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陕西省气候异常的标准气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围绕着气候变化曲线振动。偏离程度较大时,可称为气候异常。如降水过多、过少造成涝、旱;气温过高、过低,产生的奇暖、奇冷等。由于气象要素在不断变化,那么气候异常的标准也不应是不变的。而应能反映变化着的气候。从这样一个概念出发,本文所用异常气候的标准是:以建站到1988年的历史气候变化规律为基线,超过80%机率的最小和最大值作为异常标准的上下限。它有以下特点:(1)异常标准是一个区域,既有上限又有下限。(2)由于以气候变化曲线为基础,若气候变化不是常数,异常标准将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3)异常范围以变化曲线为对称轴。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持续多年的非洲干旱使得许多国家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上百万人处于饥荒之中;即使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干旱(1988年)、严寒(1977年)也给粮食和能源造成了严峻的形势。因此,对气候的异常变化作出正确预测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气候一般是指某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常指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的统计特征值。气候变化就是相对于气候平均值的偏差。气候和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动态特征,表现为各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州地区4个代表站的41年年温度、1月气温和降水、夏季降水量、初霜日、终霜日、入冬日等气候资料,用5年滑动平均法做其趋势项,分析各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从而增加对巴州地区气候变化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1引言 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可从多种气候要素加以考虑。降水量是描述一个地区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降水的变化特征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经济建设和规划决策又具有重要的意义。降水是最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准确预报降水一直是气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目前,降水预报和预测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在月、季至半年尺度的降水形式预测方面。  相似文献   

5.
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renz指出,在准不传递性的非线性气候系统中,体系转换在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他认为与转换作用相联系的气候变化可以出现于年际变化中。参照Lorenz的启示,我们把时间平均的突变叫做气候跃变。注意到表示跃变出现的时段可能以用数年为好,本文提出一个定量的跃变定义和它的简单的测定方法。从日本的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降水、日照时数和最大平均雪盖深度等季平均的时间序列中,发现若干跃变现象。各气象要素的跃变共同出现在1950年前后的事实表明,它们是与大气环流的突变相联系的。至于1950年前后跃变出现的原因,我们考察了一批外界强迫因子的变化。在世界上火山大爆发约30年的间歇之后,即1950年前后,几乎和这种气候跃变同时,出现了几次火山大爆发。认为火山活动会直接引起传递系统跃变是不妥当的,因为火山爆发可能的气候效应主要是致冷,而温度的跃变是整个日本的增暖。不过,火山活动的重现是否是体系转换的一种触发作用,为就这一问题求得明确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谐波分析也叫调和分析或波谱分析,它是建立在任何复杂的波动或振动均是正弦或余弦的简谐波的重迭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实际上是一种分解分析。大气运动在空间上的多尺度性,在时间上的多频性为谐波分析在天气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物理依据。谐波分析在我国天气气候分析中常用的有下述两方面:一是在固定观测点上得到某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等)时间序列的周期分析,即时间场的谐波分析;一是在固定时刻得到某气象要素或特征量场  相似文献   

7.
用一个全球耦合的海洋──大气──陆地系统模式(IAP/ LASG GOALS)研究因 CO2增加引起的全球增暖,重点是讨论东亚地区气候变化。完成了两个试验,一个是CO2含量保持不变的对照试验,一个是CO2浓度按每年10%增加的扰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对照试验中没有出现气候漂移,在CO2含量加倍时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将增加1.65℃。GOALS模式能较好模拟观测的东亚温度和降水的空间分体和年循环,但模拟的年平均温度略偏低、年降水稍偏大。在CO2含量加倍时,东亚地区温度和降水将分别增加2.1℃和5%,最大增温出现在中纬度大陆上,最大的降水增加出现在25°N附近。  相似文献   

