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胡滨 《地下水》2011,33(5):83-84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陕西省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水资源现状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势与弊端,针对工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区域(陕北、关中和陕南)和不同领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非常规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节水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在陕西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郑文星 《地下水》2008,30(4):49-50
河北平原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下含水层疏干;地面发生沉降及出现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高效用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海水、咸水,减少淡水用量;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但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引起了多种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地下含水层疏干;地面发生沉降及出现地裂缝;海、咸水入侵等等。作者从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提出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努力实现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的高效用水,逐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提高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利用海水、咸水、减少淡水用量;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是缓解河北平原缺水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要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社会,而中国特色节水型社会的构建核心在于创建一种全新的能够促进人水和谐、全方位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合理消费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或形态.系统阐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然性,评述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动态及进展,探讨了节水型社会这一新型社会经济组织体系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提出了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旨在为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伟战略目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是河北省内较大城市,也是省内主要缺水城市之一。通过对唐山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素质,加强水政执法以及大力推广集水新措施等方式,实现唐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走节水型道路,建立保持节水型城市。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建设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污染等造成的用水危机,较全面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论述了广东节水的可能性和节水潜力及节水目标,并从政策环境、体制管理、市场调节、水价杠杆、产业结构、防治污染、分质用水、大力宣传等几方面提出了建设广东节水型社会的具体措施和战略思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雨水集蓄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一条经济、快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西峰区下垫面类型和降雨条件综合分析,在降水保证率为75%时,该区不透水集雨面可收集雨水量为2 964.96万m3,其中李岭村雨水可收集量为14.328万m3,对李岭村雨水可收集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可知,每年大约可为该村用水费用节约25万元,并结合西峰区自身特点,提出雨水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措施,这对解决西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怀献 《地下水》2014,(4):140-142
水资源紧缺及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从馆陶县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和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并针对馆陶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从管理制度建设、深化和扩大节水试点建设、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结构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馆陶县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实践和探索,以期为本地和其他类似地方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柳金杰 《地下水》2014,(1):70-71,73
分析邢台县水资源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措施及合理配置水资源,积极推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陈兴忍 《地下水》2010,32(3):152-153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代替的战略资源,从运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和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对运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初始水权分配,建立用水计量控制体系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六条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水利改革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朝阳县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为基础,对该区域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朝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难度大,现有水源工程老化、供水效益衰减,局部地下水超采、水质污染严重,用水开采无指标,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朝阳县实际,提出应加强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体系,加强领导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节水认识,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水进程等保障措施。为朝阳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节水型社会体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0,(3)
水量分配是流域和区域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为例,对水量分配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在区域水量分配中应充分考虑流域与行政区水资源条件、供用水历史和现状、现状用水户未来用水需求和规划用水户用水需求,结合水库供水能力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与环境用水。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强化水资源的行业配置,切实保障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水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6)
长丰县隶属安徽省会合肥市,随着近年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供需矛盾不断加剧,针对长丰县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该县远期2020年、2030年全县的需水量、供水量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认为现阶段应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强化节水的用水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用水方式,控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工程,挖掘供水潜力,科学规划新建水源地,提高供水能力,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能力。通过对区域水资源按照不同行业、不同水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期达到水资源长期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王磊  章光新 《水文》2006,26(6):76-79
吉林省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东北重要的经济区,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本区总体上为水资源脆弱区。从水资源需求趋势和供给能力两方面,综合判断水资源利用高峰将出现在2020年左右,用水量约为55~60亿m~3。水资源利用结构将有显著的变化,到2030年时,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三者需水量之比达到1∶2∶2的水平。提出建设节水农业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性措施;合理利用雨洪资源是提高供水体系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实施水源置换工程是改善供水系统的重要举措;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运用价格杠杆,实现水资源有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宝军 《地下水》2003,25(3):129-130
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是实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如何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杠杆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指数分解法的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向。首先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4年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然后利用指数分解法中的LMDI模型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稳中有升,贡献大小依次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10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3)4种分解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排序为:结构效应经济效应人口效应技术效应,但经济效应有逐渐赶超结构效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6)
新疆策勒县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济以农业为主,水资源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生态环境脆弱,县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县城以南的中昆仑山北麓的策勒河、努尔河、恰哈河和乌鲁克萨依河等10条河流,地表水资源量为19.06×108m3,地下水资源量3.724×108m3,水资源总量为19.36×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土地及生态问题突出等问题,应本着:"以水定地,生态从重"的原则,坚持高效用水,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资源,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杜绝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现节约用水,使策勒县水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9.
王文芝 《地下水》2010,32(1):123-124
通过分析静海县的水资源现状、缺水原因及水资源工程利用情况,提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科学规划、建设节水型社会和依法治水等六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马宇  王淑伟 《地下水》2013,(6):128-129
通过对辽宁省14个地市级行政区划分为辽东、辽中、辽西北三部分区域,进行用水指标的现状分析,其中包括(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生产用水和万元GDP用水指标)。并提出解决区域用水指标不均的建议,为我省各行业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