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根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点和微元素组成及岩石形成演变的分析,对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的源岩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源岩具有混源特点:同时存在地幔物质和上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化学组成特点,源岩的化学组成可能与含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麻粒岩相岩石相似。  相似文献   

2.
大青山-乌拉山变质杂岩立甲子基性麻粒岩主要由角闪二辉麻粒岩、含榴角闪二辉麻粒岩和黑云角闪二辉麻粒岩所组成,并以变形岩墙和不规则透镜体形式赋存于富铝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之中.立甲子基性麻粒岩中变质锆石含有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斜长石(Pl)+磷灰石(Ap)的包体矿物,与寄主岩石——基性麻粒岩矿物组合及其化学成分十分一致,相应的207 pb/206 Pb表面年龄变化于1933±39Ma ~ 1834±40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92±7Ma(MSWD =0.50,n=46),应代表立甲子基性麻粒岩原岩经历中低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在变质过程中,以大离子亲石元素(K、Na、Sr、Rb)为代表的活动元素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高场强元素(Nb、Zr、Ti)和稀土元素基本无变化,保持稳定.立甲子基性麻粒岩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其SiO2集中变化于45.58% ~51.40%,Mg#值集中介于41 ~54之间;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中,立甲子基性麻粒岩具有平坦型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La/Yb)cN=1.30~1.51),Eu异常不明显(Eu/Eu*=0.93~1.04).与显生宙岛孤拉斑玄武岩类似,立甲子基性麻粒岩所有样品皆具有Nb、Zr、Ti负异常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立甲子基性麻粒岩原岩形成于2450~1930Ma,并于~1900Ma经历中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岛弧拉斑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原岩可能是板块汇聚动力学背景下,岛弧构造环境中形成的辉长岩或辉绿岩.  相似文献   

3.
胶北莱西古元古代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钙硅酸盐岩的基本矿物组合分别为以铁铝榴石为主的石榴石-普通辉石-铁紫苏辉石和钙铝榴石-黝帘石-葡萄石-钠长石.矿物岩石学研究表明钙硅酸盐岩是由含石榴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经退变质和钙质交代作用形成.南山口高压基性麻粒岩记录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前、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退变质和钙硅酸盐岩化共同作用以及完全钙硅酸盐岩化的四个阶段的地质作用,其矿物组合分别为Cpx+ Pl+ Qtz(M1),Grt+ Cpx+ Rt+ Qtz(M2),Cpx+Pl+ Opx+ Ilm+ Mgt+ Ep(M3)和Grs+ Zo+ Prh+ Ab+ Cal(M4).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高压基性麻粒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Rb、Th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Zr、Ti、Y亏损,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曲线.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分图解显示了岛孤拉斑玄武岩的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的构造判别图解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压基性麻粒岩及其钙硅酸盐岩的原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岛弧环境.综合高压基性麻粒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莱西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原岩是拉斑玄武岩质岩石,可能是形成于孤后扩张背景下基性的侵入岩或喷出岩.岩石形成以后,在胶-辽-吉带碰撞闭合过程中,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又在后来的抬升过程中经历退变质和钙硅酸盐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段根河地区早石炭世发育一套细碎屑岩及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石组合,归属为莫尔根河组.其中基性火山岩为细碧岩、变玄武岩,岩石富Na2 O、K2O、TiO2,w(Fe2 O3)/w(FeO)=0.8(平均),属碱性系列.LREE富集,Eu无异常.Ti、Y、Yb略低于MORB外,其它元素高于MORB,具大洋板内玄武岩特征.w(87Sr)/w(86Sr)初始值为0.704 3,εNd(t)=3.00,表明岩浆源于富集地幔.本区莫尔根河组基性火山岩石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地幔柱成因的夏威夷型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疆大西沟杂岩体地球化学及铁磷矿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沟铁磷矿是赋存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低品位特大型矿床.在详细阐述了该矿床含矿斜长岩体特征、岩石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对铁磷矿进行了成矿作用分析.含矿岩石相属偏碱性铁质岩系列,杂岩体中主要微量元素明显不和谐,岩石中不相容元素明显富集(Ba、Sr、Zr、P),相容元素(Cr、Co、Ni)亏损.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Eu无明显异常,杂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深部.在挥发分的作用下,岩浆作用晚期斜长岩中大量铁磷矿物的晶出,形成磁铁矿与磷灰石的共生,并在局部地段高度富集形成铁磷矿体.根据目前我国北方内生低品位共生铁磷矿开发利用情况,大西沟铁磷矿综合利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6.
