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气层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屑砂岩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四段分布特别广,几乎每个构造、每口井都能见到。岩石大部分致密,目前只在局部井段见到孔隙发育能成为有效储集层。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及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对丰谷地区钙屑砂岩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丰谷地区钙屑砂岩气层单层砂体厚度大,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方解石胶结物含量低,次生孔隙发育,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粒间孔。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三叠统马鞍塘组、须家河组三段、须家河组四中亚段烃源岩。本区钙屑砂岩气层与所经历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属于成岩圈闭型气层。丰谷地区钙屑砂岩气层的形成过程对于勘探类似岩性气藏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堡地区东营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孔低渗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强。本文采用实验室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程序,针对油田钻井和注水开发实际工作条件,进行了多种储层敏感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中孔低渗储集层在钻探过程中水敏和盐敏性突出,应针对特定井区的储层渗透性计算泥浆滤液浸入深度,对钻井施工进度提出要求;低渗透层泥浆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应减少泥浆浸泡时间,选用高效射孔弹,解除泥浆污染。  相似文献   

3.
泥页岩孔隙特征是页岩气藏储集能力及可开采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瑶科一井延长组泥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手段,对延长组各段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内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其中黏土矿物粒间孔最发育,有机孔基本不发育。延长组不同段的纳米孔隙发育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长9段微孔含量相对较高,BET比表面积较大,长8段中孔比例较高,孔隙形态都以管状孔和平行壁的狭缝状孔为主;长7段有最大的宏孔比例和最小的微孔比例,比表面积最小,孔隙含有相对较多的封闭型孔,还有一端或两端开口的楔V型孔;长6段孔隙比例、比表面积大小介于其他各段之间,以平行板状的狭缝型孔隙为主。黏土矿物含量、石英含量是控制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而孔隙总体积、比表面积与TOC含量基本呈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孔隙中的残留烃对孔隙的堵塞作用,抽提后可以发现样品孔隙总体积、比表面积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孔隙性生物碎屑灰岩是中东地区主要储层类型之一,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差异显著且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等特征.成岩作用是造成上述特征的重要原因,成岩相研究是综合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的重要方法.针对伊拉克H油田上白垩统Hartha组缓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开展了岩心成岩作用表征、成岩相划分及孔喉特征分析、成岩相测井响应及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和孔隙图像分析等资料,对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沉积和成岩两方面对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粒度偏细,分选中等偏差; 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为主中孔中渗为辅,孔隙类型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平均孔径为37.53 μm,喉道主要为可变端面的收缩部分,其次为片状和弯片状喉道,平均喉道半径为10.25 μm,孔喉配位数主要为3,分选性好。沉积作用是高邮凹陷永安地区戴南组一段砂岩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之一,水动力强分选程度高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砂岩粒度大分选好,储层物性好; 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对储层物性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孔隙空间变小,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在2 500~2 700 m和2 850~2 950 m处形成了明显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6.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现今埋深超过3 800 m,处于中成岩B期,客观评价恩平组下段的勘探潜力及有利目标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前提。通过大量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划分了恩平凹陷恩平组的成岩序列,找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成岩作用,认为压实作用是孔喉衰减的主导因素,有机酸性流体溶蚀作用是孔隙度局部回升的主要原因。根据恩平凹陷埋藏史、地热史、成岩过程分析建立了恩平组的孔隙度演化模式,在关键时期恩平组下段处于中成岩A期的晚期,该时期的古孔隙度平均值约10%,孔喉已经比较细小,不利于酸性流体的改造和油气的大量充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沉积相、成岩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平组下段储层进行了动态评价,处于凹陷南斜坡的PY14 5 1井附近地区压实较弱,物性较好,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带,其它地区成岩强度较高,只能作为天然气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发育大量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利用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一段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压汞与岩石物性测试等方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岩心观察,从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储层的空间类型等方面对各类岩石的物性、孔隙类型进行了分析,精细表征了沙一段储层微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东辛地区沙一段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均为研究区的有利储层,储层物性碳酸盐岩优于碎屑岩,储层物性的优劣表现为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含砾粗砂岩粉细砂岩;碎屑岩内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以发育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为主;沙一段储层具有沉积作用主控、成岩作用改造、断裂体系促进储层物性的特点,受下伏深层烃源岩生烃转化的影响,沙一段深层储集岩体更容易受溶蚀作用影响,形成含油性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8.
