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对海洋聚球藻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分布的系统认识,为海洋聚球藻的生态演替及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述了海洋聚球藻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演替特征。【结果】海洋聚球藻各亚型呈现出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营养盐、海流及光强等。【结论】在环境要素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各类群间相互作用及海洋动力过程对聚球藻的影响及机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基于2016年和2014年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Cu、Pb、Zn、Cd、Cr、Hg、As重金属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同时结合同步调查得到的总有机碳(TOC)参数,应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调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博贺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Zn、Cd、Pb、As、Hg含量均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95%站位的Cu、Cr满足国家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HgCuAsZnCd,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影响程度依次为HgCdAsPbCuCrZn,TOC与重金属Hg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而与Cu、Zn、Cr无相关性。【结论】该海域Hg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降解,Cu、Zn、Cr具有相近来源,主要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Cd、Pb、As来源为人类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染以及有机质的降解。调查海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Hg为主要生态风险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3.
正浩瀚大海,4500米深处检测出微塑料污染;荒蛮南极,冰雪皑皑之境惊现微塑料物质;品味海鲜,一串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这不是奇闻杂谈,而是科学家们近年来通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得到的微塑料污染状况"体检"报告。目前,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四大全球环境问题之一,被联合国列为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中发挥着大国的积极作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海洋生态适宜性的评价方法,为优化海域开发利用空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基准。【方法】建立以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为基础的海域开发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权重,并以青岛近岸海域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评价了青岛市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的生态适宜性程度。【结果】青岛近岸部分海域的生境质量较差,生态脆弱性指数较高,海域开发利用的生态适宜性较低。【结论】结合规划约束限制条件,得出生态适宜性程度不同的空间分布,为优化青岛海洋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质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方法】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监测指标和《国家海水水质标准》,运用PCA法,构建近海水质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四类水质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结果】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利用该评价模型开展示范应用研究,计算并绘制水质质量F值的空间分布和平面分布,筛查出污染的关键区域和指标,九龙江口水质质量综合指数F值区间为-1.875~2.570,以三类或四类为主。【结论】评价结果较好反映了九龙江口水质环境实际情况,水质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可为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重金属元素镉Cd和铜Cu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总结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为开展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害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以毒理实验中常用的重金属镉和铜为代表,总结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理研究的常用测试指标,归纳了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作用机制概括为:1)重金属替换与其结构相似的作为酶辅助因子的金属元素,使浮游植物体内某些酶失活;2)重金属直接或间接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使浮游植物受到氧化胁迫;3)重金属与生物大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亲和性高而结合,阻断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结论】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因浮游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今后相关研究中需更加关注重金属在多种海洋浮游植物共存环境下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理解重金属对海洋浮游植物的致毒机理。  相似文献   

7.
信息在线     
我国最大规模海洋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日前已全面启动,专项的实施将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减灾防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专项包括近海海洋综合调查、近海海洋综合评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三项基本内容,是新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摸清海洋“家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初步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更新近海海洋环境、海洋灾害、海洋可再生资源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基本掌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和资源“家底”,以及海洋开发利用状况、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和掌握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海洋提供的支撑和保障条件,包括海洋可提供的承载能力、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基础状况、海洋可持续利用能力以及海洋为解决粮食、水资源、能源等问题可提供的潜力。从2004年到2009年实施的专项调查初步计划投入经费近20亿元,调查范围将涉及67.6万平方公里的我国内水、领海和部分领海毗连海域。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执法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海洋环境执法现状令人堪忧,呈现出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如海洋环境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执法队伍缺少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保障支撑、海洋倾废船舶监管困难、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等,对此,笔者在分析探讨广西海洋环境执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一、广西海洋环境的现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物种鉴定中的作用,为海洋弧菌多样性研究以及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弧菌分类学研究成果,阐述16S rRNA基因、管家基因和毒力基因等相关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鉴定与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结果】16S rRNA基因和功能基因可用于海洋弧菌的分类学及其快速检测鉴定的研究,对致病性弧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在海洋弧菌菌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海洋弧菌种间分类的准确性,对海洋弧菌的多样性研究以及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探索新型功能基因在海洋弧菌分类学研究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三大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水体微塑料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1月对海南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污染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与结论】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河口表层水体微塑料丰度范围分别介于0.16~1.27、0.25~0.70、0.19~0.82 m-3之间,平均丰度在0.42~0.47 m-3之间,微塑料成分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酯纤维(PES)、聚苯乙烯(PS)占主导。