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美英  刘先昌  周永吉  徐南平 《气象》2003,29(S1):74-78
利用林火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模拟单因子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单因子贡献度,然后通过四级判別得出综合模型,再根据不同季节植被因子对天气火险等级进行订正,最终得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用此模型,对1981—2000年逐曰74个站进行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计算,形成文本文件和库文件;对每日的实时资料进行火险气象等级计算;根据T213数值预报产品,计算未来24小时的火险气象等级。全省31个站的火险等级在省台服务器上以MICAPS第三类数据格式存放或通过“黑龙江省短期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顿报系统”调看。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9~1999年焦作市逐日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资料,分析了焦作地区森林火险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了焦作市火险等级预报系统。经2001~2002年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王瑞君  李帅  刘春生  辛晓慧 《气象》2003,29(S1):66-73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以往建立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仅是单纯的森林火险气象预报模型。由于对气象以外的影响森林火险等级的因素没有考虑,这使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很大限制。为了使预报精度得到提高,从可燃物的特征入手,结合气象因子,力求得到综合的森林火险等级模型。  相似文献   

4.
国世友  邹立尧  孙国芝 《气象》2003,29(S1):6-1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的指标和方法,鉴于黑龙江省林木分布、人口、气候条件、交通等与森林防火有关的诸多因素,参考各地历史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以行政区界为界,用等级表示发生火灾的难易程度,对黑龙江省84个县(林业局)进行森林火险等级划分,其中I级火险区有22个,II级火险区有27个,Ⅲ级火险区有35个,分别占总数的27%、31%、72%。  相似文献   

5.
应用红河州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模式,对红河州1980年至2004年森林火灾与天气气候进行分析研究,研制适合红河州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警预报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6.
豫西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1999年逐日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资料,对豫西林区火险等级的变化特征和近几年火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统计分析事实。  相似文献   