玉古萨依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山西段玉古萨依地区。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变质砂岩中,由北西至南东方向岩性由超基性向基性过渡,可见明显的层状分异现象,普遍蚀变较强,辉石岩为主要的堆晶相。杂岩体岩石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都属于富铁质或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不同岩石类型均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岩体中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06±2.6Ma,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下,表明在该时期区域内已经为碰撞后的伸展阶段。本次研究发现该杂岩体应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非蛇绿岩成因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西部地区新厘定出非正式填图单元——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其岩石组合为灰色、灰绿色玄武安山岩、辉石玄武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等.获得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45±3 Ma,其最小的岩浆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01±2 Ma,另外获得火山口附近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1±1 Ma,其形成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的厘定说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存在晚三叠世中-基性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综合本区火山岩的特征并结合区域上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岩浆岩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未经分离结晶作用而直接固结的岩石极少。 1.定律: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系和同源的白马基性超基性层状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的元素丰度(A°、B°)互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的岩石组合为变质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和基性熔岩等.该蛇绿岩中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329.9 Ma±1.6 Ma)证明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石炭世维宪期.蛇绿岩中辉长岩和基性熔岩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呈平坦型分布,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低,成分上非常相似于正常的MORB,同时无岛弧及洋岛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蛇绿岩很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结合该区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卡拉麦里洋盆形成于泥盆纪初期,最终闭合于旱石炭世谢尔普霍夫期.  相似文献   

10.
南天山黑英山-库勒湖洋壳残片内发育一套具洋岛特征的火山岩,岩石组合为碱性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形成时代为泥盆纪—早石炭世,其中基性熔岩岩石化学特征具高钾和高钛特征,稀土元素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稀土分布型式,微量元素除Y、Yb外,其它元素具富集的大陆隆起洋岛碱性玄武岩特征,说明泥盆纪—早石炭世南天山洋盆形成新生洋壳,洋盆具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11.
董威信  王翔南  王远  于玉贞 《岩土力学》2015,36(5):1455-1462
土石坝等复杂土工结构物有限元三维建模中多采用精度较高的六面体单元辅以部分过渡用的退化单元,而退化单元由于形态不好,会导致有限元计算精度较差。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采用过渡性的等参元。总结了几种常遇到的过渡等参单元(楔形体、四面体、金字塔)的插值函数和高斯积分局部坐标和权重,并编入了有限元程序。通过比较六面体单元和金字塔单元剖分理想土石坝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说明所引入的金字塔单元是满足精度要求的。将各种过渡单元应用于实际土石坝工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使用过渡等参单元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精度的。最后讨论了二次单元在弹塑性有限元动力计算中的应用。