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卡尔曼滤波方法在跨断层测量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在统计回归法的基础上,将回归法与卡尔曼滤波结合起来建立了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滤波时不仅考虑断层活动的随机性,也顾及各环境因子对测值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用迭代法求得动态噪声方差。本文系统地推导和建立了单测线(水准或基线)、双测线水准、双测线基线及双基线双水准的函数模型。可连续和实时地对跨断层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处理,不仅求得各时刻的高差或基线长度的滤波值,还可求得断层在垂直升降和水平错动方向上的各时刻变化速率,以及各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跨断层位移测量与局部断层活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跨断层微量位移测量,目的在于了解断层的活动方式。对一些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断层附近的一定范围内,其跨断层点位间的相对位移,主要是断层两盘相对运动造成的,而介质应变在这一局部区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通过测量资料分析断层的运动,一般可以把两盘作为不变形的刚体处理。同时,由于断层的活动往往表现为两侧块体沿断层面的相对滑  相似文献   

3.
以合肥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数据,结合地区小震释放能量,分析历史测量资料在地震期间的变化,并研究辅助资料对测量资料的影响,得出:①降水可能造成敏感地块的断层形变异常,但在区域应力作用断层到一定强度时,断层形变异常仍具有一定前兆意义;②安徽地区小震释放能量与合肥地震台断层形变存在一定相关性,断层活动连续几个月持续拉张或挤压,...  相似文献   

4.
地形变观测是利用大地测量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以较高的精度获得我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的信息,其中最具有我国特点的,就是跨断层测量。多年来大量断层活动规律性的观测与研究,充分显示,跨断层测量连续观测资料不仅为地震前兆的发现提供了有价值的论据,而且为断层微动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丰实的资料和动态图象。此外,在时间上填补了大面积形变复测周期过长的空档,而在空间上弥补了形变台站覆盖面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应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对北京地区断层的话动性作了初步分析,表明一些跨主要断层所布设的短基线、短水准观测成果,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错动,而不跨断层的测量结果则显示无错动或错动很少;不同断层的不同部位,其活动性则有相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鲜水河断裂带在虾拉沱附近的现今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培基 《地震地质》1989,11(3):55-63
本文利用虾拉沱跨断层测量资料,通过必要的数学处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在该处的总体活动趋势和年周期变化,研究了断层活动在主破裂带及其两侧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一个该处断层活动模型  相似文献   

7.
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资料的分析研究,系统地提取测区内外5.5级以上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前兆异常特征,并作详细的整理、分析,综合得出监测区及附近中短期强震预测指标及预报方法。其结果显示: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大多在震前1~3年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形式以断层活动停滞、反向、突跳为主,震前半年左右异常发育至最高,临震前有明显回落,其前兆意义较为明确;水平形变测量的预测成功率高于垂直形变测量。  相似文献   

8.
形变测量预报方法及效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川西历年跨断层测量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给出判别形变异常的指标。采用统一的评分原则计算各种处理方法的预测成功率。结合震例,应用信息合成方法,给出判定地震震级和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对跨断层流动测量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实际震例,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识别形变异常,进行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滨海附近地区GPS和断层形变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环勃海及华北部分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1992年至1995年首都圈两期GPS测量资料处理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比较,二者所显示的地壳活动趋势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因观测时段的不一致而引起;在同时段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因测点和断层空间分布差异的存在,有44.8%的流动资料难以判定其与GPS资料的一致性,但在可判定的33项资料中,有89%是一致的,证明二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ARCGIS软件提取大别山东麓跨郯庐断裂带的河流及其纵剖面,并进行河流分级,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研究不同级别河流跨断层的平面形态特征与纵剖面特征。研究发现:大别山东麓各级河流均无规律性变形,大多数河流纵剖面跨断层处不存在断层陡坎,河流T1级阶地跨断层连续分布无变形迹象,这些特征反映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调查了多个断裂露头,其中桐城挂车河基岩断层及太湖殷家上屋基岩断层中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507±142)ka BP、(826±99)ka BP,综合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特征、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及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大别山东麓郯庐断裂带在中更新世存在活动,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  相似文献   

