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船中层拖网网位控制的静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拖网是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否有效实施对拖网作业水层的控制,是实现瞄准捕捞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有限元原理的拖网曳纲形状与张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期依据中层拖网拖曳过程中不同拖速、曳纲长度和重锤配备条件下曳纲响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预测拖网可能的作业水层,以实现中层拖网网位控制,为中层拖网曳纲设计和网位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挪威奥斯陆Skipper电子公司研制了一种ABC—100声波底鱼聚集器。这种形似水雷的集鱼器通过绳索系在拖网上纲的后上方,有浮力。作业时,集鱼器发出12千赫的声波信号,声波的声束范围是垂直方向20度,水平方向90度,射程400米~500米。它可防止鱼群在接近网口时向上逃窜,使产量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计算确定双拖网曳纲的空间形状与张力,估算在一定拖速下两船间距、水深与网具水平扩张的关系。根据模型试验测出的水平与垂直扩张值,换算出双拖网网口高度并与实测结果比较。可针对各级渔轮和生产条件,广泛计算并列出图表,以便在生产中用于双拖网调整。  相似文献   

4.
拖网的网袖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拖网袖端由单燕尾改为双燕尾结构,改善了拖网上纲和网袖网线的受力,有利于网口的垂直扩张。经网模水池对此试验验证,双燕尾袖端结构对于提高拖网网口垂直扩张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且根据试验观察,设计网在常规拖曳速度下,网形良好、稳定。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1仪器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SHWY-1型中层同位仪是由水下两个声发射器和船上声接收机组成的水声遥测仪器。两个声发射器分别安装在网具的上、下纲上,接收水听器悬挂在曳纲上,位于水深3~5m处,并通过电缆连接置于船上驾驶室的接收机。图1分别为单船拖网和双船拖网作业时,声发射器Tr及接收水听器Hy的安装示意。由于海洋信道物理场的时一空一频变性,强多途效应和噪声等,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和检测。研制这类水声遥测设备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提高系统对噪声及多途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过洋性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阿曼湾渔场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单船底拖网是主要的作业方式。文章从过洋性渔业生产的推力、阻力以及过洋性拖网渔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目前单船底拖网油耗偏高的问题,并针对阿曼湾渔场的特点,在网型、网衣尺寸、网板以及拖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探讨。同时提出4点建议:提高网口高度,增加侧身力纲;增大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确定合理的身周比;采用柔性网板;采用瞄准捕捞技术以及网囊实时监测、自动脱落和提网技术。拖网性能的提高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船位监控系统的拖网捕捞努力量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基于船位监控系统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通过统计航速获得3个峰值,拖网作业在第2个峰值,即1~2.1 m/s,拖网作业航向差一般在–50°~50°。利用航速、航向差阈值设定,把拖网船状态划分为慢速、作业、航行,然后提取出捕捞作业状态点,1 423艘拖网船共提取到处于捕捞状态的点318 433个,合计拖网捕捞时间15 921 h,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生成捕捞强度分布变化趋势图。捕捞努力量在渔业资源研究中是重要的参考值之一,与传统的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用于辅助渔业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走出去",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业,文章调查西南大西洋乌拉圭近海双船拖网捕捞的渔具和渔法等,并提出生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双船拖网的渔具包括渔船、网具、纲索和属具,网身采用加目和减目编缝的方式缝合而成;渔法包括放网准备、放网、曳网、起网和网具养护等环节;针对渔场、渔期和捕捞对象,应把握捕捞产量、成本和航次的关系,并结合主捕对象的生活习性,合理规划生产。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虾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是虾拖网。因此国外不断改进虾拖网渔具渔法或设计新型虾拖网。在我国南海,现有的虾渔具为拖网、流刺网、张网、敷网等,也以拖网渔获量占居优势。长期以来,鱼虾混获成为世界虾拖网渔业者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南海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问题也十分突出。 (1)南海现用的虾拖网主要是扒罟网,这些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小得多,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元胞自动机探讨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1个集鱼类资源增长、渔船捕捞及鱼群分布与渔船作业间相互作用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探讨鱼群探捕与渔船作业可能对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之间关系的影响.文中分别模拟了(1) 鱼群集中或随机分布,渔船随机分布;(2) 鱼群由随机逐渐集中,渔船通过捕捞数据也逐渐集中分布,同时规定每艘船的最大捕捞量;(3) 鱼群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而渔船集中在鱼群分布概率最大区;(4) 渔船从随机分布到逐渐集中分布,鱼群集中分布不变等4种渔业上客观存在的情形.在渔船随机分布的情形下,不管鱼群如何分布,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均呈线性关系;在鱼群分布逐渐集中、渔船由于渔民经验积累也随之逐渐集中的情形下,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能表现出高稳性和高贫化性的特点.由于鱼群的集散或渔船进入渔区的时间长短不一,会造成商业性CPUE与资源量负相关的现象.上述模拟情况说明,在渔业资源评估中需要关注模型应用的前提条件以及模型的完善.文中还探讨了元胞自动机在渔业资源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泰国近海习见有毒立方水母和钵水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16S rDNA和核基因18S rDNA片段,对泰国沿海常见的有毒水母进行遗传分析,并比较了2个基因片段作为通用分子标记,在研究水母类多个纲的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泰国近海的有毒水母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所获得的32个样品可以分为9个种,包括4种钵水母、4种立方水母和1种水螅水母。然而,完全确定各种的分类地位,还需要更多的形态、生活史等方面信息。两个基因片段均能明确区分各种类,但核基因18S序列比线粒体基因片段更为保守。