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河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南省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论述了河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标和战略行动要素。根据森林资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提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循环林—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礼旦 《自然资源》1994,12(2):62-69
本文从探讨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概念和基本规律出发,提出了生态经济力与生态经济关系相适应是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基本规律。进而在分析常规林业的森林经营模式的弊端基础上,并根据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循环林是森林资源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并对循环林的类型,调整方法和经营要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分析了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并从西藏农业生产特点出发,通过西藏农业生产的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以探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经济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森林资源现状与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衡芽 《自然资源》1997,16(4):34-39
森要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会持续发展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以及我国森林资源持续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构建西藏──南亚边境贸易的优势、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西藏与南亚同处一个地缘经济板块,两地的经贸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的进程中,选择发展符合西藏区情的边境贸易,制定合作谋略,妥善处理西藏与南亚诸国的多边关系,十分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现有灾异史料所覆盖时段(1803-1958年)西藏水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指出:①1803-1958年,西藏水灾发生(县)次数波动比较大;19世纪40-80年代为西藏的水灾多发期;1924、1954年为严重水灾发生年;②西藏水灾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地区。其中,日喀则、山南地区的水灾(县)次最多,其次为拉萨市、林芝地区,昌都、阿里、那曲地区则水灾发生相对较少;③高强度的持续降水为西藏水灾发生的关键诱导因子,河流暴涨、漫溢、改道为重要媒体,山崩、雪崩、山洪及泥石流等要素为特定地貌条件下的主要致灾因子,雹灾、地水上涌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致灾因子;④19世纪40-80年代西藏气候湿润。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和影响林业发展的问题,并试用区域非均衡理论对发达国家的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发展战略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治区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与粮食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键  李祥妹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4,22(3):286-291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700户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西藏居民食品消费中肉类、奶类所占比重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直接粮食消费仅269.02k,粮食消费以内地粮食为主,本地粮食在居民生活中的直接消费比重平均为42.54%;人均间接消费粮食46.02k,占粮食消费总量的13.35%,间接消费以饲料用粮为主。根据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保证居民生活的基本营养,运用SEI模型分析了全区粮食供求关系,对西藏2005—2020年的粮食需求状况进行了预测。并建议西藏未来粮食政策应立足西藏实际,以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总体发展为总目标,大力发展有西藏特色的优质青稞生产,促进全区与内地之间的互补,在本区内不宜大力强调区域粮食自给。基于此,并提出了相应的粮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广西森林资源的现状,以及对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根据目前广西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藏真菌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1987—1994年的实地调查和有关文献统计表明,西藏目前有大型子羹菌9科28属70种.其中只有如虫草等极少数种类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有着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已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12%,提高到今天的18.21%,但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国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12.
西藏色季拉山水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国辉  黄界 《山地学报》2001,19(5):478-480
色季拉山林区是西藏主要的林区之一,生态环境特殊。采用定位观测和小集水区技术研究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降雨、穿透水、树杆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山涧溪流与尼洋河流水的各种化学物质及迁移特征。为研究西藏主要的环境变化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6,(5):45-46
日前记在黑龙江省森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黑龙江国有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严重,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相似文献   

14.
圣地拉萨──西藏见闻之一吕志贵波音737飞机象只翩翩的大鸟,稳稳地停在贡嘎机场,渴慕已久的拉萨终于到了。到西藏青年报援藏的我迅速地从机舱里钻出,啊,蔚蓝的天空清澈得如同水洗一般,几朵蓬松、柔软的云团在蓝汪汪的“水”里飘呀飘,连白白的云彩丝儿都看得清清...  相似文献   

15.
西藏山地半淋溶土壤分布与大骨节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西藏大骨节病县与非病县山地耕型褐土和灰褐土各土壤亚类的对比分析表明,山地褐土和灰褐土环境是西藏大骨节病主要土壤类型。其中大骨节病县有3.2万公顷耕种褐土,占全部耕种褐土的89.4%,而非病县仅0.4万公顷,占10.6%;同样,近3.9万公顷的耕种灰褐土分布在病县,占全部耕种灰褐土的97.4%,而非病县仅0.1万公顷,占2.6%。相似的半淋溶耕型土壤环境,雅鲁藏布江南岸多为非病区,北岸多为病区,可能与北岸念青唐古拉山和南岸喜马拉雅山的岩性和成土物质来源差异有关。同时土壤水土流失也可能是影响大骨节病分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为病区,而非病区多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因此系统研究西藏典型大骨节病区的土壤分异及其土壤侵蚀程度的差异对探讨未来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与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发展落后,但在新的时期,它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来自多方面的动力;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西藏城镇发展的积极影响及今后发展中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今后城镇发展中应壮大核心城市拉萨及副中心城市日喀则的综合实力,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应以县城和边贸口岸为主,并重视农牧区的合理集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指出民族宗教问题是科索沃危机产生的诱因,认为西藏问题与科索沃问题有其相似性,是我国周边安全中的最大隐患。文章同时深入阐明了西藏的地缘局势及西藏中印边界问题、主权问题、人权问题等当代西藏地缘政治中的焦点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处理西藏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从回顾建国以来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历程入手,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森林采伐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工业用材和燃料、薪柴是导致高森林采伐率主要因素;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森林资源消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郑石平 《地理教学》2007,(1):I0001-I0004
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堡——雍布拉康;西藏黄教首寺甘丹寺;西藏江孜宗山遗址和白居寺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名属于藏语词汇的一部分,数量庞大,无论形式结构还是语词意义都有其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