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境外土地征用赔偿制度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明 《国土资源》2003,(10):52-54
土地征用赔偿是世界主要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三个基本要件之一。这是在公权对私权侵害的必要赔偿。任何国家都规定了赔偿制度,区别之处在于被征用人所得到的是“公平赔偿”还是“适当赔偿”。具体体现在赔偿程序、赔偿方式、赔偿标准和确定的方法、赔偿支付时间、纠纷之间处理方面。这反映了对私人财产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目前绝大部分土地属于国有或公有,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通过土地征用最终转为国有或公有的。土地征用制度是新加坡土地国有化的一种手段,而土地征用赔偿是土地征用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赔偿是世界多数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三个基本要件之一。这是公权对私权侵害的必要赔偿。任何国家都规定了赔偿制度,区别之处在于被征用人所得到的是“公平赔偿”还是“适当赔偿”。具体体现在赔偿程序、赔偿方式、赔偿标准和确定的方法、赔偿支付时间、处理纠纷等方面。这反映了对私人财产保护的力度。 从理论上讲,土地征用是为公征用土地的一种方法,其处理是政府一方的单独行为,因此是行政处理的一种。在过去的君主时代,君主对于私人财产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任意没收剥夺,既不考虑公共需要,又不会给私人补偿。自法国大革命后…  相似文献   

4.
在农民集体土地(以下简称农地)征用中,首先涉及到的一个相当普遍的提法是:农地的产权完全归农民所有;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这种权利不应当被剥夺。应当明确,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的所有权是属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从而,在提到农地产权时,首先就应当明确农地的集体所有权,而不应当超越这一层次而强调“农地产权完全归农民所有”,以免产生误解甚至误导,进而把农地产权问题人为地复杂化。当然,我国农地集体所有制的本质为“共同共有制”,这意味着农村集体经济的每一个成员都平等地拥有一份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5.
中外土地征用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青 《国土资源》2004,(1):50-5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逐渐紧张,土地利用中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日益增多,同时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当公共利益需要利用特定土地时,这种无弹性需求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或其他途径来实现,唯有通过强制措施使这类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建立了土地征用制度。现在世界各国(地区)都在其相关法律中制定  相似文献   

6.
农地征用要引入市场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转变为建设用地,随之而来的是土地问题和“三农”问题,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的锐减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的增加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与现行的征地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农地征用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改革农地征用制度的关键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土地(耕地)的占用也越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我国当今土地征用制度所存在的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分配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做了介绍,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强制取得相对人土地权利并给予合理补偿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世界各国的土地征用制度无一例外的规定了土地征用的先行前提是公共利益的潜在需要,其主观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福利的增长,但“公共利益”这一概念,本身是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主体所处的利益立场不同,对其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是国家为了公共目的强制取得原土地权利人的土地权并给予合理补偿的行为。作为现代国家对私人财产权最严厉的制约,为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的利益,政府的土地征用必须具有正当性,即征用目的的正当性、征用补偿的正当性和征用程序的正当性。市场利益驱动常常导致基础设施不足、公共空间不足、自然环境保护不足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土地功能发展的干预,都需要有效的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0.
阐述土地征用中征用人与权利人之间的争议是行政争议,两者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有些地方用解决城市房屋拆迁争议的程序和方式解决土地征用中地上附属物补偿、安置的争议,本文认为这是混淆了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限,应予纠正,并提出在立法中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宪法修正案将征地制度区分为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但是,没有对土地征用的适用情况和程序做出规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故需要重新构建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用的情况应该有两种:一是公共利益的需要,二是紧急状态。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况,就可适用土地征用。另外,这两种情况应该适用两种不同的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征用制度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制度框架,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飞跃。它是以农用地的植物生产力为理论基础,核定征用土地年产值,再参照当地农民收人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补偿安置倍数,形成土地征用年产值倍数补偿安置模式。土地越肥沃,人均耕地越多,土地补偿安置额越高是这  相似文献   

13.
赵松 《国土资源》2007,(8):48-51
越南,作为与我国社会制度基本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类似、区域位置毗邻的发展中国家,越南的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征地"政策,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征地范围过宽。从实践来看,“滥用”征地权现象十分普遍,所有项目凡涉及占用集体土地,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一律动用国家征地权。  相似文献   

15.
16.
对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地,农民和涉农系统职工对土地被征用现象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土地征用权失之于宽;二是征地补偿缺乏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补偿费偏低且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原土地使用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许多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生活出路缺乏足够的保障。因此,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土地征用制度已变得日益迫切。笔者试图分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下征地补偿标准和征地补偿机理,探寻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土地(耕地)的占用也越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我国当今土地征用制度所存在的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分配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做了介绍,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绍兴县现有耕地40.9万亩,人口71万。目前,全县已有被征地农民约17万人,其中30%左右的劳动力尚未成为产业工人。发展就是为群众谋得利益,对前进中碰到的问题,必须以发展的观念。改革的思路加以解决。基于这样的思考,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问题,县委做出了《关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大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区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城区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愈发显现。同时城区内大片旧城区和城中村的改造,影响着城市化能否顺利实施,为了破解这一城市发展难题,青岛市国土部门创新思路,探索实施新的城中村土地征用(收)办法,全方位保障被拆迁群众的利益,推动了城市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行《宪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及土地管理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我国土地征用权的规范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土地征用权的适用对象、土地征用权的运行条件、土地征用权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