条件为浅成、中低温、高硫低氧的中酸性环境.由于秦岭地区处于板块边缘,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复杂,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特征明显;而滇黔桂地区为板块内部矿集区,流体、物质成分来源相对较为单一,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区域成矿特色的差异是由其所处构造地质背景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溆浦地区脉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水泉 《湖南地质》1990,9(3):25-35
岩、矿石物质成分的交换和转移特征可为成矿作用机理提供信息。区域、矿区及矿化蚀变带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硫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溆浦地区脉金矿成矿流体为变质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在变质分异和成矿化学分异作用下,成矿流体溶解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经扩散、渗滤等方式运移到构造有利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1.
从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3个方面分析了希勒阔腊的成矿条件、大地构造位置、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和矿产与矿化特征,说明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地层、岩属和水系沉积物、岩浆岩及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地区具有形成金(铜)矿床的专属性,两次生晕异常的诸多参数又表明其具有矿致异常的特征;磁场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地区具有等间隔控矿(容矿)构造;所有这些都说明,希勒阔腊是寻找构造破碎蚀变者型或韧性剪切带型大、中型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煎茶岭与金川超大型镍矿中的伴生金及其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研究煎茶岭大型镍矿与金川超大型镍矿的矿床地质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两个矿床中的伴生金与镍及超基性岩的成矿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两区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了超基性岩的不同分布。两矿床中的Ni、Au均来自超基性岩,且Ni矿床中金均为伴生矿,金川伴生金的丰度与镍成正比,而煎茶岭Ni矿中僮生金的丰度与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与各自不同的成矿环境及岩浆活动有关,尽管两镍矿中金的成矿机理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由斑岩型、夕卡岩型、断裂-蚀变岩型3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铜、银、铅、锌等矿化,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组合,可划分2个矿床成矿系列和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热液.断裂构造提供了运移通道并控制着矿体分布.震旦系-寒武系是主要矿源层.建立了矿源层、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钼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金主要是呈金硫络合物形式迁移的,其次是被硅胶吸附呈胶体状态迁移的,而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下降、pH值降低以及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改变是导致金沉淀的重要因素.区内胶体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温度的降低和电解质的加入引起凝胶作用,使金随硅胶一同沉淀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爱林金矿床的控矿条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液来源、矿床成因及成矿机理。成矿与燕山期次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成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16.
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   总被引:74,自引:50,他引:24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已发现金矿床150余处,探明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虽然其金矿床数量众多、资源储量巨大、分布地域广泛、产出空间各异、矿化类型多样,但它们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赋矿围岩环境与产出条件及其成矿作用特征总体一致:(1)胶东是一个主要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和超高压变质岩块组成、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发育的内生热液金矿集区,约130~110Ma的金成矿事件比区域变质作用晚约2000Myr;(2)区域金成矿系统形成于早白垩世的陆缘伸展构造背景,大规模金成矿事件发生在区域NW向伸展转换为NE向伸展后的NEE向挤压变形作用过程中,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3)金矿床群聚于NNE向玲珑、鹊山和昆嵛山变质核杂岩周边,主要沿前寒武纪变质岩与中生代花岗岩体接触带形成的区域NE-NNE向拆离断层带分布;(4)控矿断裂带经历了早期的韧-脆性变形和晚期的脆性变形构造叠加,在三维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展,控制了金矿体的侧伏和分段富集;(5)矿化样式以破碎带蚀变(砾)岩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和复合脉带型为主,矿石普遍发育压碎、晶粒状和填隙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网脉状、脉状、团块状和块状构造,反映其形成于韧-脆性→脆性变形环境;(6)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钾长石、斜长石和方解石为主;金矿物以银金矿和自然金为主、含少量金银矿,主要以可见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裂隙中、含少量晶隙金和包体金;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成矿元素为Au-Ag(-Cu-Pb-Zn);呈现出中-低温蚀变矿化组合特征;(7)成矿流体为壳-幔混合来源,以壳源变质流体为主;成矿物质总体来源于中生代活化再造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并混入了少量浅部地壳和地幔组分。这种区域成矿特征的一致性,表明胶东金矿集区早白垩世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统一的地质事件,属于后生的中-低温热液脉金成矿系统。这些金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群聚分布特征,主要沿三个变质核杂岩周边的岩相接触带产出,且自西向东,金成矿作用年龄由老变新。据此,可划分为胶北隆起蚀变岩-石英脉型、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硫化物-石英脉型和胶莱盆地北缘蚀变砾岩型三个金成矿子系统。其矿化样式由浸染-细脉、细脉-网脉型和石英脉型→硫化物-石英脉型→蚀变(角)砾岩型变化,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环带结构与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为特色,反映其成矿作用分别发生于脆-韧性转换带(约15km)→脆性张剪性断裂带→脆性角砾岩带(约5km)环境;矿化、蚀变规模和强度逐渐减弱,成矿物质中浅部壳源组分逐渐增多,可能与其矿床定位空间越来越远离源区有关;成矿温度和压力依次降低、成矿流体中大气降水和/或盆地卤水贡献逐渐增大,与其成矿深度越来越浅、成矿构造环境越来越偏张性的变化趋势一致。这种成矿特征的区域规律性变化反映至少在拆离断层韧-脆性转换带附近→脆性角砾岩带之间的地壳剖面中、在不同的垂向深度上连续成矿。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的上述特征明显区别于典型的"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和"造山型金矿",也不同于全球其它已知的金矿床类型,不能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为合理解释胶东中生代金成矿系统独特的地质与成矿特征,我们提出新的"胶东型金矿"成矿模式,指出古太平洋Izanagi俯冲板片的回转作用可能是引起区域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成矿物质大规模活化再造的主要驱动机制,成矿流体主体来源于俯冲板片变质脱水,金可能主要以Au(HS)2-络合物的形式在流体中沿拆离断层系输运,在韧-脆性转换带附近→脆性角砾岩带,由于构造空间急剧增大、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突然降低,CO2、H2S逸出和硫化作用导致Au(HS)2-等金络合物失稳分解,金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金矿资源丰富,岛人金矿分布主要受EW和NE向2组区域性断裂控制,形成2个EW向和3个NE向成矿带。金矿类型可分为1)产于深变质岩系中的金矿;2)产于浅变质、强变形岩系中的金矿;3)产于碎屑岩中的金矿;4)爆破角砾岩型金矿;5)产于花岗质岩石中的金矿。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的金矿均受区内发育的剪切带控制,同时成矿具有明显的等距性、对应性,矿化在空间具有明显的侧伏性;矿化蚀变强,硅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通过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共划分出5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中部大青山新地沟绿岩带型金矿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产于大青山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中,受色尔腾山群柳树沟组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容矿岩石主要是变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类.为解决主矿体的形成时代,采用石英40Ar/39Ar法,直接测定了含金石英细脉浸染状矿石中石英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新地沟金矿的形成时代为1991.43~1988.93Ma.由此提出新地沟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韧性剪切带中的变质变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系列的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天山晚古生代吐拉苏火山盆地内,由于火山物质、构造、流体、成矿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阿希金矿、伊尔曼得-吉兰德金矿和塔吾尔别克金矿,构成了成矿系列.成矿系列中的各类矿床成矿机理具有相关性、独特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对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成矿物质沉淀;蒸气冷却收缩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