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伊104~3.66伊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甲藻4属11种,黄藻 1 属 1种,金藻 1 属 1种.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均为赤潮生物种.春季5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较高,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成为形成赤潮的潜在生物要素.  相似文献   

2.
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冰  孙军  李婷婷 《海洋学报》2016,38(4):54-65
2014年8月20日-9月6日对南海北部(18°~22°N,114°~116°E)的1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其中2个站位为时间连续站。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68属229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未定种),其中硅藻门43属147种,甲藻门20属75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16.318×103 cells/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14.653×103 cells/L,占总丰度的89.80%,硅藻的分布决定了浮游植物的分布。近岸冲淡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因此近岸海域的细胞丰度高于大洋海域,垂直分布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短孢角毛藻(Chaetoceros brev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以及海洋角毛藻(Chaetoceros pelagicus),各优势种的分布趋势相似,呈现出近岸高于外海的趋势。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37和0.56。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盐、硅酸盐、微型浮游动物与盐度的影响。根据细胞丰度进行的站位的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明显可划分为近岸群聚与大洋群聚。  相似文献   

3.
胶南近海及邻近海域夏、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6年夏季(8月)和冬季(12月)在青岛胶南至日照近海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水样,对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3门54属111种,硅藻占绝对优势.夏季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梭角角藻(Ceratium fusus)、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个别站位有较大丰度,导致该站位多样性降低.冬季主要优势种为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虹彩圆筛藻、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和小环藻(Cyclotella spp.).夏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48.96~195.88×105个/m3,平均61.12×105个/m3;冬季介于10.00~48.33×105个/m3,平均19.27×105个/m3.夏季细胞丰度与胶州湾水域相近,冬季细胞丰度高于南黄海的历史数据.冬季的香农-维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优于夏季,而夏季的细胞丰度和物种丰富度优于冬季.  相似文献   