8.
温室效应引起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和二十层大洋环流模式耦合的海气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瞬变响应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异来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所引起的东亚区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加倍以后,东亚年平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土壤湿度也是增加的,但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差异。因此,又把东亚分成8个区,来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区域气候变化。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气候量:温度、降水和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加倍以后,温度的增加和土壤湿度的增加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降水增加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另外,还初步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所引起的温度和降水年际变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50a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用1951-1999年资料详细研究了浙江省4个观测站的年,季,月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提出了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气象要素的的长期变化进行统计检验,指出,气候变化也可以出现在气象要素的变率上,提出了用计算滑动均方差的方法来识别这种变率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未来30~50年A1B情景下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晓东  程志刚  张冉 《高原气象》2009,28(3):475-484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所采用的20个气候模式在未来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模拟结果的集合平均以及一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输出驱动下的动力降尺度(downscaling)分析结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未来30~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2030-2049年相对于1980-1999年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来看,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升温幅度在1.4~2.2℃之间,高海拔地区的增温一般更为显著,西藏西部的冬季增暖将达到2.4℃以上.降水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和全年多数季节降水可能增加,但未来30~50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率增量通常不超过5%.考虑到未来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多模式集合预估以及区域尺度气候模拟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这里给出的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应适时检验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135,自引:9,他引:126  
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2)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冬季上升了1.27℃;(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5.2%,夏季上升了6.8%.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盆东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是周期分析,采用NI(非整数波)功率谱和方差等周期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重庆市沙坪坝站各季、全年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和太阳黑子年相对数的十年滑动平均值进行周期分析;同时对各要素的历史变化趋势项,主要周期项等气候变化层次结构进行分解和相关计算,进一步了解盆东降水、气温度变化的规律,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气候分型,以伏旱气候年代为基础对全年的气候进行总结和分类。三是气候展望  相似文献   

13.
遵义县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天虎 《贵州气象》2001,25(1):41-43
1 引言气候变化是复杂多样的 ,林学椿等研究近 40年我国气候趋势指出 :我国年平均气温以 0 0 4℃ / 1 0年的倾向率上升 ,年降水量以1 2 .6 6mm/ 1 0年速度减少 ,而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呈下降趋势[1] 。现根据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变化特点 ,通过对光温水等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统计及其变化 ,以近 1 0年 (1 990~ 1 999年 )同前 30年 (1 96 0~ 1 989年 )比较分析 ,得出遵义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2 气候变化分析气候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是用气象要素多年的综合状况描述…  相似文献   

14.
1前言本文利用长春等20个有代表性气象站(气候变化诊断分析站,1950年以前为长春。四平、双辽、白城,1941—1950年其间有部分资料缺测,气温采用了70年代东北低温冷害协作组用树木年轮进行插补的资料,降水用当地或附近水文站的降水资料和本站的相似年的降水资料,用相似年法、比值法进行了插补)分析了吉林省本世纪以来的气候演变规律,并用非整数波方法对吉林省气候的未来趋势作了预测。2吉林省本世纪以来的气温变化情况图1、图2给出了本世纪以来长春(1909~1995年)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曲线,全国(1921~1990年)及北半球[1](1880…  相似文献   

15.
从安徽气候变化看2003年洪涝和高温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红  刘勇  何金海 《气象》2004,30(6):24-27
利用近 50年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安徽夏季气候变化特征 ,解释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必然性。研究结果表明 :(1 )近 50年来安徽夏季温度呈下降趋势 ,降水则呈增加趋势 ,两者变化是相协调的。目前夏季温度处于较低的气候基本态 ,降水处于高基本态。 (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 ,其变率都在 2 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 ,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期。降水的“两高”(高基本态和高气候变率 )结合决定了 2 0 0 3年夏季洪涝出现的必然性 ;温度的较低基本态决定了“凉夏”背景 ,但由于基本态的回升和变率的加大 ,仍会出现像 2 0 0 3年夏季的若干高温天气。 (3)最大熵谱估计表明 ,安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周期为 2 5年 ,反映了降水的准两年振荡特征  相似文献   

16.
1 气候概况1 999年我州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温正常略偏高 ,冬春秋偏高 ,夏季偏低。降水分布特征为 :冬春降水严重偏少 ,出现冬春连旱 ,在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春旱尤为严重 ,5月下旬至 9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偏多。秋绵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基本上未出现 ,属于风调雨顺之年。2 主要气象要素变化2 1 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为 1 6 6℃ ,较常年偏高0 6℃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1 9 0℃ ,较常年偏高 0 5~ 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 9℃ ,8月 8、9日分别出现在锦屏、镇远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3 3℃ ,分别于 1月 1 2日和 1 3日出…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近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温度、降水、蒸发、冻土等气象要素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近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温度、降水、蒸发、冻土等气象要素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被作为表征陆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1982—2012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同期观测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1982—2012年,植被指数总体呈波动变化,且区域差异明显。从年际变化来看,植被受降水影响明显;年内变化上,气温对植被的作用明显。内蒙古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响应方式不同,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无滞后时间,其余地区对气温和降水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  相似文献   

20.
白爱娟  方建刚 《气象科学》2003,23(2):176-184
通过对陕西省近50a来冬季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陕西省冬季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气象要素变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指出:陕西省冬季降水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持续偏少,尤其是在90年代,但是减少的趋势不显著;冬季气温从1975年开始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90年代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是陕西省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