12.
许寿椿  蒋承恩 《地震学报》1984,6(3):294-303
本文首先给出了北京地区若干跨断层位移测量结果的年周期变化.而后,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温度变化引起的跨断层位移测量结果的年周期变化.计算得到的应变量与野外观测大体一致.结果表明,在地壳介质不均一条件下,地表温度变化足以引起已观测到的种种复杂现象,诸如:存在两类基线,一类是当地表温度升高时增长;另一类是当地表温度升高时缩短.同时,存在两类水准变化,一类是断层热胀系数大的一盘,当地表温度上升时抬升;另一类则相反等等.一般说来,地壳介质是不均一的,因而温度对跨断层位移测量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对 70年代以来的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进行了分区研究。按构造单元将华北地区的跨断层测量台站或测点分为五组 :山西带、郯庐带、阴山 -燕山带西段、阴山 -燕山带东段和首都圈。对 80项实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断层垂直活动平均年速率为 0 335mm/a ,但各分区之间的断层活动速率值相差很大。山西断陷带的断层形变速率最高 ,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活动块体边界 ;其它构造带的断层形变速率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短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短程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采用高精度光电测距仪是较好的选择,就目前的测量技术与作业方法而言,徕卡测量机器人TM50无论在测量精度还是作业速度上都具有很好的表现。通过两个跨断层场地的实例展现了TM50在跨断层水平位移测量中的应用,并对多周期实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垂直形变近40年的资料和水平形变近32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跨断层形变的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根据数据序列走势,变化速率的不同可分为6个阶段;②水库施工对跨断层形变有一定的影响,水库蓄水对跨断层形变有显著的影响;③水库蓄水达到正常库容量后的新平衡状态下,跨断层形变速率变化几乎是无干扰背景下变化速率的2倍;④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对跨断层形变趋势性转折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川滇断块东界中段地区现代地壳形变和断裂现今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权秩亏动态平差方法和变形分析方法,对川滇菱形断块及其附近的精密水准资料,测角、测边资料进行系统计算处理,并结合跨断层短水准、动态蠕变测量资料处理结果,论述了该区域的地壳形变特征和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葛培基 《地震学报》1983,5(2):226-233
在四川鲜水河断裂带上的炉霍和道孚两地,分别于1973年和1981年发生了7.9级和6.9级地震,本文根据该断裂带上六处跨地震主破裂面和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场的多年形变测量资料,分析了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并对运用跨断层形变测最手段与地震预报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万永魁  刘峡  万永革  李媛  王雷 《地震学报》2018,40(4):471-480
本文利用唐山地震台1978—2016年跨断层定点形变资料探究唐山地震台所跨断层的浅层倾向和倾角。首先,对形变资料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消除原始观测数据中的非构造信息;其次,对数据精度进行评价,得出1997—2016年滤波后的形变数据年累计残差普遍较小、精度较高;最后,采用精度较高的形变数据计算SE和NW两倾向不同倾角下基线与水准和的累计残差分布,进而获取断层的浅层倾向和倾角。结果显示,依据跨断层定点形变资料获得唐山地震台所跨断层的浅层倾向为SE,倾角为89°,该结果与前人探槽剖面中断层产状相一致,反映出本文提出的基于长期跨断层定点形变资料通过数字滤波、数据精度评价来获取断裂浅层倾向和倾角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但本文所得反演结果与唐山地震台目前采用的断层倾向NW、倾角72°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2,22(2):88-93
分析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跨断层基线测量资料, 研究了唐山、大同及张北地震前后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震前在震中外围存在显著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监测断层水平活动是地震预测的有效手段; 同一测点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具有相似性特征; 唐山地震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具有断层预位移性质。  相似文献   

20.
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振考  陈兵 《中国地震》1996,12(4):358-366
本文在系统整理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变类型的划分,探讨了不同类型形变所反映的断层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