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安全饮水地下水源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鲁锐  宋家常 《地下水》2009,31(2):108-110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保证人健康的基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关系广大群众利益。查明地下水污染现况和成因,摸清区域水文地质,得出颖上县浅层水污染严重、中深层水水质较好和浅层水污染分布形态上以点状、条带状、面状为主等四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麻清雅 《地下水》2015,(1):95-96
随着政府对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重视和资金的加大投入,农村集中式供水已见成效。通过对安康汉滨区饮水水源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水源20%为地下水,80%为山泉沟溪水,由于暴雨洪水水质人为污染,水源保护措施不力等,饮水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加大水源地保护宣传,根治水污染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健全体制、创新体制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广大乡镇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加强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是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在对陕西志丹县村镇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和采样的基础上,对志丹县水质问题成因进行探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认为:志丹县村镇饮水工程水质情况整体不容乐观,水质指标超标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指标、一般理化指标和毒理指标等几方面。引起水质超标和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县域内油气企业不科学、不规范的生产开发和运输、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落后的成井工艺和石油类物质检测项目的缺失等。针对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做好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和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3层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熵权法对新密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够较好地体现农村饮水安全的真实状况,还能体现出水质、水量、供水状况的空间差异特征,对农村饮水安全可以有更加全局性的把握,从而为农村饮水安全总体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4)
饮水问题和饮水安全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构成元素之一,大力建设饮水设施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饮水安全、提升饮用水品质将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以志丹县农村饮水安全为例,发现饮水工程年久失修、管护责任落实不彻底、长效机制不健全、饮水安全宣传不到位、消毒净化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当前乡村供水安全,提出了通过增强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排查村民用水情况以及加强饮水水质检测、强化行业监管力度等方式来消除化解以上问题,提升乡村供水品质,保证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沧州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尽快解决沧州饮水安全问题,根据沧州饮水不安全和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解决人饮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水科学进展》2007,18(3):397-397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李希荣近日说,我国水资源现状可以用“水资源短缺、污染加剧、灾害频繁”三句话形容,具体而言还存在五大问题:水资源短缺严重而浪费;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水利设施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十分严重,农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机制尚未建成;饮水安全问题严重;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8.
逯根堂  贾国华  常玉会 《地下水》2010,32(6):113-113,124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分析了聊城市农村饮水水质现状,指出了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在聊城市的分布及影响,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水质安全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芸  王娟  赵继伟 《地下水》2008,30(4):88-88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转向饮水安全。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在前期规划、投资政策、供水水质、供水建设、安全状况评估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论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姜延华 《地下水》2012,(4):93-93,97
针对宜君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实际,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人蓄饮水安全的措施,加强人蓄饮水工程建设、保证工程水源的可持续性,加强水质检测建设,提高农村供水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如管理不善将引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和水质型缺水等水问题,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地下水在保障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提出了太湖流域地下水保护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长普 《水文》2013,33(6):63-67
对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模型(DPSIR)的水库型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降水、污染物入库量、水质状态指标、水质达标率以及水华爆发影响因子5个方案,11项指标。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岳城水库水环境安全评价,其结论主要有:(1)该模型的驱动力是降水带入面源污染,压力是流域输入水库的污染负荷,状态指标是TN、TP以及CODMn等水质参数,影响指标是水库水质达标率,风险指标则是氮磷比、水温等;(2)岳城水库4、5、6和9月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由于受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影响,在7、8月处于预警状态。将评价结果与实际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吻合程度好,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海河流域大型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4.
郝奇琛  石建  苏晨  姜山  邵景力  万淼 《水文》2013,33(5):39-45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3种供水模式:以浅层孔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以深层孔隙水为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并且以浅层孔隙水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分散供水模式,以及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供水模式的划分可为鲁西南高氟改水工作及供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油气田地区 ,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介绍双河、魏岗两油田地下水污染实例及其所造成水质恶化 ,饮用水源受到污染被逐步废弃 ,水源变得更为紧缺等危害。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油气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对此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48个监测站点,3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进行了评价。摸清了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构成、超标参数、分布规律和污染原因,分析出泰安市农村地下水化学异常区、高氟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国强 《地下水》2012,(2):53-55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汾河流域静乐县断面、岚县断面及娄烦县断面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水质优劣顺序,为优先污染控制以及水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为岚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好,娄烦县断面次之,静乐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差。在水质较差的断面应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水质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流域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18.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坤华  刘圣田  刘广东 《地下水》2005,27(6):489-490
本文分析了农村饮水不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对汶泗河冲洪积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含水岩组无机组分指标进行了分析,表明浅层孔隙水和部分地区岩溶裂隙水无机组分含量大幅增高,深层孔隙水无机物含量则变化不大。在有机污染方面,浅层孔隙水有机物检出率26.8%,但含量很低,远未达到饮用水标准限值;岩溶裂隙水有机物检出率46.7%,检出率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有机物超标;深层孔隙水有机物基本未检出。该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无机污染呈面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较重,而有机污染则呈现点状污染特征,且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地下水安全供水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