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点坝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分析是曲流河研究的难点,仅靠地震和测井资料难以解释清楚。关于复合点坝储层构型表征也较缺乏定量化指导标准。本研究选取了13条曲流河河段的260个复合点坝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参数分类统计,形成曲流河复合点坝地质知识库。将复合点坝分为4大类、25个亚类;将侧积体分为8大类、22个亚类。统计不同类型复合点坝和侧积体构型样式的分布概率关系。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定量分布概率关系,达到在资料较少情况下分析复合点坝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昌A凹陷珠海组属于低—特低渗储层,由于低渗储层砂岩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制约了油气田的产能及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应用测井资料、扫描电镜、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文昌A凹陷珠海组低渗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以原生剩余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次之,压实作用损失孔隙15.7%~23.6%,胶结作用损失孔隙4.2%~14.9%,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低渗特征的主控因素。沉积作用控制着储层的厚度、砂岩粒度和泥质含量,决定着储层原生孔隙大小,是控制储层低渗成因的基本因素。而溶蚀作用不是广泛发育,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开发程度加剧,中海油增储上产不断突破下限,越来越走向深层、低渗、深水和稠油.渤海海域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60%为稠油,开发难度大.影响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有油藏类型、含油饱和度、隔夹层、小断层等,其中隔夹层影响最大.D油田为辫状河沉积、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的厚层块状特超稠油油藏.针对D油田砾岩夹层薄、地震预测精...  相似文献   
4.
西江W油田珠江组储层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内部结构复杂,微相类型多样。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测井频谱旋回分析技术,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在西江W油田珠江组内部识别出5个长期和1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搭建了精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几何参数的统计和砂体发育规律的总结,在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把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样式划分为孤立型、侧叠型、双向迁移型和堆叠型4种。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储层构型叠置样式和演化规律,不同的中期基准面旋回位置发育不同的构型样式,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或下降晚期,砂体以堆叠和侧叠为主,而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或下降早期则以双向迁移型和孤立型为主。构型分析成果有效指导了H11层剩余油的挖潜,并为海上油田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
南堡地区东营组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中孔低渗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强。本文采用实验室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程序,针对油田钻井和注水开发实际工作条件,进行了多种储层敏感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中孔低渗储集层在钻探过程中水敏和盐敏性突出,应针对特定井区的储层渗透性计算泥浆滤液浸入深度,对钻井施工进度提出要求;低渗透层泥浆伤害后,渗透率难以恢复,应减少泥浆浸泡时间,选用高效射孔弹,解除泥浆污染。  相似文献   
6.
复合点坝侧积体定量成因分析是河流沉积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通过选取密西西比河下游段激光雷达数据,剖析复合点坝侧积体的内部特征,统计侧积体高程数据,发现其符合周期变化的特点。对高程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得到复合点坝侧积周期,将侧积周期与河道规模进行拟合,两者符合线性关系,拟合度高。深入分析后,认为侧积周期受河流的季节性洪泛周期控制。研究结论为侧积体定量成因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是在河流相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还不完善。河流相储层侧向突变快,非均质性强,在井距较大的条件下井间储层非均质性预测便成了关键性难题。通过测井和三维地震结合,采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以测井相型为桥梁,将地震波形特征转化为储层叠置特征,提高了储层平面分布非均质性描述的精细程度。研究表明:河流相储层典型的4种测井相型,对应4种地震响应特征,分别代表河流相储层的不同叠合模式。利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叠合模式砂体的分布。通过在已开发油田的应用,为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的差异影响储层渗流能力.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成像等资料,采用FIB—SEM三维成像技术,分析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受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等影响,形成晶间溶蚀孔、粒间孔和粒内孔等次生孔隙,为油气储存和运移提供重要的储集空间.茅口组孔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5种孔隙类型.主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晶间溶蚀孔—微裂缝;次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生物体腔溶孔.以亮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大孔数量多,但孔隙连通性差,非均质性较强,有利于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以泥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广泛发育粒间孔和粒内孔,孔隙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弱,有利于形成优质孔隙—孔洞型储层.该结果为证实孔隙—孔洞型储层具备优质储集性能提供实验依据,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渗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多样,相对高渗储层(甜点)分布规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常规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岩性,但对低渗储层中的甜点区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甄别.这里以海上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低渗油田为例,通过总结低渗油藏储层高低渗分布模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理模型,研究低渗储层中相对高渗条带的地震正演响...  相似文献   
10.
刘振坤  陈飞  范洪军 《江苏地质》2021,45(2):177-188
海上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隔夹层分布特征决定了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主控地质因素。如何准确刻画与表征储层内部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及隔夹层,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认清油田调整挖潜的剩余潜力,是油藏描述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江油田(XJ油田)高含水期面临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认识不清以及隔夹层分布难以刻画的地质问题,探讨形成海相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技术。基于“差异放大”理念的精细地层细分与对比技术,解决了精细地层格架建立困难的问题;“波形与属性结合”的优势砂体刻画技术明确了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与空间叠置关系,为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砂体与认识渗流特征提供依据;“非均质性分级表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储层内部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优势渗流通道砂体、隔夹层、储层渗流差异表征在地质模型中。在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定量表征剩余油空间分布特征,为剩余油挖潜和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