4.
2009年莱州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5、8、10月莱州湾近岸海域的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30属58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和广布性种.其中,硅藻门占总种教的87.9%,以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甲藻门占总种数的10.3%,以角藻属(Cerat...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省昌黎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研究区域选择十九个采样点(39°26′30"-39°39′N,119°17′30"-119°34′03")。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共获得27种浮游植物,夏季63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暹罗角毛藻(Chaetocera siamense)、角毛藻属(Chaetoceras sp.)、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伪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0.99×10~4 cells/m~3-43.08×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12.68×10~4 cells/m~3;夏季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为7.83×10~4 cells/m~3-2418.97×10~4 cells/m~3,平均丰度为241.30×10~4 cells/m~3。春季和夏季的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分别为0.99和3.25。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NH_4~+-N)和硝酸盐氮(NO_3~--N)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5年夏、秋两季在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开展大面综合调查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冗余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33属80种,其中硅藻门28属71种,甲藻门5属9种。夏季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为钟形中鼓藻(Bellerochea horologicali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中肋骨条藻、菱形海线藻、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idii)。浮游植物密度在3. 32×104~1. 27×108cells/m3之间,夏季明显高于秋季,夏、秋两季密度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增加的趋势。夏季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 77,秋季为2. 87。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温度、盐度和pH是影响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0日至2005年12月10日在青岛前海定点调查54周次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76属197种.其中硅藻在物种数和细胞数量上都占有优势,但在春末夏初时期,甲藻的生长也较为活跃.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种和广布性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其中前4种藻是青岛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关键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呈"双周期型",第1次高峰期出现在1月下旬至3月中旬,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第2次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2次低谷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和11月下旬.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09年春季(5月)渤海辽东湾水样的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春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3属83种,且多为广温性近岸种或温带沿岸种.硅藻在种类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骨条藻(Skeletonema sp.)、诺氏海链藻(T...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角藻(Ceratuy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裸甲藻(Akashiwo sanyuineum)等.网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28,水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17.根据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群:近岸性和广布性类群,外海性类群.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对天津近岸海域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及非人工鱼礁区(对照区)进行3个航次的调查,每个区域设置3个站位,共计12个站位。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8属58种,其中硅藻门19属44种,甲藻门9属14种。物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物种的75.9%,其次为甲藻,占总物种的24.1%。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主要有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格氏圆筛藻(C.granii)、虹彩圆筛藻(C.oculus-iridis)、圆筛藻(C.spp.)、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劳氏角毛藻(C.I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几内亚藻(Guianardia delicatula)、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翼鼻状藻印度变型(Proboscia alata f.indica)和夜光藻(Noctil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份、7月份和5月份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94.79×10~4 cell/m~3、39.53×10~4 cell/m~3和21.5×10~4 cell/m~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份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比5月份和7月份高。从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对比来看,5月份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礁区外显著高于鱼礁区,7月份和11月份2014年鱼礁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它鱼礁区和礁区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礁区外和2012年鱼礁区低于2010年和2014年鱼礁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礁区外最低。可见,人工鱼礁的构建对于提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不是一直增高的,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孙军  田伟 《海洋科学》2011,35(9):8-13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3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2个航次调查数据,对台山核电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61种,其中硅藻类48种,占78.69%;甲藻类11种,占18.03%;金藻类2种,占3.28%。种类组成以暖水种和广温种为主。浮游植物丰度均值春季(11.78×107个/m3)与秋季(29.37×107个/m3)无明显差异;然而丰度水平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春秋两季核电站温排水口附近站位均低于远离站位。春秋两季浮游植物优势种共出现了7种,春季仅出现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1种,优势度高达0.996;秋季出现了7种,包括中肋骨条藻(0.291)、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0.222)、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0.214)和并基角毛藻Chaetoceros decipiens(0.056)等。海域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值分别为0.55、0.18和0.50;秋季分别为2.80、0.62和0.80。多样性指数显示台山核电附近海域水质状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福建沿岸不同海区夏季浮游植物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台湾海峡》2009,28(4):496-503
结合福建省“908专项”,于2006年7~8月对福建省沿岸海域水采浮游植物的种属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进行了大面积科学调查.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57属127种,其中硅藻47属107种,甲藻5属15种,蓝藻1属1种,金藻2属2种,隐藻1属1种,裸藻1属1种.硅藻类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主要是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等.硅藻类广布,甲藻类在闽东海域及东山沿岸分布较多,蓝藻类检出率降低,裸藻类和金藻类检出率增高.表层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3222.59×10^4ind/dm^3,数量分布态势为近岸高、外海低,阂东和闽南高、闽中低.叶绿素a及优势类群的分布与数量分布基本一致.福建沿岸海域赤潮生物种类较多,是引发赤潮的潜在生物因素,一些赤潮生物已在闽南、闽东沿岸局部海域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烟台套子湾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璇璇  纪灵  王刚  夏炳训  丁琳 《海洋通报》2011,30(4):425-429
根据2010年11月的调查数据,对套子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4属43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和广布性种。其中,硅藻门20属35种,占总种数的81.40%,以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和角毛藻属(Chaetoceros)的种类为主;甲藻类3属7种,占总种数的16.28%,由角藻属(Ceratium)、多甲藻属(Peridinium)及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组成;金藻门只有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一种。浮游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010年冬季胶州湾23个大面站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4属6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222.8 cells/mL,其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ldii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调查期内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垂直分布则为各水层之间细胞丰度相差不大。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胶州湾东南至湾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更加均匀稳定。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海燕  杨翼  杨璐  左国成  曾容 《海洋学报》2018,40(1):115-128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夏南极半岛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01-02农业部首次南极磷虾探捕所获的浮游植物网采样品,分析了2010年夏季南极半岛以北南大洋海域的浮游植物群落.鉴定浮游植物27属49种,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总细胞丰度变化在387~1.04×107个/m3,平均9.51×105个/m3,在南奥克尼群岛以北的海域出现高值分布.优势种为南极海毛藻(Thalassiothrix antarctica)、裸甲藻(Gymnodinium sp.)、角毛藻(Chaetoceros sp.)、细条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lineola)、克格伦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kerguelensis)、蛇形角毛藻(Chaetoceros criophilus)、无刺环毛藻(Corethron inerme)和短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curta).生态类型多为南大洋特有种.南设得兰群岛以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较高.温度与积分叶绿素a、总细胞丰度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是影响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夏季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晓彤  刘光兴 《海洋学报》2012,34(1):153-162
为了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后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利用网采浮游植物样品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属53种,隶属于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金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硅藻43种,甲藻6种,还有少数浮游植物属于蓝藻门、金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96×104~76.32×104个/m3,平均丰度为21.23×104个/m3;主要优势种类有念珠藻(Nostocaceae)、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和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等;调水调沙引起的黄河径流量的增加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该研究揭示了特定时期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丰富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基础资料,为深入探讨河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8年春、秋两季在石狮东部近岸海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春、秋两季的调查,经初步鉴定,共14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3门51属,种类以硅藻为主,其中硅藻122种,甲藻21种,蓝藻2种。在春季的调查中,优势种有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等7种,秋季的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等5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81×10~4~410.65×10~4cells/m~3之间,春季明显高于秋季。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24,秋季为3.3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石狮东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温、盐度、无机氮含量和活性磷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9 年春季(5 月)渤海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物种组成, 丰度分布, 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春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 门23 属32 种, 主要隶属硅藻门和甲藻门, 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型和广布型种类, 少部分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优势种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浮游植物在各站位的细胞丰度分布不均匀, 其平面分布呈现由沿岸海域向海湾中部海域递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较低, 群落结构简单, 稳定性较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