致密油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现有的单一实验技术无法将其全孔径进行有效表征。在分析目前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综合研究了陕北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通过联合压汞法,探讨了致密油联通孔隙的孔径大小及分布特征,细分了孔喉类型。结果表明,高压压汞表征的孔喉半径分布在0.003 6~40μm,大于1μm的样品占比约12.5%;恒速压汞表征的孔隙半径分布在80~300μm,喉道半径分布范围为0.12~10μm。全孔径曲线表征孔径分布在0.003 6~300μm,二者重叠区域分布在0.12~40μm,结合全孔径分布频率,探索性的将定边地区长7段的储集空间孔喉类型划分为8个区域,最终认为研究区目的层多集中发育中孔、大孔、纳米级孔喉及微—细喉道。这将为致密油储层孔喉大小及储集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手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扬子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典型钻孔剖面,通过对代表性样品TOC含量、矿物组成、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孔隙特征等测试分析,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特征、沉积环境以及孔隙发育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为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气的勘探提供参考。黔北地区牛蹄塘组中、下段发育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平均值为2.53%,TOC含量大于2.0%的富有机质页岩累积厚度约80 m。对氧化-还原环境敏感参数U/Th、Mo/Al和U/Al的研究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强还原性的沉积环境。牛蹄塘组中段富含黏土矿物的中等TOC含量页岩段较底部贫黏土矿物的高TOC含量页岩段孔体积和孔比表面积更高,有机质孔发育更好,可能与剖面下段排烃效率较高有关。富含黏土矿物的中等TOC含量页岩黏土矿物粒间孔较为发育,为生烃期原油或者运移沥青提供了一定的储集空间,并在更高热演化条件下二次裂解成气产生有机质孔。牛蹄塘组中段中等TOC含量页岩段较底部的高TOC含量页岩段为更有利的页岩气富集层段。  相似文献   

10.
页岩非均质性直接决定了页岩的储层可改造性和含气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基础研究的内容之一。以湘鄂西Ld1井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岩石、显微薄片、地球化学和低温N2吸附-脱附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的非均质性。研究发现Ld1井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三大类,三大类页岩在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显微结构和构造、脆性以及微观孔隙类型等方面具有较强非均质性,沉积作用、后期成岩作用和陆源输入是影响页岩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硅质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脆性和孔渗条件好等成藏条件,是后期重点勘探开发层段,但通过FHH分形维数定量研究发现,硅质页岩段孔喉细小且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且联通性差,需要进行有效的储层改造才能够适应开采。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东区召51-统41井区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主要勘探层位是盒8段、山1段。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具有中一小孔喉、分选中等、排驱压力高和主贡献喉道小的特点;同时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依据相关的钻井资料,结合岩心、薄片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砂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得出: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等;研究区储层空间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晶间孔、岩屑溶孔等,属于近中孔-低渗型的储层;成岩作用是该区储层发育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铸体薄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物性分析等测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主要为灰色中细粒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其次为剩余原生粒间孔、原生孔隙等。储层具有排驱压力较高、配位数较高、孔喉半径小和孔喉分选性较差的孔隙结构特点,为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储层发育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复合控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它微相砂体。成岩作用过程主导储层物性变化,砂岩储集体中的原生储集空间因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而大幅降低,后期溶蚀作用产生较多的次生储集空间,尤其是长石的溶蚀极大改善了本区储层物性,导致储集体中溶蚀性次生孔隙为主要的储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分析、粒度分析、阴极发光、包裹体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简称为塔东南)地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东南地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该砂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后期的溶解及破裂作用总体较弱,但发育极为不均,局部发育层段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贡献较大。储层目前已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通过物性分析、薄片观察并结合相关理论公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塔东南地区侏罗系砂岩原始孔隙度为28.5%~36.2%,压实作用损失了9.5%~17.0%的孔隙度,胶结作用损失了12.6%的孔隙度,溶解作用贡献了1.5%的孔隙度。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今3%~14%、平均7.9%的孔隙度。  相似文献   

15.
