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杰  张丽英 《地下水》2012,34(5):106-108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三条红线”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做好区域水功能区监测是做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的主要措施.以山东聊城市为例对区域水功能区监测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提出以水体污染折合水量表示的区域水功能区污染对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依据总量控制的有关制度计算核减水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9,(6)
通过对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水质状况分析,计算得出201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6.41%,2016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为0%。剖析泾河流域在水资源、水质方面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减水严重、水污染依然严重、水功能区达标率低等问题。建议加快建设东庄水库,实施泾河生态水量调度,通过工程调度提高河道生态流量,从而改善河流环境。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全指标和双指标评价法、对临洮县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以2011-2015年水质资料为依据,通过主要污染指标对水功能区5 a来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达标分析,结合水功能区的控制目标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临洮县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相对较高,水质污染虽呈下降趋势,但污染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吴建斌  陆海明  孙祥  李晓红 《水文》2018,38(6):77-80
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重要抓手。年均值法和频次法是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两种主要方法。以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区S市W区2013~2017年64个水功能区水质数据为例,比较了两种方法区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结果差异。结果表明:(1)年均值法评价区域水功能区达标率高于频次法,双因子(CODMn和NH3-N)、三因子(CODMn、NH3-N、TP)年均值法达标率分别高于频次法18%、24%;(2)CODMn、NH3-N、TP单项因子评价年均值法达标率分别高于频次法11%、12%、14%;(3)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差异的水功能区占功能区总量的41%,多次出现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差异的水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水流不畅易发生滞流的水域,水体污染源和降水可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选择达标评价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变化特征、水生态系统对水质响应关系、水质评价结果的历史连贯性和实际管理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依据《河北省水功能区划》,进行邢台市21世纪前十年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变化情势分析。客观地评估这十年来地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为水利部提出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纳污红线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基于石羊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不同水平年流域水质达标目标,结合流域内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河流水资源配置、污染程度以及水文、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处理,对不同区域的水功能区设定不同的水质达标目标,确定限制排污总量,最终得到不同水平年不同水功能区的限制排污总量以及整个流域的限排总量,将其设定为限制纳污红线,作为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的约束性指标,建立以水功能区为单元的水质目标考核制度,促成量质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模式,达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入河排污口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做好入河排污口的调查与分析,对入河排污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廊坊市多年来入河排污口调查监测工作成果,从污水和污染物入河量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排入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建议,为更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康 《地下水》2022,(6):102-103+308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算是英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英德市水功能区划成果、水质现状、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口特点,分别采用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湖(库)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模型,选取COD和氨氮为主要评价指标对英德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5水平年及2035水平年,英德市管理水功能区对COD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6 382 t、13 582 t,对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652 t、417 t。研究成果可为英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静  何幸  刘艳慧  张云英  张连根  柏勇 《水文》2016,36(6):55-59
为给云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选择取用水户水量监测覆盖率、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覆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云南省水资源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分级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权重值,然后通过联系度对云南省16个州(市)水资源监测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总体水资源监测能力属于中级,综合情况较好。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较,结果证明模糊集对评价模型理论严谨,计算简洁,评价结果合理可靠,为评价水资源监测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4)
城市水源地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对象,也是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多年来水资料及水质监测资料,从水量供需平衡情况及水质参数抽样监测等方面,对丹东市主要水源区—鸭绿江燕窝河段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为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及有效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电部水文局于1987年10月7~11日在江西省星子县召开了全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工作会议。水电部水文局、水资源办公室、水质试验研究中心,各流域水源保护局、水保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总站以及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等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各单位交流了各自的水质监测工作经验并讨论了“水质监测管理工作若干规定”、“2000年水质监测工作发展设想”和“七五”后三年的水质监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1,(4)
衡水市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资源情况对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衡水市水资源监测数据资料,从衡水市各行政区的角度对该地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监测情况进行全面解析,旨在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李长虹 《地下水》2022,(5):108-111
本文根据天山北麓奎屯、乌苏、独山子等多年的实测水质资料,分析评价了四个灌区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水化学特性分析情况、湖库的营养状态、污染源调查结果及评价,分析了区域内水污染主要来源。通过上、中、下游及水库、渠首等的纵向水质对比分析,剖析了水利工程、人类活动等对水环境的深远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有助于当地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工作越发重要。本文以新疆阿克苏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2009年和2011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数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潜水水质达到Ⅲ类水类别的比重50%,比09年水质相比总体上变差趋势,浅层潜水水质较差,不能直接饮用或灌溉,需要采取措施改良水土环境。防止水质污染,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资源主要由北部山区冰川融雪和山区降水补给,水质现状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流域5条河流水质较好,17个参评指标中,大部分达到Ⅰ类水质标准,达到Ⅱ类标准的参评项目主要是镉,各河流,大多水量不大、流程短,其水环境承载能力不高。各监测断面现状年水质均为Ⅱ级,因此部分流域水功能一级区水质均达标。二级功能区划分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根据河流水质分析结果,各监测断面现状年水质均为Ⅱ级,因此部分流域水功能二级区水质均达标。  相似文献   

16.
水对我们的生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无论是自然界生命还是现在工业发展,没有一项不与水产生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质监测成为人们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监测,可以直接分析出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含量、种类,有利于工作人员结合水源实际污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源质量的保证和工作人员的水处理工作。本文简要阐述了水质监测的目的,进一步探究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具体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质监测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形条件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困难,加之治污滞后,致使局部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面临的压力将不断加大。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部署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开展对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水资源保护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韩燕  张爽娜  李海涛 《地下水》2011,33(2):85-86,104
衡水市是河北省缺水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水体污染较突出的城市之一.由于衡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在大量增加,根据2010年对全市水功能区及非水功能区重新进行的排污口核查与监测结果,从水功能区划分、水质状况、排污现状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衡水市水功能区排污状况,并提出了排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炎 《地下水》2018,(6):90-92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张雅洁  张倩  王向飞 《地下水》2019,(1):160-161
城市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城市水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沧州城市水文为例,阐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沧州市存在水资源短缺、内涝严重、水环境污染等主要水问题,并提出构建节水社会、涵养地下水资源、降水积水监测、改善水域水质、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对策措施,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