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调查为目标,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方法攻关和海上试验等工作,形成了大容量多层震源、长缆深沉放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和基于长排列、低信噪比的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获得了深部地层的有效反射;得出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面积大,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发育,千里岩隆起区是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碰触接触带等新认识,对南黄海区域地质与油气资源前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地震勘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面临着在恶劣的采集环境下降低原始资料干扰难、提高强反射界面下目标层的反射能量难、复杂波场条件下多次波的识别与压制难以及复杂构造条件下地震精确成像难等诸多技术难题。在分析了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即重新定位勘探流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采集和处理技术方法的创新研究与试验;强调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有效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射线追踪法是以建立的地下地质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的激发点发出的射线经地下地质界面反射后可以被接收到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的观测系统对于特定地质条件地震资料采集的效果,对于海上地震采集相关参数的确定十分关键.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中,丰富的多波勘探信息对于查清水合物内部速度结构、提高地层的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外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地震仪(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勘探的应用成果基础上,采用射线追踪法理论计算和海上实验,实现了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海底地震观测系统设计,试验获得了转换横波记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海上地震拖缆施工中产生的采集脚印,对地下精细地质构造解释和储层特征及物性的描述和刻画均影响甚大.剩余静校正可以有效衰减采集脚印带来的影响,大大提高地震剖面成像质量,进而真实地反映地下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为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及油气地质综合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震剖面.文章阐述了剩余静校正及其衰减采集脚印的原理,并以南海A工区地震资料处理为例,论证了应用剩余静校正方法在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衰减采集脚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90°相位转换技术是通过地震相位旋转90°,使地震反射的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的岩层对应,从而使地震相位具有岩性地层意义。该技术具有运算速度快、完全尊重原始地震资料,无需井资料和模型的约束等特点,尤其适合海上少井或无井条件下的储层研究。90°相位转换技术在渤海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田的储层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储层的研究精度,尤其是薄层的可解释性。在相似地质背景条件下,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OBS广角反射地震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蒸发岩、玄武岩等高阻抗岩层发育地区 ,常规反射地震往往难以获取高阻抗层以下的地层地质信息。而使用海底地震仪 ( OBS)进行广角反射地震测量 ,可较好地解决高阻抗层屏蔽问题 ,它是开展海上地质构造勘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 OBS广角反射地震法的原理 ,海上测量方法 ,资料处理 ,时间剖面解释及地下地质构造计算机模拟方法作了阐述 ,对 OBS广角反射地震勘探法的成功范例——苏伊士湾高蒸发岩发育区结晶基底勘探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二维地震观测系统用于表示激发点、接收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参数的优劣决定着地震采集资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解释结果和精度。基于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参数选择基本理论和原则,讨论和总结了如何合理设计海上二维地震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低频地震震源技术在野外地震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南海北部海域油气勘探目标埋藏深的条件下,如何改善中生界地层成像效果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对"立体"结构低频震源技术的研究,结合海上试验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了立体低频震源的频带宽度较常规震源相比有所拓宽,在抗噪和信噪比方面也有较大优势,这些关键参数的提高,有助于获得较强的中深部有效反射信号,增强信噪比,提高中生界地震采集的野外资料的总体质量和后期解释。因此,通过研究,可以选择设计最佳的组合方案,为南海北部海域油气资源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研究单道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方法,结合项目实际应用效果和海上试验结果,从震源的选择、环境背景噪声特点、接收水听器实际效果、单道地震采集系统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一套可行的单道地震调查施工技术方法,采用一发双收双通道地震采集系统,可达到提高单道地震剖面分辨率和获得高信噪比资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平  张伟  李春雷  王磊 《海洋科学》2014,38(7):103-109
将渤海某油田最新采集的二维高分辨率资料处理解释后,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质概况,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等深层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系统研究了各类海底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识别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浅层断裂、浅层气和埋藏古河道是研究区海底浅层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因素,通过刻画不同期次地质灾害因素的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为今后该油田海上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因此,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海底浅层地质灾害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
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底以下100~1 100m的沉积层的地质勘探中,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勘探可以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选取合适的地震采集参数,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同样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针对水合物勘探选取合适的地震采集和地震处理参数,可以提高浅部地层分辨率和水合物识别精度。海上地震采集参数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高的采样率为后续地震数据处理,提高剖面分辨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涠西探区经历了始新世到渐新世应力的转变,工区内断裂复杂。受断层和地层破碎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地震资料普遍存在同相轴的接触关系模糊、断层不够清晰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断层成像精度,明确断层组合关系,精细落实构造圈闭,对2套不同年代采集的2个方位的地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多方位地震信息的有效融合,增加地震照明方向,改善拓宽频带范围、道集覆盖次数及速度分析精度及多次波压制及陡倾角成像效果。通过方位融合处理重点解决小断层准确归位问题,信噪比、分辨率、频带宽度以及保幅性得到提高;断面清晰、断层组合关系清楚,断裂成像质量明显改善。通过不同方位资料的融合处理,为涠西地区的下部勘探部署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南黄海地震技术攻关的不断深入以及油气调查与勘探的持续开展,海相中—古生界的地震反射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海相下古生界的地震资料仍存在信噪比较低、反射能量较弱、波组连续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分析区内地层结构、构造复杂性、强反射界面对能量的屏蔽作用、多次波发育情况、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物性差异等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相下古生界反射品质的地震调查技术攻关方向:研发富低频强能量震源系统;针对不同构造单元的信号接收系统,获取富低频震源—电缆沉放深度组合参数;研发针对性的地震资料攻关处理技术以及开展新采集技术在本区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4.
