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冠层反射光谱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碱蓬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盐试验研究了碱蓬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冠层反射光谱的响应特征,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事后检验(Dunnett)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冠层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响应关系,以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敏感的波段构建比值光谱指数和归一化光谱指数,并识别出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响应显著的高光谱指数。研究结果表明:50 mmol/L盐胁迫下,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当盐胁迫大于50 mmol/L时会抑制碱蓬的光合作用;在可见光波段范围(400-700 nm),中度(300-400 mmol/L)与高度(600 mmol/L)盐胁迫下,碱蓬冠层光谱反射率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543 nm、645-647 nm、663 nm、667 nm、669-670 nm、682 nm、686-687 nm等波段处的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响应最为显著(p0.05);利用反射率差值法确定对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敏感的高光谱指数的参数D_(543)、D_(645)、D_(663)、D_(667)、D_(682)、D_(686)、D_(687),发现比值光谱指数D_(543)/D_(663)、D_(543)/D_(682)、D_(645)/D_(663)和归一化光谱指数(D_(543)-D_(667))/(D_(543)+D_(667))、(D_(645)-D_(667))/(D_(645)+D_(667))、(D_(645)-D_(682))/(D_(645)+D_(682))在盐胁迫下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响应较为显著(p0.01),多重判定系数r~2均在0.995以上,其中比值光谱指数D_(543)/D_(682)的显著性最好,多重判定系数r~2高达0.998。盐胁迫下碱蓬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指数识别可为探讨滨海湿地盐地碱蓬滩退化和生态修复的高光谱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讨盐碱植物生长、生理和冠层光谱特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机理对研究滨海湿地植物适应性、碱蓬滩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盆栽水盐胁迫试验,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指示盐地碱蓬幼苗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冠层光谱对水盐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分枝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和地上干重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其中地下鲜重对水盐胁迫响应最显著(P<0.001)。(2)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对淹水胁迫和盐胁迫响应极显著(P<0.001),但对水盐交互胁迫响应不明显。(3)基于水吸收带的差值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的响应最显著(P<0.001)。(4)新构建的10个植被指数对水盐胁迫有显著响应;已有植被指数、RVI对淹水胁迫有显著响应,而已有植被指数DVI、TGI对盐胁迫有显著响应。研究获得了对水盐胁迫下响应显著的生长生理指标和植被指数,对进一步理解盐地碱蓬极端生境下的适应性具有科学价值,但未确定适宜盐地碱蓬生长的最佳水盐条件。  相似文献   

3.
盐度对碱蓬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7年,用盐度为0,100,200,500,1000mmol/L NaCl的Hoagland完全培养液培养碱蓬,测定幼苗地上部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同时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盐胁迫明显影响MDA含量:12h之内,各种盐胁迫均使MDA量较对照组低;12h之后,低盐度(100mmol/L)继续使MDA较对照降低,而高盐度(≥200mmol/L)则促使MDA累积。(2)碱蓬体内SOD活性也明显受到盐胁迫的影响:12h之内,不同盐胁迫均使其活性较对照增大;12h之后,低盐度继续增加SOD活性,而高盐度则降低其活性。MDA和SOD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碱蓬的盐伤害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以滨海湿地盐地碱蓬(Suaedasals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光照盆栽试验方法研究8种盐度(0(对照,CK)、5、10、15、20、25、30和35)对碱蓬幼苗的生理指标(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和反射光谱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碱蓬植株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响应,低中盐度(0~25)对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盐度(30~35)对植株生长起到抑制作用;25盐度下,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质量比均高于其他盐度和对照组;不同盐度处理下的碱蓬植株蛋白质质量比均高于对照组;盐度对碱蓬反射光谱存在明显响应,碱蓬在绿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出碱蓬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质量比的诊断波段,分别是547、555、548、556、546和2 300 nm。碱蓬高光谱特征指数MTCI、MNDVI1、DCNI、TCARI/OSAVI和R546在不同盐度下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盐分胁迫的高光谱响应诊断指标。分析盐度对碱蓬生理指标和反射光谱的响应,可为深入研究碱蓬对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种植盐地碱蓬修复滨海盐渍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进行天津河口滨海盐碱地的生物修复。通过比较种植盐地碱蓬土壤和对照土壤的电导率、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等研究了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种植区碱蓬根际土壤的电导率与对照土壤相比下降了13%;有机质和总氮与对照土壤相比分别增加43%和18%;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放线菌和真菌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倍和16倍。根际微生物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结果显示,部分根际土壤的优势种群的盐耐受性明显下降,耐盐性较低的微生物种群已成为优势种群。以上结果表明,种植盐地碱蓬对改善滨海盐碱地的生态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主要调查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吸收通量。调查表明,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面积为7 397 hm2。2009年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总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104×104t、2.615×104t和1.523×104t。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对碳的吸收通量分别为6 577 t、8 538 t和5 713 t;对氮的吸收通量分别为201.2 t、278.6 t、177.7 t;对磷的吸收通量分别为17.00 t、32.40 t、16.60 t;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最大吸收通量均为10月。  相似文献   

7.
