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诸如接收机、信号模拟器之类的卫星导航产品在投入正式运行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对其进行测试和校准,因此需要在地面建立模拟天上GPS卫星星座的测试环境,并通过修建伪卫星发射塔来发射类GPS卫星信号。通过对地面伪卫星测试环境中精度因子进行仿真研究,进而指导伪卫星发射塔的选址修建,兼顾建造成本的考虑,给出相应的最优化的配置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验证,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GPS(GlOl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GPS定位技术与传统测虽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测站上方卫星来确定地面点位,因此不用站际通视,不必建造高标,站址选择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3.
多路径误差对GPS C/A码伪距观测量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多路径误差对GPSC/A码伪距观测量的影响。通过在若干不同反射环境下进行实验性观测,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建筑物、高压线、地面、卫星自身以及水面反射引起的多路径误差的某些特征。其结论对研究GPS多路径误差的影响和实施GPS观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星载GPS伪距测量精度评定方法以及粗差的探测方法,用自编的软件对CHAMP卫星和SAC-C卫星的星载GPS实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卫星高度角的不同,多路径效应与伪距测量噪声对星载GPS伪距测量精度的影响在0.5~3.0 m之间;CHAMP和SAC-C星载GPS观测数据中,伪距粗差观测值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1.2%和3.0%。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个伪卫星实时动态定位系统PL-RTK。PL-RTK中,伪卫星星座由一组(不小于4)商业GPS L1信号发射器组成,基准站和流动站均采用商业GPS接收机,数据链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伪卫星星座之间的时频统一通过控制中心进行调控。PL-RTK需要在已知点上进行静态初始化。实验结果表明,PL-RTK平面方向的定位精度优于1.0cm,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优于1.1cm。  相似文献   

6.
针对露天矿区GPS几何图形条件与可见卫星个数易受地形影响、定位不佳的情况,利用GPS/伪卫星组合定位技术提高定位精度。阐述了GPS定位精度因子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公式的推导。以某矿区接收的GPS信息为实验数据,利用Matlab仿真定量分析出加入伪卫星后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以观测时间、高度角、方位角为自变量的三维选址优化模型,为伪卫星选址优化提供了直观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广播星历的GPS/GLONASS组合导航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组合导航的技术难点。在GPS伪距法单点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导航定位,其中GLONASS卫星坐标运用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求得,利用一种新的不需要进行轨道拟合的编程方法来进行计算。以IGS跟踪站提供的观测数据为例,分别采用GPS、GLO-NASS和GPS/GLONASS三种方式组合进行伪距法单点定位,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权重选择对组合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垂直方向的定位精度和相对定位精度两方面分析了伪卫星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从理论上论证了采用伪卫星,能有效提升GPS伪卫星组合系统的垂直方向定位精度。在引入伪卫星后,接收机观测到的卫星数增多,GDOP值变小。RGDOP值也变小,定位精度变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星载GPS伪距测量精度评定方法以及粗差的探测方法,用自编的软件对CHAMP卫星和SAC-C卫星的星载GPS实测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卫星高度角的不同,多路径效应与伪距测量噪声对星载GPS伪距测量精度的影响在0.5~3.0 m之间;CHAMP和SAC-C星载GPS观测数据中,伪距粗差观测值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1.2%和3.0%.  相似文献   

10.
符京杨  周建华  李广云 《测绘学报》2016,45(Z2):188-193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轨卫星数量有限,在山坳及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等特殊环境中,卫星信号易受遮挡造成用户定位精度降低或中断用户定位的连续性,通过加入伪卫星可有效减弱用户可见北斗卫星数目不足的问题。在北斗卫星和伪卫星协同定位中,需要正确处理北斗卫星和伪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以获取更好的定位精度。目前CNMC方法可有效减弱北斗卫星伪距观测值中的多路径影响,但由于信号传播路径不同所导致的观测误差特性不同,该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伪卫星的伪距数据处理中。针对伪卫星多路径处理问题,本文对CNMC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实际伪卫星试验场中进行了北斗/伪卫星动态协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NMC方法对北斗卫星和地面伪卫星的伪距观测值处理后,三维定位精度由2.326m改进到了1.936m,定位稳定性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伪卫星改善DOP值的数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键  孙付平  毛悦 《测绘科学》2008,33(3):52-54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DOP值是衡量卫星定位导航精度好坏的重要量度。在区域导航定位中,增设伪卫星可以很好地改善卫星分布的几何结构,降低DOP值,提高定位导航的精度。本文用矩阵分解的方法验证了在增设伪卫星后,GDOP必定会减小的结论,并且分析了仰角与VDOP之间的关系,利用伪卫星低仰角的特点例证了加入伪卫星后对系统DOP值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首先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进行OTE场地伪卫星布站优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然后在6种环境下进行了OTE伪卫星布站优化方案的仿真分析。通过对优化后6种环境下近20种方案的分析,得出几点结论:伪卫星布站优化应考虑多平面多用户的综合适应度;伪卫星的平面位置分布应尽可能布满整个服务区域;同时考虑伪卫星定位系统平面和高程定位精度时,伪卫星的空间位置应尽可能分布在多平面内。  相似文献   

13.
伪卫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伪卫星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详细论述了伪卫星增强GPS系统,独立的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基于伪卫星的逆向定位系统等三种工作模式,并对伪卫星应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减小伪卫星多路径效应误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补偿GPS系统本身一些先天不足,然而GPS和伪卫星组合进行定位又带来了新的误差源,伪卫星多路径效应就是误差源之一。针对多路径的产生原理及特点,在经典最小二乘理论的基础上,推求稳健最小二乘估计的权函数,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验证了稳健最小二乘法消除多路径误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时星差分的室内伪卫星精密单点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到室内伪卫星定位环境的特殊性,通过一定的硬件设计保证各路伪卫星信号的传输同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时星差分的室内伪卫星精密单点定位模型,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实测数据表明,在室内环境,无周跳影响下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cm级。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几种地基导航伪卫星布局优化算法时间复杂度过高,无法满足应急场景下的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最大凸多面体准则的快速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最大凸多面体准则,对所有可能布设伪卫星的位置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能否对降低多用户几何精度因子加权均值产生较大贡献,评估结果将可布设伪卫星位置分为高贡献度顶星位置、高贡献度底星位置和低贡献度可剔除位置3类。评估后穷举高贡献度的顶星、底星组合,找到最优伪卫星布局。将该算法应用于常见不规则地形的伪卫星布设问题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且解算耗时较现有算法大幅减少,能够满足应急场景下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Certain GPS receivers exhibit a power-induced measurement error when the input signal power exceeds a certain threshold that is a function of the receiver architectur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error is important in the case of airport pseudolites (APLs) due to receiver saturation at ranges close to the transmission antenna. This paper details an effort using laboratory test to characterize the power-induced measurement error in NovAtel Millennium and Beeline receivers that are widely used for APL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from the laboratory tests show that this effect can lead to errors as large as 3 m on pseudorange measurement for the dynamic range typical for APLs. The carrier-phase error however is seen to be limited to 5 cm. On the ve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rror, a cost-effective mitigation technique for LAAS is proposed. A solution for the ground subsystem is sought by employing power-control measures to limit the amount of APL power that LGF GPS/APL receivers are exposed to. In order to keep the integration cost low, the solution for the airborne subsystem does not involve hardware modifications or additions, but rather relies on the transition to a differential carrier-phase positioning algorithm prior to the onset of the power-induced error along the approach path.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was flight-tested to verify successful mitigation of the power-induced error on both the ground and air,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se tests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