根据16S基因片段序列计算水母种内和种间的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发现所研究的9个水母种类,种内遗传距离在0~0.050之间,其中94%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0.040,同纲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04~0.474,其中91%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0.250;而利用18S基因,种内距离在0~0.002之间,同纲种间距离为0.008~0.066(平均为0.038,SE=0.006)。16S的AT碱基含量明显高于核基因18S,且16S的碱基含量在不同纲之间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水母线粒体16S基因的突变率相对较高,适合研究水母较低分类阶元以及种下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在考虑耦合场的条件下对2种不同形状的抗拖网海床基外部流场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根据抗拖网海床基的外形结构,建立了抗拖网海床基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ICEM CFD对其进行前处理,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模拟区域的边界条件进行了设置。根据流固2种不同耦合方式的介绍及模拟对比分析,选择了单向流固耦合方式。对两种抗拖网海床基的外部速度场以及压力进行分析研究,抗拖网海床基外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抗拖网海床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锤式拖网取样器是对现行常规拖网的技术改进。通过理论模型设计与机械加工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重锤机械结构。该机构在拖网取样时利用钢缆拉力蓄积能量拉动内部拉杆,并通过销轴机构释放能量加速冲击芯块,撞击壳体产生巨大的瞬时冲击力,拽动拖网破碎岩石,然后使用复位弹簧使机构复位,重新工作。可以使常规拖网取样器和牵引钢缆更加安全,并大大提高拖网作业的成功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野电气株式会社研制成功一种 CV—661型6英寸小型彩色鱼群探测仪。该彩色鱼群探测仪根据信号强度从茶红依次以红、桔色、黄、绿、淡青、青、蓝八种鲜明颜色显示出从微弱信号到强信号范围的鱼群。其作用是探测海底状况、海底鱼群。浮游生物层中的鱼群,海洋浮游生物和小鱼。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bVIEW的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的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鱼群活动状态的实时监测是开展深水网箱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文中介绍了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中基于LabVIEW的数据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采用软件编程技术取代传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深水网箱鱼群监测系统的时间增益补偿、信号相关处理、图像处理和鱼群量估计等功能,海上现场实验证明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噪声和混响干扰能力,鱼群回波图像显示简洁、海上操作方便,采用鱼群回波能量积分方法能较好地估计鱼群量大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环境DNA metabarcoding(e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在陆架海域环境下获取鱼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基于2020年夏季南黄海西部13个站位的环境DNA采样和底拖网调查数据,使用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分析,比较了环境DNA metabarcoding和底拖网检测鱼类生物多样性的表达程度,探讨了使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效果。研究显示:环境DNA metabarcoding检测出45种鱼类,底拖网调查检测出32种鱼类,重叠种类23种;在环境DNA metabarcoding结果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27.20%)、方氏云鳚(Pholis fangi,21.16%)、黄鮟鱇(Lophius litulon,18.67%)、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8.59%)、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4.06%)占有相对较高的读数;底拖网调查的结果中,小黄鱼(L.polyactis,16.14%)、日本带鱼(Tri...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首次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岩石拖网取样。文章对该航次岩石拖网的站位选择,剖面测深,网具设计以及拖网过程和锚网处理等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以50站,57站为例,指出时距图,航迹图有助于分析底拖过程船速,船位,航向的变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揭示拖网的位置;最后提出改进岩石拖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片式疏目拖网是根据目前国内各渔场资源衰竭,本着既保护资源,又增加捕捞产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网具。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广泛的调查、水槽试验和海上实拖试验,该网具采取了增大网目、缩短袖网长度、合理选取缩结系数和配纲系数等技术措施,网具结构合理,经生产实践验证,平均网次产量提高12.5%,产值提高20.3%,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网已经推广到群众渔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Flow-3D软件,建立抗拖网海床基沙土基床冲刷的三维数学模型,控制水流流速和泥沙粒径,对不同条件下抗拖网海床基周围沙土基床的冲刷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抗拖网海床基最大冲刷深度随这两种因素改变的趋势。结果表明,抗拖网海床基沙土基床冲刷坑深度随海流流速增大而增加,在设定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冲刷坑的加深速度随着流速增大会逐渐减缓,最终达到冲淤平衡。同时,由于海底环境复杂多变,导致模型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还需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杨蒙召  曹奕  袁红春  史经伟 《海洋科学》2022,46(12):191-200
在海洋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上层捕食者对下层鱼群的捕猎行为可以被普遍地观察到,捕食者攻击的策略以及鱼群的防御机制是海洋捕猎行为的关键。本文构建了鱼群行为模型并对捕食者目标选择策略进行模拟,3种策略分别是选择“最近”“最中心”和“最外围”的个体。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单个捕食者攻击鱼群这一过程,对3种目标选择策略做比较分析,以鱼群结构变化程度的3个关键参数做评判标准。首先发现采用选择“最外围”个体的策略对于中等规模鱼群造成的结构变化程度最大,其次拓展到不同大小规模的鱼群,此策略仍是最有效的,其中小规模鱼群因应对风险能力低,无法体现三种策略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