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形变测量台网分定点和流动观测2种,台站定点水准测量有大同、代县、太原、临汾台;流动水准测量10处,自北向南为怀仁小磨、应县大石口、浑源下达枝、原平停旨头、定襄眉音口、茶房口、临汾峪里、洪洞广胜寺、夏县南山底和永济风柏峪测线.这些测线均位于主干断裂上.定点形变台站有太原(倾斜、水管)、临汾、昔阳、离石(石英摆、金属摆)、定襄、长凝台及侯马数字化形变台(水管仪、伸缩仪).  相似文献   

2.
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由149个台站记录的中国地震年报、四川和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5897个近震的27530条横波振幅与周期资料,反演得到川滇地区及周边的地壳衰减Q0值(频率为1 Hz时的Q值)空间分布图像、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由于介质衰减不同造成的震级偏差.结果表明,川滇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横波衰减Q0值在200~600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400,横向变化显著.在川西-滇西北-保山地区、云贵交界-昆明-思茅地区以及海原-祁连、汾渭和东昆仑等活动块体边界带的Q0值明显较低,这些地区地震和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而构造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马尔康块体、桂西滇东断块以及鄂尔多斯、秦岭-大别等地区的Q0值则明显较高.此外,川滇地区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都在1附近,仅有少数增益或衰减较大,达到2倍左右,且其分布无明显规律性.该区观测报告给出的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不大于03,但也有少数震级偏差达04,其分布与介质品质因子Q0值分布相关,说明震级测定可能受地壳介质衰减横向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由149个台站记录的中国地震年报、四川和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5897个近震的27530条横波振幅与周期资料,反演得到川滇地区及周边的地壳衰减Q0值(频率为1 Hz时的Q值)空间分布图像、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由于介质衰减不同造成的震级偏差.结果表明,川滇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横波衰减Q0值在200~600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400,横向变化显著.在川西-滇西北-保山地区、云贵交界-昆明-思茅地区以及海原-祁连、汾渭和东昆仑等活动块体边界带的Q0值明显较低,这些地区地震和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而构造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马尔康块体、桂西滇东断块以及鄂尔多斯、秦岭-大别等地区的Q0值则明显较高.此外,川滇地区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都在1附近,仅有少数增益或衰减较大,达到2倍左右,且其分布无明显规律性.该区观测报告给出的大多数地震震级偏差不大于03,但也有少数震级偏差达04,其分布与介质品质因子Q0值分布相关,说明震级测定可能受地壳介质衰减横向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方震出格记录尾波测定宁夏北部及邻区Q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安艺的尾波理论,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单台记录的出格地震图尾波资料测定地壳上层介质Q值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宁夏北部地区(38°—41.5°,104°—107°)测定了其Q值的分布。结果指出,宁夏吴忠到石咀山之间的银川地堑的Q值(100—200)明显偏低于与其接邻的内蒙阿拉善左旗和磴口一带的Q值(200—300),在个别局部区城存在Q值异常区。最后简要讨论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9—2018年ML2.0以上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对太行山隆起及邻区进行地壳S波Q值成像,结合地震活动和大地热流等分析该区地壳介质衰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QS值横向变化显著,总体上地形越低、构造活动越强烈的地区QS值越低,QS值分布与地形和构造活动明显相关;1900年以来大部分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低QS值区域...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共有6个洞体形变观测点(定襄、离石、太原、昔阳、临汾、侯马),台点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部分隆起区内,整个布局与山西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西剖面的地壳 Q 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和体波的资料推断了一条横跨中国东西部剖面的地壳Q结构,并具体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台、山前皱褶带、高原和内陆盆地等几个典型构造单元内介质速度与吸收的特点。指出该剖面地壳的Q结构在深度上基本可以划分成上中下三层,其Q_β值分别为(100—300)、(200—550)和(30—190),它可能反映着地壳由弱固结层到低温低压的脆性层和高温高压的韧性层的变化,在横向构造上,以南北构造带为界分成东西两大部分。