其中,南渡江、昌化江河口区主要以粒径范围在0.5~3.0 mm的碎片状和纤维状的微塑料丰度居高,占比分别为73.3%和78.2%,而万泉河以粒径范围在2.0~5.0 mm的碎片状和纤维状微塑料为主,占比为54.8%。随入海河口区的岸线距离增加,微塑料丰度均呈现为从河口到近岸海域递减的趋势,各站位丰度有所降低并呈现明显差异。与国内外入海河口相比,本研究区域的微塑料丰度整体处于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海洋倾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现状 ,分析了海洋倾倒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文章还提出通过高新技术把疏浚泥迅速转化为再生资源进行利用和污染土无害化处理技术 ,从根本上减少疏浚泥海洋倾倒的数量和缓减海洋倾倒区紧张的状况 ,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术界已经注意到,各种环境问题中,海洋环境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棘手的原因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更多的则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将社会学引入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阶段,日本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在海洋观教育的基本脉络之下,分成海岸带、"森林?河流?海洋的共生"、潮间带、海洋漂浮垃圾等专题研究动向,而这些研究动向之所以形成又是与日本海洋立国的需要有着必然的联系与规律。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是21世纪一个热点领域,有必要引进海洋国家日本关于多元化海洋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观念和研究模式,在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的海洋环境社会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深了解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渔业生物学和渔业海洋学,为后期的研究以及对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群体划分、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繁殖习性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管理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大多数学者采用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为基础对日本鲭进行群体鉴别,利用遗传信息鉴别的研究较少。日本鲭太平洋群体寿命约为7、8龄,对马暖流群体约为6龄,不同群体生长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的成熟比例受成长变化的影响,各群体有不同的洄游路径。海洋环境和气候对日本鲭的资源变动和渔场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渔场变迁受黑潮影响显著。日本评估的对马暖流群体的资源量被严重低估,其管理方案不符合我国国情。【结论】为可持续开发和合理利用日本鲭资源,需要加强对日本鲭分子遗传学的分析,研究"黑潮大弯曲"对日本鲭渔场具体的影响机制,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因子和气候变化对产卵群体和渔场的影响以及结合国情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倾废历史与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海洋倾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现状,分析了海洋倾倒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文章还提出通过高新技术把疏浚泥迅速转化为再生资源进行利用和污染土无害化处理技术,从根本上减少疏浚泥海洋倾倒的数量和缓减海洋倾倒区紧张的状况,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夏季珠江口水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方法】基于珠江口水域2006-2010年夏季水文水质多要素观测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水文泥沙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的驱动作用,评价该水域富营养化状况并阐明其主要环境问题。【结果】珠江口水域环境因子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营养盐(氮、磷等)和悬浮泥沙均表现为由口门向口外递减,而盐度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无机氮以硝氮为主,亚硝氮次之,氨氮含量最低。【结论】径流输入、盐淡水混合稀释作用和悬浮泥沙的吸附/解吸作用共同影响着氮、磷营养盐的分布。氮磷比值分析说明,珠江口浮游植物生长主要表现为潜在性的磷限制。珠江口水域海洋环境重度及严重富营养化(E 5)主要集中在口门至内伶仃岛海域,主要环境问题为水质污染,且氮、磷营养盐和溶解氧为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确高效分离红树林等海洋环境中产脂肽芽孢杆菌。【方法】将前期从红树林环境筛出具有抗菌活性的12株芽孢菌株作为研究菌株,采用溶血活性及排油作用对其中的可能产脂肽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并基于脂肽合成酶基因PCR扩增法对脂肽合成酶基因携带菌复筛,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所产脂肽进行鉴定。【结果】初步发现6株芽孢杆菌具有溶血活性,其中HY-5、HY-4和HN-9这3株具有排油能力,油层透明圈的直径分别为45、32和3 mm。PCR扩增检测到HY-5含有iturin、surfactin和bacillomycin D合成酶基因,HY-4含有iturin、surfactin合成酶基因,HN-9含有iturin合成酶基因。TOF-MS检测到HY-5和HY-4的发酵液含surfactin、iturin和bacillomycin 3种脂肽,HN-9的发酵液只含iturin。【结论】基于PCR与TOF-MS为核心的级联技术,建立一种海洋源脂肽产生菌快速筛选以及脂肽谱快速鉴定的方法,解决海洋源芽孢杆菌在常规培养基难合成脂肽造成的漏筛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文章通过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关于加速海洋监测高技术研发、建设“南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区”的建议和方案,旨在发挥海洋环境监测在保护海洋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湄洲湾海域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测定湄洲湾海域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等5种贝类中的Pb、Cd、无机As、Cr、Hg、Cu含量,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5种贝类的健康风险。【结果】Hg与Cu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23,其他各元素间相关性则无统计学意义;Pb、Cd、无机As、Cr、Hg、Cu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5种贝类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28~0.35;5种贝类的复合目标危害系数TTHQ值为0.370~0.532,均小于1。【结论】湄洲湾海域5种贝类均未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宿主菌密度和感染复数对海洋蛭弧菌捕食弧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ouA(下称"zouA")为宿主,通过海水共培养实验研究海洋蛭弧菌菌株DA5(下称"DA5")在初始宿主密度10~3~10~8 cfu/mL下24 h的生长,评估低感染复数和高感染复数下DA5对zouA 10 d的生物控制效果。【结果】DA5捕食所需最低zouA密度约为5×10~5 cfu/mL;在zouA密度≥10~6 cfu/mL时,DA5方对其发挥控制效应,且感染复数越高捕食效率越高,即使感染复数低至0.001,一定时间后DA5亦可有效控制zouA数量。而当初始zouA密度低至10~4 cfu/mL时,DA5需在感染复数≥100条件下方可显著控制zouA。【结论】宿主密度与感染复数均影响海洋蛭弧菌DA5对溶藻弧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快速、准确地选出海洋短波组网通信的可通频率。【方法】在现有信道设备具有全频段信号捕获与接收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以实时频率质量探测结果和网络连通性为选频依据,设计一种全网节点参与的短波全频段自动选频方案。【结果】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可以高效地为所有参与组网的节点选出可用的频率。【结论】该方案可有效解决海洋短波组网通信系统的选频问题,确保短波通信在船舶远洋航行、海洋石油开采以及海难救灾抢险等工作中能够稳定的发挥信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