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往往突然爆发让人措手不及。因地震灾害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直接相关,地震突发事件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其中不乏各类谣言,若不及时处置或处置不当,必将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本文以“三亚地震”话题为例,分析了“三亚地震”话题的构建主体类型,并对其舆情产生的主要内容、公众情感及传播区域进行了解析,探讨了地震突发事件舆情的应急管理及舆论引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网络舆情伴随网络媒体平台发展已经成为地震舆情监测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强化地震网络舆情监测,科学应对地震网络舆情,有效传播地震信息,从地震网络舆情内容、地震舆情特点、舆情监测和地震舆情应对机制进行分析,如何评估地震网络舆情处置效果,为地震网络舆情处置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颖  林洋 《四川地震》2014,(3):30-33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情信息在不同的抗震救灾阶段会呈现不同的需求特点。使用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取网络舆情信息、掌握舆情热点,对于震后信息发布、舆论正确引导和应急指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舆情监控系统的框架体系、功能构成以及在"4.20"芦山地震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薛杭  赵烽帆  荣华 《中国地震》2022,38(3):425-431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M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对四川泸定 M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舆情引导经验,探讨突发地震舆情引导对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今后的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掌握救灾动态、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6.1级地震震后24小时及震后一周的相关微博及评论;利用Python中文分词组件“jieba”和ROST CM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去重、分词等处理,得到结构化的分级、分类数据,并制成震后微博时间序列图、地理分布图、舆情热词词频表、情绪极性统计图等,实现微博舆情数据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的微博舆情整体呈现积极情绪,微博活跃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本次地震舆情传播中,政府部门的舆情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舆情传播中的防灾视频传播具有明确的正向引导作用。本研究对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地震舆情分析及引导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萍 《华南地震》2020,40(2):60-66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快速发展给震后科普宣传、应急救援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正面引导震后的网络舆情,成为地震应急期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拟通过对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震后的各类舆情信息分析研究,总结当时的舆情引导处置工作,以期给今后的工作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介绍涉震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指出在正确应对涉震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体系,缺乏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机制、正确的处置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为实现最大限度地消除涉震网络舆情危机、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客观真实地反映地震事件和地震工作及相关的信息,要采取完善监测机制、处置预案、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沟通渠道等应对措施,保障涉震网络舆情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整理了2000年以来我国历次地震谣言事件,指出进入网络社会后,我国地震谣言传播出现了全新的特点。在对网络社会地震谣言的传播特点、传播路径和传播心理的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在当前网络社会地震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防震减灾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玉树、汶川、芦山地震后,防震减灾及地震信息网络工作已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论给地震工作者带来很大冲击,给地震信息宣传、地震预报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网络舆情提出的挑战,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成为众多防震减灾事业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汶川、玉树地震后各类舆情信息的分析,调研信息网络保障的实践工作,阐述了对信息网络舆情工作的一些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地震舆情数据可实时反映灾区现状,为震后应急提供较好的地震灾情舆情研判服务。选取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源,对接EQIM,采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API与分布式网络爬虫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地震舆情数据。在数据清洗和基于fastText地震相关性分类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应用MySQL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并实现我国大陆地区准实时新浪微博地震舆情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现阶段,该数据库收集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我国大陆地区3.0级及以上地震447次、地震舆情数据732 949条,实现数据下载、快速查询及精确查询,方便数据查询与管理,有助于震后舆情监控与灾情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交流平台被广泛运用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相关信息倍受公众关注,震情和灾情有时会成为网民在各类平台热议的话题。该文以网络交流平台上涉震舆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涉震舆情的演化机理,并就新媒体传播下涉震舆情工作如何开展提出几点思考,为涉震舆论的引导和管控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列举2018年云南通海2次M_S 5.0、2020年云南巧家M_S 5.0地震中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实例,总结思考地震网络舆情引导与应对的有效做法,从迅速抢占第一阵地回应公众关切、完善地震网络舆情监控手段、加强震前震后科普宣传、强化横向纵向信息沟通渠道4个方面,提出地震舆情引导与应对中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山西新绛县在学校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实践活动,认为学校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学,应以地震科普知识教学纳入大纲、应急避震演练形成制度为前提,以落实“七有”为标准,地震、教育、卫生、消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尽其责,通过应急避震演练这一综合实战平台,提高学校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广大师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本文主要分析在震后24小时内的网络舆情趋势、关注热点、谣言类型、舆情特点等方面,仅对突发类地震舆情事件的掌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燃气供应网络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燃气供应系统地震紧急处置的基本原理,凋研了燃气供应系统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在我国建设燃气供应网络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应首先解决的实际问题——阈值问题,并分析了确定阈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文静  李莹  惠杨  国艳 《防灾减灾学报》2021,37(4):52-56,68
辽宁省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能够解决"值班信息上报速度慢"、"人工上报信息错误率高"、"震区灾情收集效率低"等值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系统是根据服务对象及业务流程等需求建立的"一体化应急综合值守自动响应体系",它将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的值班值守工作纳入地震体系和政务系统建设当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值班值守管理、信息报送平台和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同时提升了值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了地震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的快速收集、编报、传递及处理,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震区灾情收集能力和地震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本文主要分析在震后24小时内的网络舆情趋势、关注热点、谣言类型、舆情特点等方面,仅对突发类地震舆情事件的掌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微博、微信、头条号、网易号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于网络传播过程当中的匿名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在网络传播中人们能够更自如的发言,容易形成一种非理性的舆论,因而短时间内突发事件可能被传播发酵为重大负面舆论事件。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相关部门只有快速反应,把握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第一时间",才可以抢占舆论先机,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声者",才能掌控舆论引导权。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解决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的"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等现象,厦门市地震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办法。本文结合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紧紧围绕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要做到"四真",即设置情况真、应急响应真、演练内容真、组织保障真;以及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要拧紧"四股劲",即敢于同传统观念"较劲"、敢于同自己短处"较劲"、敢于同难点难题"较劲"、敢于同突破创新"较劲"等8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做了很好的诠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张玮晶 《华南地震》2014,(4):102-106
对地震突发事件实施有效的宣传报道是我国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新闻媒体的责任。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新闻引导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是地震应急处置成功与否的关键。结合5.12汶川地震实例,讨论了应对突发地震灾害中,政府、新闻媒体二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论证了新闻媒体在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