二次单元的使用,可以改善动力计算中的超静孔压分布,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A simple, rapid and precise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determining trace elements by laser ablation (LA)-ICP-MS analysis in bulk geological materials that have been prepared as lithium borate glasses following standard procedures for XRF analysis. This approach reliably achieves complete sample digestion and provides for complementary XRF and LA-ICP-MS analysis of a full suite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a single sample preparation. Highly precise analysis is enabled by rastering an ArF excimer laser (λ= 193nm) across fused samples to deliver a constant sample yield to the mass spectrometer without inter-element fractionation effects during each analysis. Capabilities of the method are demonstrated by determination of twenty five trace elements (Sc, Ti, V, Ga, Rb, Sr, Y, Zr, Nb, Cs, Ba, REE, Hf, Ta, Pb, Th and U) in a diverse range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that includes peridotites, basalts, granites, metamorphic rocks and sediments. More than 90% of determinations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published reference values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Systematic bias greater than 5% is observed for only a handful of elements (Zr, Nb and U) and may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inaccurate calibration values used for the NIST SRM 612 glass in the case of Zr and Nb. Detection limits for several elements, most notably La, are compromised at ultra-trace levels by impurities in the lithium borate flux but can be corrected for by subtracting appropriate procedural blanks. Reliable Pb analysis has proved problematic due to variable degrees of contamination introduced during sample polishing prior to analysis and from Pt-crucibles previously used to fuse Pb-rich samples. Scope exists for extending the method to include internal standard element/isotope spiking, particularly where integrated XRF analysis is not available to characteris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the fused lithium borate glasses prior to LA-ICP-MS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节理裂隙岩体弹塑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托  余天堂 《岩土力学》2003,24(2):270-272
提出一种节理裂隙岩体弹塑性模型,将结构划分为块体单元和缝单元,其中缝单元可以是实际节理裂隙,也可以是人为缝单元。以块体单元形心的刚体位移和块体的平均应变作为基本未知量。该模型能充分考虑节理裂隙材料和块体材料的本构关系,计算量不大,是一种位移不协调单元。该模型特别适合节理裂隙岩体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滑坡灾害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运用GIS等技术手段 ,集成相关模型对滑坡变形失稳危险性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进行有效的滑坡灾害分析的关键是采取适当的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通过对已有的基于GIS的分析模型的综合论述 ,对各种分析模型及模型单元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取得一些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5.
黄石狮子立山属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的一部分,为了更广泛地在本区寻找有一定经济意义的矿产。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找出本区成矿指示性元素,为指导本区进一步找矿。研究发现,本区土壤被测12种微量元素(As、Sb、Hg、Co、Sr、Pb、Ba、Mo、Cu、Ag、Zn、Ni)在区域断裂带上或附近出现异常,异常峰值高且宽度大。从其异常特征、异常组合和相关性的分析可知,As、Pb、Ag、Zn、Sb、Mo等元素是寻找本区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有效的指示性元素;而元素Sr、Ba是天青石、重晶石矿等非金属矿有效的指示性元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化元素量值的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进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深层次信息。本文通过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界河矿区内Au与Bi以外的其他元素基本不具相关性、Au的成矿经历了长期、多次的地质演化过程,揭示了矿区内仅Au独立成矿的内在原因。文中据元素的共生组合及相关性特征认为矿区内Bi可作为找金的近程指示元素,As可作为找金的远程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17.