徐燕红  杨香华  梅廉夫  王萌  王宁 《地球科学》2020,45(6):2172-2185
基于薄片鉴定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实验手段, 研究文昌A凹陷珠海组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 通过定量化分析, 评价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 实现成岩相预测及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三南断裂带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中、粗砂岩含量高; 6号断裂带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 细砂岩含量高.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 物性变化大, 纵向及平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2)机械压实造成珠海组原生粒间孔隙大量丧失; 含铁碳酸盐、自生伊利石、硅质胶结等使粒间孔进一步减少, 早期绿泥石则能抑制石英次生加大; 溶蚀作用使深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 研究区珠海组发育两个次生溶蚀带.成岩相预测结果表明, 发育厚层粗粒级砂岩的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的有利储集相带.(3)通过孔隙演化定量分析, 认为成岩作用对粗粒砂岩和细-中粒砂岩的孔隙度演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以重点钻井的岩芯样品和薄片的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X衍射、储层物性和压汞等化验资料的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平台地区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和磨圆中等-较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储层物性表现为以中孔-中渗为主,低孔-低渗为辅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好;原生粒间孔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约占70%,其次是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减少了路乐河组砂岩储层原始孔隙的31.8%和29.5%,是其物性条件变差的最主要因素。在成岩演化早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集岩的抗压实能力,有效抵御压实作用在成岩阶段早期对储集岩粒间孔隙的破坏;在成岩演化晚期阶段,碳酸盐胶结物又为溶蚀作用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形成部分次生溶蚀孔隙,对平台地区路乐河组储层的物性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一段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压、低产的特征。利用测井资料,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致密砂岩的岩性进行了识别,共识别出中—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两种岩性,结合三种孔隙度测井方法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预测,利用岩电实验资料,建立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胶结指数、饱和度指数、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获得了有效的饱和度评价参数,提高了饱和度的解释精度。并以压汞、相渗等岩芯分析资料进行了束缚水饱和度的解释,并采用多种交绘图技术,有效地识别了致密砂岩气层。该方法的特点是充分放大测井信息对天然气的响应特征,增强了气层和干层的判别差异。实践表明,上述方法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的符合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郝烃  何幼斌  王宁 《江苏地质》2019,43(1):86-96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对临南油田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特低—低渗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综合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认为: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主要受基准面旋回、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影响;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其他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则可改善储层物性;此外,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隙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府解家堡区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1段、太2段、山2段和千5段等多套致密砂岩储集层.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自下而上储层石英含量呈递减、岩屑和长石含量呈递增趋势.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最大孔隙半径总体偏小,孔隙中值半径较小,排驱压力中等,储层孔隙以小孔—微孔为主.本溪组海相障壁—潮坪沉积、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山西组三角洲沉积和石千峰组陆相辫状河沉积演化序列下,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自下而上降低,储层空间展布呈层多而薄、砂—泥—煤岩交互特征.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胶结、溶蚀作用为主,局部发育高岭石化和微裂缝.以沉积相带、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作为3个控制端元,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标准,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可划分为4个大类和10个亚类,优势相和强溶蚀、弱胶结作用下的Ⅰ类储层孔隙度大于8%,渗透率大于0.5 mD,是最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20.
榆林气田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集岩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平均孔隙度5.36%,平均渗透率4.58×10-3μm2,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物性分析等资料进行研究,认为山2段砂岩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粘土杂基的充填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晚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的破坏、次生孔隙的形成和次生孔隙的破坏三个阶段。各类次生孔隙占总孔隙度的55.3%,其中岩屑溶孔18.4%,粒间溶孔10.8%,晶间孔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