盐藻生长过程中氮磷利用与色素积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盐藻在氮浓度3mmol/L和0.59mmol/L两种条件下的生长、氮磷的利用以及色素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氮浓度3mmol/L培养基有利于藻细胞的增值,最终藻体浓度大,稳定期可维持数日;0.59mmol/L培养基有利于细胞胡萝卜素积累,单位细胞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达到12.3,是氮浓度3mmol/L培养基的两倍左右。盐藻细胞在生长初期快速利用氮源,之后即使培养基中仍有较高浓度的氮源,藻细胞也不再利用。两种条件下藻细胞对磷的利用情况相同。两种培养基中盐藻单位细胞叶绿素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胡萝卜素含量均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3种氮源(NaNO3,尿素,NH4NO3/尿素复合肥)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OUN07)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 salina OUN07生长最适的是0.75mmol/L尿素,最大细胞密度为105×104 cell/mL,对照组仅为59×104cell/mL;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110.6mg/g出现在0.125/0.125 mmol/L NH4NO3/尿素复合肥中,较低的氮盐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1.0mmol/L尿素培养的D. salina OUN 07叶绿素a含量最高(48.5mg/g),较高的氮盐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D. salina OUN 07脂肪酸主要由16:0、18:1和18:2ω-6组成,其中0.75mmol/L尿素组脂肪酸含量最高;氮源对D. salina OUN 07蛋白含量也有显著影响,NH4NO3/尿素组蛋白含量(33.61%)最高;建立了三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刘瑀  陆超  焦点  刘宇馨  王国光 《海洋科学》2023,47(4):117-125
为了研究低磷条件对盘锦滨海湿地优势物种翅碱蓬的影响,本文探究了不同无机磷酸盐浓度处理下翅碱蓬生理指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及不同组织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翅碱蓬株高、茎长、茎粗、叶片数量、株重均与施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施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低磷条件会影响翅碱蓬根部脂肪酸C18:2n6与C16:0的相互转化;叶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降低,中长链脂肪酸相对含量升高,茎中脂肪酸则无明显变化。本文分析翅碱蓬植被退化与磷含量的关系为盘锦辽河口湿地修复治理及翅碱蓬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药用耐盐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DAD-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XDB C18柱(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1.0 mL.min-1流速,320 nm检测波长,360 nm参比波长,10μL进样量,30℃柱温,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建立了盐地碱蓬的HPLC指纹图谱,包含16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特征明显,化学信息完整。方法的系统适应性测定结果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规范。结论:首次建立的盐地碱蓬HPLC参考指纹图谱可用于盐地碱蓬的快速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1.
黄须菜,即盐地碱蓬,藜科(Sueada Salsa Pau),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茎直立或斜向上,通常基部分枝,无梗。分布于山东、河北、天津、江苏、山西等省市的盐碱地的盐地碱蓬,系盐碱地的指示植物。耐碱、耐旱、耐涝,适盐范围在3%左右。可形成单优势种植物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和γ-氨基丁酸(GABA)处理皱纹盘鲍后期面盘幼虫,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并分析KCl和GABA对皱纹盘鲍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组,KCl(10mmol/L、12h)和GABA(10-6 mmol/L、6和12h)均可显著提高其附着和变态率,GABA组诱导效果优于KCl组,GABA(10-6 mmol/L、6h)处理组优于12h处理组。高浓度组,KCl(100、200和300mmol/L)和GABA(10-4、10-3和10-2 mmol/L)随着浓度的提升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幼虫附着变态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综合考虑附着率、变态率、死亡率及实验成本等因素,低浓度的KCl(10 mmol/L、12h)和GABA(10-6 mmol/L、6h)都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来提高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增加发育的同步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主要调查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吸收通量.调查表明,环渤海湿地的盐地碱蓬面积为7397 hm2.2009年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总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104× 104t、2.615×104t和1.523×104t.7月、10月和11月,盐地碱蓬对碳的吸收通量分别为6577 t、8538 t和5713 t;对氮的吸收通量分别为201.2 t、278.6 t、177.7 t;对磷的吸收通量分别为17.00 t、32.40 t、16.60 t;盐地碱蓬对碳、氮、磷的最大吸收通量均为10月.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和γ-氨基丁酸(GABA)处理皱纹盘鲍后期面盘幼虫,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并分析KCl和GABA对皱纹盘鲍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组,KCl(10mmol/L、12h)和GABA(10~(-6) mmol/L、6和12h)均可显著提高其附着和变态率,GABA组诱导效果优于KCl组,GABA(10~(-6) mmol/L、6h)处理组优于12h处理组。