渤海矿区曹妃甸A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与沙垒田凸起的连接处,是渤海湾盆地重要勘探区块之一。工区内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存在较强的采集足迹,尤其在目的层明化镇组下段,采集足迹与断层相互切割,严重影响断裂系统解释及构造认识,为油田下一步勘探、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Gabor滤波技术选取不同方位进行特定频率滤波,有效滤除了采集足迹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解决了由于采集足迹影响导致的地震数据成像差的问题。通过该方法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断裂系统展布清晰,能够满足地质人员对油田工区构造情况进行分析,满足地质人员的要求,为后续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该方法的提出为其他油田相似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上石油地震勘探多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海洋石油勘探技术正向高精度、高分辨率方向发展,以期找出更薄层和更小的油气构造。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地震资料采集的趋势是采用3M技术,即多缆、多船、多源。这样,对定位导航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实时准确和可靠地进行多缆地震作业的定位导航,是海上多缆地震采集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西部地震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在台湾海峡西部采集的近万公里地震反射资料及围区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对晋江凹陷和九龙江凹陷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以及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划分,对各地震层序及地震相分别进行了地质年代与沉积相探讨,并首次把九龙江凹陷T_3~0—T_g超层序解释为中生代地层的不同见解,这对研究该区海域沉积史、生油气史、油气储层和盖层,以及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上单道地震与浅地层剖面数据海浪改正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因受海面大风浪与涌浪等影响,海上单道地震与浅地层剖面数据反射同相轴常出现波浪状起伏,造成剖面反射层位错乱,分辨率与信噪比降低。根据海浪噪声与海底反射地层在横向上的相关性与变化频率等特性,以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陆上地震数据剩余静校正处理中的统计模型道互相关方法来实现对剖面反射同相轴的海浪改正处理;为减少强能量噪声对相关运算的影响,采用中值滤波、光滑滤波技术对反射同相轴曲线进行滤波处理,以进一步减少残留海浪的影响及相关运算改正误差。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海上实际调查资料处理后,大风浪与涌浪影响下的波浪状反射同相轴变得连续、光滑,海底下混乱模糊的反射层位变得清晰、连续,剖面信噪比与分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因受海面大风浪与涌浪等影响,海上单道地震与浅地层剖面数据反射同相轴常出现波浪状起伏,造成剖面反射层位错乱,分辨率与信噪比降低。根据海浪噪声与海底反射地层在横向上的相关性与变化频率等特性,以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陆上地震数据剩余静校正处理中的统计模型道互相关方法来实现对剖面反射同相轴的海浪改正处理;为减少强能量噪声对相关运算的影响,采用中值滤波、光滑滤波技术对反射同相轴曲线进行滤波处理,以进一步减少残留海浪的影响及相关运算改正误差。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海上实际调查资料处理后,大风浪与涌浪影响下的波浪状反射同相轴变得连续、光滑,海底下混乱模糊的反射层位变得清晰、连续,剖面信噪比与分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会影响地震资料成像,特别是对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影响更为明显。通过对海上某区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形成原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最终分别在叠前采用子波处理、潮汐、水速校正、面元中心化方法,叠后采用频率、波数域滤波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双源单缆方式采集的三维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衰减,而且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属性。为精细刻画、描述地质构造形态和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及有利富集区带,提供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20.
涠西南凹陷断层广泛发育,砂体分布及连通性复杂,受常规地震资料所限,地震成像不清、砂体识别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在涠西南复杂断块油田首次引入了技术上较为先进的逆时偏移处理技术,发挥该技术能解决地震波传播多路径问题的优势,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通过充分的处理流程、方法及参数试验,建立精确的速度模型,将逆时偏移技术应用到涠西南油田,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实现了小断层刻画和单砂体精细雕刻,并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证实了该研究成果更为可靠,为今后类似油田的挖潜调整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