青藏高原的Q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东西剖面内中下层地壳Q值系统性偏低,这可能是中国地壳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上地慢热活动的直接影响。该区震源深度的分布同地壳Q结构表现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东部地区绝大多数的构造地震发生在Q值较大的地壳中部层位内。作者由此推断,地壳中大多数的断层是自地表延续到中地壳附近,并认为温度较低、岩石较硬和岩体内有一定的断裂切割是地震易于发生的深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赵韬  李少睿  王莹  吴芳 《高原地震》2011,23(4):24-30
利用陕西省测震台网的25个台站和2008—2010年所记录到的19个地震进行了陕西省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的计算,得出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826.57f 0.3538。这说明陕西省处于高Q值区域,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计算得到的陕西省数字测震台网2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其中,只有铜川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地震P波波谱测定了长江三峡及周缘地区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和震源参数。该区Q值约在40-80之间,平均应力降约7.4bar,属低Q值、低应力降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介质存在的低Q值普遍现象提供了又一佐证。本文同时讨论了该区各震源参数间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S波高频衰减参数对云南地区地壳Q值成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35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云南地区1999 ~2007年6429个近震的波形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对S波位移谱的高频衰减进行拟合,得到19009条衰减算子t*数据.根据这些衰减算子t*数据,反演得到云南地区地壳Q值分布.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Q值分布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即红河断裂北侧地壳Q值整体偏低,而红河断裂南侧地壳Q值整体较高.云南地区1900年以来6级以上强震基本上位于低Q值区域,这可能由于强烈构造活动导致地壳产生大量裂隙,且裂隙中充满流体,从而表现为低Q值;但呈北西向的龙陵—澜沧—耿马—孟连一带的强震却位于高Q值区,这可能与该地区正发育一条新的构造带有关.此外,云南地区的高大地热流点(>80 mW/m2)基本上位于低Q值区域,热流值与衰减值成负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实验室以唐山大震区为中心布设的4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和首都圈数字台网的107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叠加搜索方法测定了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综合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短周期台站,以及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使我们的结果具有较前人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为我们研究首都圈地壳的变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平台.结果表明: (1)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特征,并与断层切割的地质块体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壳厚度变化形成了由涵盖北京—三河—唐山的NE向地壳厚度变化过渡带与张家口—北京—天津的NW向壳幔界面凹陷带构成的交汇构造,后者与所谓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基本吻合,而且本文给出的深部构造背景与首都圈地区的NE向和NW向地震带的交汇特征相吻合;(2)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壳厚度的变化达15 km.其中,台站SZJ下方地壳厚度达到43.8 km,而台站BDH下方地壳厚度仅为28.8 km,总体上研究区西北侧的张家口—怀来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大(~40 km),而唐山以东地区地壳较薄(28~32 km);(3) 研究区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值为0.26左右,其最大值偏离泊松介质(σ=0.25)21%以上,而最小值偏离标准泊松比值9.6%,北京周边地区被高泊松比的介质环绕,而唐山东侧为低泊松比介质,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华北克拉通裂解过程中地幔物质的侵入;(4)研究区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变化的陡变带,且偏于低泊松比的一侧,首都圈地震的成因仅考虑由于板块作用引起的水平应力场是不够的,有必要充分重视由于上地幔变形引起的地壳垂直变形和上地幔物质侵入造成的地壳变形运动与热效应.  相似文献   

12.