高浓度组,KCl(100、200和300mmol/L)和GABA(10~(-4)、10~(-3)和10~(-2) mmol/L)随着浓度的提升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幼虫附着变态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综合考虑附着率、变态率、死亡率及实验成本等因素,低浓度的KCl(10mmol/L、12h)和GABA(10-6 mmol/L、6h)都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来提高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增加发育的同步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互花米草作为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 2010年开始爆发式蔓延, 2020年面积最大时可超6 000 hm2,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0年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始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整治与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作。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的消浪、缓流、促淤、固滩能力,短期内、大范围的植被去除,可能导致波流和沉积动力环境的突变。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和考虑植被作用的浪、流、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互花米草整治和盐地碱蓬修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动力过程的影响,重点关注风暴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沉积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可有效抵御极端风暴潮,最大风暴潮位衰减率可达15 cm/km。互花米草整治将导致湿地防灾减灾能力显著下降,堤前风暴潮峰值可抬升10~30 cm,同时潮间带的泥沙捕集能力大幅下降。受限于植被密度、高度,盐地碱蓬完全修复后湿地衰减风暴潮、捕集泥沙的能力显著低于原互花米草湿地。研究建议,互花米草整治工程应考虑短期内植被去除导致的近岸风暴潮抬升、侵蚀加剧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邢军武 《海洋科学》2018,42(9):51-54
报道了中国碱蓬属植物一新种——垦利碱蓬Suaeda kenliensis J.W.Xing sp.nov.。该种与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R.Br.)Moq.相近,但系一年生,种子具圆盘状和卵形两种形状,直径约2~3mm,叶长可达5~7 cm,无不定根,与南方碱蓬相区别。垦利碱蓬生长于潮间带和海水周期性淹没处。耐高盐,区域内海水盐度为25,滩涂表层含盐量在退潮后经日晒蒸发可达60‰以上。常形成单一种群的红海滩植被景观。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编号:MBM286537。采集地:莱州湾垦利海域潮间带泥滩。采集人:邢军武、曲宁、钟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秋茄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文卿  林鹏 《海洋学报》2000,22(3):49-54
对长时间和短时间盐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n candel)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透率、叶片肉质化程度等与盐胁迫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短时间盐胁迫和长时间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肉质化程度等随盐胁迫强度的提高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短时间盐胁迫下,随基质盐度的提高,SOD活性(fw)变化呈“U”型,在盐度15~20处叶片SOD活性最低,MDA含量变化不明显,电解质渗透率和叶片肉质化程度先升高而后下降,在盐度20处最高;在长时间盐胁迫下,SOD活性先随盐度的提高而提高,当盐度高于10时又随盐度的提高而下降,而MDA含量随盐胁迫程度的提高而下降,电解质渗透率和肉质化程度却上升,不同盐胁迫时间下红树植物秋茄具有不同的耐盐机制.膜脂过氧化不是盐胁迫下秋茄叶片膜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盐藻SOD的盐适应性与物质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验分析了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盐藻SOD活性及其与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积累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120 g/L的盐度范围内,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SOD活性极显著地增强,说明盐藻SOD是一种高盐适应酶.盐藻SOD活性与细胞密度及物质积累关系密切:在SOD活性为0.710×108 cells-1·min-1左右时,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的积累量都最高,而在SOD活性较低或较高时,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的积累量都较低.可能适当盐度下SOD的活动较好地保护了盐藻体内物质积累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双台子河口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对2009年10月野外调查所获取的土壤、植物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研究盐分离子和植被群落退化演替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芦苇生物量、覆盖度、株高3项生长指标变化,研究区芦苇群落退化演替的顺序为芦苇—芦苇/补血草—芦苇/碱蒿—芦苇/碱蓬—獐茅/翅碱蓬—翅碱蓬。随着退化演替的进行,翅碱蓬群落的各盐分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五种植物群落的含量。电导率与芦苇生物量、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易溶盐离子(除CO2-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各盐分离子通过影响电导率而间接抑制植物生长,电导率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试验区土壤盐化的同时伴随着碱化。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溶液处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樽形幼虫,处理不同时间后,分析KCl对仿刺参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较低浓度的KCl溶液(10、30和50 mmol/L)分别诱导仿刺参樽形幼虫6、12和24 h均可以显著提高其附着变态率,诱导24 h附着变态率分别提高27.67%、32.67%和19.67%。较高浓度的KCl溶液(100、300和500 mmol/L)也可以诱导仿刺参幼虫附着变态,但随着KCl浓度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率逐渐升高。低浓度KCl溶液,特别是在30 mmol/L诱导仿刺参幼虫12 h时,可以显著提高幼虫的附着变态率,增加发育的同步性,降低死亡率,对仿刺参幼虫变态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