以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对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13种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异常组合呈有规律的分布,高温元素异常组合分布在研究区西侧,而低温元素异常组合出现在研究区东侧。在以分形为主要手段确定异常下限后,认为在研究区东部,与中低温元素伴生的Au矿床找矿潜力较大。结合地质、物探以及已知矿点的信息,圈定多元素异常34处,划分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现代仪器测试全新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自2011年以来在三稀矿产实验测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离子相稀土单元素浸泡提取实验研究、稀土原产地Nd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示踪技术研究、离子吸附型稀土样品野外现场快速定性定量手持X射线荧光(XRF)分析研究成果。结果表明,采用25%硫酸铵浸泡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ICP- AES、ICP- MS)测定,可以清晰反映出各稀土元素的浸泡提取率;采用高精度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 ICP- MS)进行稀土矿石中Nd143/Nd144同位素比值测定,其比值差异可以示踪不同稀土矿石产地;通过精确测试分析不同产地稀土精矿样品中的稀土和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和数据分类分析,通过Y、Be和Bi三种元素含量的比较,可以判断稀土精矿来源;野外现场快速分析,20分钟可完成1件样品测试,不仅可定性判断是否为离子吸附型稀土,同时可定量各离子相稀土单元素含量,与室内精确分析结果符合性良好,可为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快速筛查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介绍了混合酸微波分解样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ICP- AES、ICP- MS)同时测定钨矿石、钼矿石、铌钽矿石中的多种稀有稀散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案。该方案的特点在于采用了耐氢氟酸体系,尤其对高含量W、Nb、Ta样品更具优势,否则易产生水解,导致测定结果系统偏低。同时梳理总结了我国常见三稀矿石地质样品的特点,针对不同矿种、不同矿床样品类型与基体特点,以及所测试元素种类的不同,研究建立了专门针对“稀有、稀散、稀土元素”现代仪器分析的10个全新的配套方法及其相应的技术指标(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可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而且为我国三稀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调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锂资源探测”和四川甲基卡等地找矿突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分析测定在环境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样品中元素含量一般较低,须选用科学合理的前处理技术和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检出限低的测定方法。本文针对植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无机元素分析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优势与不足进行评述。前处理方法主要根据样品和待测元素的性质进行选择:干法灰化所用试剂少、空白值低,但组织致密型的样品不易灰化完全、高温下易造成元素挥发损失;湿法消解样品消解较为完全,但试剂消耗大、空白值高、操作繁琐;微波消解可以防止部分易挥发元素损失,用酸量少、消解速度快,但称样量相对较小,不适于需要大称样量的样品分析。几乎所有针对元素分析的仪器分析技术都可以用于植物样品分析,主要根据仪器适用的元素、必要的干扰校正以及基体改进等方面进行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可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中40种以上的元素,高分辨质谱的检出限可达fg/m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适用于某些植物样品中含量较高的P、K、Na等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可分析元素达70余种,是普及程度最高的仪器分析技术之一;原子荧光光谱法与氢化物发生技术的联用,在元素含量较低的植物样品分析中技术优势更加明显;新兴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已被应用于植物样品分析,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可实现原位、在线、实时、多元素同时检测;其他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技术,满足了一些特定元素不能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的需求。当前主流分析技术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都存在着缺陷,固体进样技术将成为植物样品分析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基准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指标对比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高质量一致性地球化学基准数据和建立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平台,是持续监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本文通过对中国、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汞、镉、钨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和中国同一实验室间隔15年两次分析数据对比发现:镉元素在不同实验室和同一实验室间隔15年分析的数据是一致的(相关系数0.96),汞元素一致性较差(相关系数0.74),钨元素不具有可比性(相关系数0.56)。镉元素分析结果的高度一致是因为分析方法相同的和检出限相近;汞元素一致性较差,特别是低含量汞存在显著差异,是因为分析方法不同和检出限不同;钨元素在不同实验室不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实验室分析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变化量必须大于野外采样误差(REsmpl)和实验室重复样误差(RDlab)之和(RCenv>REsmpl+RDlab),才能确认观测点发生了环境显著变化。因此,必须将采样误差和实验室分析误差降到最低。本文提出实验室分析的6点基本要求:①原始样品过10目筛,使用无污染加工到粒度小于200目;②使用成熟的多方法分析71种元素+其他指标,其中主量组分以玻璃熔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分析为主,微量元素以四酸分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为主要分析技术,配合其他特殊分析方法;③分析检出限必须低于地壳克拉克值,报出率不低于90%;④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具有涵盖所有分析元素的认定值;⑤实验室重复样分析相对误差含量小于3倍检出限RD≤40%,大于3倍检出限RD≤20%,主量元素、铁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重复样分析相对误差RD≤20%;⑥主量组分S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TiO2、P2O5、H2O^+(结晶水)、有机碳、CO2、SO2等15项,或SiO2、Al2O3、Fe2O3、FeO、MnO、MgO、CaO、Na2O、K2O、TiO2、P2O5、LOI(烧失量)等12项加和为99.3%~1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