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彭镇华 《今日国土》2008,(10):20-21
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2010年前后中国将进入城市化国家,5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Zipf法则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浙江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浙江省城市规模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内不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差异明显,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城市规模集中性强、城市首位度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而浙西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都较平稳、城市首位度低,显示出了明显的整体两极分化、区域空间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4月11日,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林学会、 《今日国土》杂志社共同承办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首倡者、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作了《加快城市森林建设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5.
<正>遥感技术能够远距离、非接触精准探测目标物,具有空间覆盖广阔、快速、信息丰富等特点,是空间信息的动态采集与监测的重要技术。因而在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城市,就如同给城市安装了"天眼",全天候、无死角、动态实时采集城市遥感影像,在服  相似文献   

6.
谷树忠  李维明 《今日国土》2013,(9):18-19,30
一、背景与立意 1、背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并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一道成为推动我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态尽显。  相似文献   

7.
李静兰 《东北测绘》2014,(2):135-138
在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3S技术对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存储、分析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森林的建设质量与效率。本论文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各阶段对3S技术的应用需求,并以太原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为例,阐述相关技术路线与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森林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3S技术对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存储、分析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森林的建设质量与效率。本论文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各阶段对3S技术的应用需求,并以太原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为例,阐述相关技术路线与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型期,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问题,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山东省、江西省等一些城市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新模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经验。本刊撷取部分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济南探索将失地农民整体纳入城市体系新模式济南市近年来对城市开发用地大胆探索,通过引进城市运营商,把村庄整建制加入企业,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转化成享受社会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城市市民。据山东三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继升介绍,济南市…  相似文献   

10.
纽约区划的发展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约区划政策自1916年诞生至今,不断在发展中调整完善,从“传统区划”走向“新”区划。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中,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城市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有效平衡各种利益需求,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协调健康发展。本文从纽约区划的产生、成熟、发展来论述其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实际问题,阐释纽约区划对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历史进程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几年。漯河市立足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百万亩森林生态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刘声 《现代测绘》2023,(5):24-28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及时、准确地掌握城市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对于监测城市地区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Sentinel-1 SAR数据、Sentinel-2光学数据以及随机森林算法对山东省2020年4月不透水面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使用光学和SAR数据融合的山东省不透水面提取精度为92.17%,Kappa系数为0.79;雷达特征的重要性优于光学特征,光学与雷达数据结合提取不透水面精度更高,错提明显减少;雷达特征对于面状不透水面的提取效果优于线状不透水面,实际使用中应针对不同的应用选择合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土地供应难以满足城市扩张用地需求和土地低效利用现象并存,凸显土地管理中对城市建设用地评价的缺失。本文借鉴国际精明增长和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建议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评价与空间监控预警,对于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市理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北地区面积辽阔,传统的城市化研究方法耗时耗力的问题,该文基于DMSP/OLS数据,采用Elvidge校正模型,提出相对误差最小准则的阈值分割方法,结合景观指数,分析了1992—2012年东三省主要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东三省主要城市群在1992—2006年,原有城市面积的扩张以及合并小城镇是城区面积快速增加的主导因素,在2006年以后,新兴小城镇的不断涌现和相连成片是加快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部分小城市区域逐渐连接在一起是导致面积扩张的另一因素。典型城市沈阳、长春、鞍山等持续扩张是因为主城区扩张以及与不断融合周边新兴小城镇。此外,以沈阳为中心,周边城市的连通性增加,形成密集城市群。大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远快于鞍山、大庆等能源城市以及发展最慢的伊春等农业城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耦合理论和DEA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5—2014年城市化情况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进行定量评价,然后用ArcGIS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成图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度是逐年提高的,由弱耦合转化为强耦合,然后又进入了更高发展阶段的低耦合状态,并继续循环。耦合度与城市等级相关,等级越高,波动性越小,这是由城市所处的城市化阶段、土地利用的合理与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部群组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地形图和统计数据提取城市用地信息,采用指数分析、GIS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54年、1975年、1986年、2000年和2005年5个时期辽中群组型城市用地特征.结果表明:1954年以来城市用地不断增加,1954~1975年城市扩张最快,但不同城市扩张速率和趋势不尽相同;1986~2005年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成倍增加,城市化发展的窄间辐射作用增强,沈阳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和作用不断突显,一些城市明显向沈阳市方向移动;1975~2000年小城镇快速发展;较高城市空间年增长率分布区域与城市重心转移方向基本吻合.并分析了成因.  相似文献   

17.
海岛型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效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岛型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利用1987—2007年5个时期的TM/ETM+遥感数据,综合运用景观要素遥感解译、景观指数法、生态服务价值量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景观格局效应对厦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厦门岛城市森林面积自1987年以来一直趋于减少,在2002年达到最低值;其生态服务价值同样在2002年达到最低水平,为12.81亿元/a;2007年有所上升,为13.63亿元/a,其中,占城市森林总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大的是涵养水源功能,其次为固碳释氧功能;②厦门岛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与斑块密度、斑块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建成区面积的关联度较低,表明厦门岛建设用地以侵占城市森林以外的其他景观为主,岛内城市森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征用制度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一个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集聚过程。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大量的农村土地转换,在我国,这个转换过程必须经由征地活动来完成,所以土地征用制度的安排不仅关系到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发展的顺利进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体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暴露出了很多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郑州、开封、洛阳(郑汴洛)三市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人口和产业发展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评估城市扩展及其对应人口/产业土地承载密度变化的方法,并在郑汴洛地区开展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三市的城市用地均处于快速扩展中,且城市用地与农业用地变化呈负相关,说明:城市扩展更多是以侵占周边农田为代价;三市单位城市用地的人口承载力下降(郑汴洛三市对应的趋势值分别为-0.05,-0.06,-0.08),而经济承载力上升,说明其经济城市化表现突出,而城市的人口聚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进程一方面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需提升单位城市用地的人口承载力,协同推进人口、产业和土地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王海  陈乐 《测绘通报》2017,(5):155-156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向郊区不断蔓延,郊区农村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在地域上连接在一起,出现了不少城中村,各种违法建设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因此,为了加强对城中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时查处各种违章建筑,急需快速制作正射影像图。相较于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无人机具有作业成本低、周期短、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