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从 2006—2013 年广西龙滩水库地震台网的10个子台记录到的龙滩库区近场数字地震波形中挑选出 3 822 条三分向记录,经滤波和消除环境噪声后,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地震波传播路径上的尾波Q ( f )值,对Q ( f )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库区尾波衰减的时空特征. 结果显示,龙滩库区总体呈低Q0值和依赖性指数η较高的特点,这两个参数值均低于浙江珊溪水库,与其地震活动程度高于后者的事实相一致。尾波Q值的空间分布显示,周围小震密集分布的台站和历史地震活跃地区的台站的Q0值低于相对于周围小震分布稀疏的台站的Q0值。库区尾波衰减参数与尾波采样体之间的关系显示,采样深度越深,尾波参数Q0值越低,因此认为该区域可能存在深部高衰减层。衰减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表明,蓄水后地震尾波衰减参数仍主要反映了库区原有地壳内部介质的非均匀性和地震波吸收特性,库区地壳介质特性无显著变化,但局部敏感点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兰州有线传输台网的资料,首先用两次地震的频谱比确定了景泰地区地震震源谱的高频衰减趋势,其形式为ω~(-2),然后用试错法测得了景泰地区的Q_p、Q_(?)值。研究发现,1990年10月20日景泰地震前,从1988年开始,其震中至各台站间所有路径上介质的Q_p、Q_3值皆明显高于震后并高于参考值(1984—1985年介质的Q值)。本文还将景泰地区Q值与我国其它地区Q值进行了对比,最后用组合模式从理论上讨论了景泰地区Q值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介质Q值理论,通过小震记录中地震直达波P波测定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从定襄、代县、灵丘、大同台的小震目录中精选出92个记录波形好的地震样本进行了Q值测定,弄清了山西断陷带北中部的介质Q值分布情况,得出了Q值相对较高的区和点,这为未来山西中强地震的预报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Heumann的方法计算了不同类型短周期地震仪器的尾波优势频率理论曲线。用云南区域台网的东川、昆明、楚雄等10个台站的短周期地震仪VGK、62型和DD—Ⅰ三种仪器记录的65个禄劝地震余震序列资料,震级绝大多数在3.0相似文献   

16.
从短水准观测资料探讨山西省区域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山西省大同、代县、太原、临汾 4个地震台短水准观测资料,对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的地壳形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南部、忻定盆地呈趋势性变化,中部、北部地区形变比较大,存在中期异常背景.  相似文献   

17.
以诸城—宜川深地震测深速度剖面为约束, 对沿该剖面得到的高精度重力数据进行拟合, 并对临汾强震区平面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 得到了该地区地壳密度结构及平面重力异常分布. 利用上述结果分析了临汾强震区的地壳结构及构造环境, 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 认为临汾强震区地壳中存在塑性相对较强的介质, 洪洞和临汾两次历史地震皆发生在其与周边弹性介质的转换边界上. 另外, 临汾凹陷南北两侧局部构造环境存在差异, 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导致了洪洞地震和临汾地震的发生. 两次地震在发震时间、 地点和震级等地震要素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江西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 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η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丁家山、狮子洞和武皎台η值为0.94~0.97,这种差别可能与台站方位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此次地震的破裂尺度不会太大,可采用后3个台的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九江-瑞昌震区尾波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77.5±15.6)f0.96±0.09。九江-瑞昌震区的Q0值为77.5,η值为0.96,与云南武定、施甸地区接近,这种类似现象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还是反映了中强地震破裂区局部介质性质的一种共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参与计算的5个台站最大尾波流逝时间为40~44 s,得到的平均采样体深度约为53 km,相对江西地区地壳平均厚度33 km而言,结果反映的是九江-瑞昌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且值相近,拟合平均值为QP(f)=(20.76+1.67)*f(1.03±0.04),寻乌台和安远台(流逝时间均为21 s)拟合平均值为QS(f)=(18.86+1.46)*f(0.84±0.04)。Q值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这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也和该地区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马鞍山、常熟两地井中组合爆炸激发的地震波,在马鞍山-常熟-启东长约300余公里的测线上,利用相遇和单支观测系统得到的记录,进行了数据处理、走时拟合和反演计算,并通过射线跟踪和理论地震图等,探讨了地壳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建立了该区成层地壳结构与速度分布的初步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界面的首波和反射波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走时的间断、跳跃,视速度变化,频谱形态与主频率分布,Q值变化与振幅特征表明,在江苏省溧阳地震活动地区,地壳内部存在着深断裂和介质疏松破碎地带。 在该测线所辖地区,地壳由成层介质组成,其平均厚度为32-28km,在该地壳中存在着低速层,向东陆缘地带地壳缓慢变薄。 本文最后讨论了剖面所经溧阳地震地区的深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