7.
根据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计算方法,基于2011—2020年祁连山区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资料,筛选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下降到零级火险解除的典型过程,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对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各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四级及以上的主要时段集中在4—6月、9—11月,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2011—2020年在祁连山西、中和东段区域共实施471次人工增雨作业,223%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没有降低,461%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有下降但没有降到零级,316%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降到零级,共149次,其中有671%为三级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显著降低,以祁连山东段林区森林火险等级的降低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增加了MODIS卫星遥感监测的土壤湿度和热源点预报因子,对河北省气象局原有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式进行了改进,针对不同区域分别建立了森林火险预报模式,并对2012年河北省森林火灾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2012年防火期,实况出现火灾,改进的火险模式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5级为预报完全正确比率达66.3%;预报火险气象等级为4级(高度火险)及以上的正确率达83.1%;预报火险气象等级为3级(中度火险)及以上的正确率达98.8%;在所有的预报样本中,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5级,但实况没有出现火灾的空报率为6.8%。检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式的应用效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国民经济,由于不同林地的气候以及可燃物存在差异,森林火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考虑气象因子的基础上,将可燃物含水率引入小区域的森林火险指数的计算,对建立更精确的小区域森林火险等级标准和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2013—2016年井冈山地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分布频率及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有因子进行降维处理,获得火险因子得分方程,并计算出2013—2016年井冈山地区逐日森林火险指数,进而构建火险等级划分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井冈山森林火险等级划分为5类,分别为低(火险值≤0.024)、较低(0.024火险值≤0.067)、高(0.067火险值≤0.167)、较高(0.167火险值≤0.232)、极高(火险值0.232)。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了井冈山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模型,预测精度可达96.4%。并利用2013—2017年卫星监测到的井冈山地区热源点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高达92.3%,表明该火险等级标准和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井冈山地区日常防火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海青  陈敬平  张星 《气象》2001,27(4):30-34
应用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气象模式,分析了1986-1996年森林火灾与天气气修的关系,进而建立福建省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专家系统,在1998-1999年实际应用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生态康养气象服务能力,探讨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环境关系,利用承德北部丰宁县2020年—2022年5月两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环境数据,统计分析了负氧离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与气象环境要素的变化关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负氧离子浓度的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丰宁城市公园、林区负氧离子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358.7个/cm3、1955.8个/cm3,最大值分别为3867个/cm3、5845个/cm3,具有治疗和康复功效的自然环境条件;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和林区负氧离子浓度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8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林区、城市公园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夜间大于白天,年内及春夏秋冬四季内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日出以前及日落以后,最小值出现在午后;城市公园、林区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日照及PM2.5、O3浓度的变化有关,影响负氧离子浓度的最关键的气象、环境要素为相对湿度、PM2.5,城市公园受气象、环境影响更大;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城市公园和林区的负氧离子浓度气象预报模型,经检验,两个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7.6%、74.9%,拟合效果良好,可为森林康养及健康生活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五营区森林未开采期1958~1967年的10a与开采后1994~2003年的10a气象资料,1971~1980年森林内(原始林)与森林外(本站)气象资料和1957~2005年五营区汤旺河年最高水位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森林采伐对五营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陕北春季森林火灾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毓龙  雷崇典 《气象科学》2006,26(3):341-345
通过对1989~2004年间陕北春季森林火灾发生期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春季2~5月份林火期气候特征、森林火灾易发期天气环流特征,林火的发生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在春季森林火灾期地面气象要素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疆尉犁县胡杨林区实际情况,通过数据采集、确定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3S技术,利用气象资料、EOS/MODIS卫星资料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计算胡杨林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同时提出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思路。将此方法应用于新疆尉犁县胡杨林区2005—2007年7、8月份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获得了近3a同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动态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5.
Lagged cross-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streamwise velocity at several heights within and above a forest, and between streamwise velocity and surface pressur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urbulence in the sub-crown region of the forest is to a large extent driven by pressure perturbations. The analyses support earlier results based on examination of coherent structures observed in the same forest. The phase of the streamwise velocity signal exhibits an increasing delay with decreasing height, indicative of a downwind tilted structure, until the upper region of the forest is reached, at which point the effect is rever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positive pressure perturbations ahead of advancing microfronts induce streamwise accelerations in the trunk space. This link between the pressure pattern and the wind field explains why velocity spectra in the trunk space are depleted in the higher frequencies, relative to levels above.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具有团块层次分布显著、地域分布不均和林区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并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特殊功能,是河西天然巨型的“绿色水库”。为此,对林区提出了综合规划、分区治理和划分为3个林业气候区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特征,揭示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可为该区域森林火灾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大兴安岭林区1974—2016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干湿情景对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过火面积的影响,并讨论不同等级干旱对其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1974—2016年,年、季尺度上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均呈湿润化趋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多(少)和过火面积大(小)与气候的干湿状况(等级)基本一致,但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与气候干湿状况相关更为密切。年尺度上,SPI与火灾次数呈负相关,与过火面积的自然对数则呈较弱的负相关;季尺度上,各季节SPI与对应的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过火面积的相关程度差异较大,以春季相关最为显著,秋季次之,夏季则相对较弱;不同季节SPI与年林火次数和过火面积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前一年冬季SPI对当年火灾次数的贡献最大。可见,气候干湿状况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SPI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亦能较好地指示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火灾的过火面积的相对变化情况,可为森林火灾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2006年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该林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温的日、年变化曲线呈余弦曲线型,各高度气温的日年变化极值不同,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日、年较差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林区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曲线呈正弦曲线型,日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04时,为79%,最低值出现在14时,为10%。年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53%。  相似文献   

19.
We use a recently developed parametrization to estimate the regional particle field in the summer time troposphere over Scandinavia that would result if the forest were the only source of particles. The calculated field is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observational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edle leaf forest above 58°N alon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12–50% of today's valu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over Scandinavia.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forest itself could produce up to 200 CCN per cubic centimetre on average over Scandinavia and further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by 5.8 °C compared to today's average temperature could increase this CCN population by 40%. The study shows that we are able to approximate the natural aerosol field resulting from biogenic emissions over the boreal fores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region. This information provi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limate effect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f particles over the forest and also opens the possibility to better address the climate feedbacks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oreal region.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时期森林变迁,林业与气候、经济林果适宜种植区、草场与气候、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和森林防火服务方面综合了甘肃省关于林草科学研究和业务的进展,可供西北大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