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Morlet复数小波变换和最大熵谱分析了巴州农区各个季节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巴州地区气温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巴州农区冬季、秋季气温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春、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明显;四季气温均存在显著的周期变化。对2000~2002年预测试验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巴州地区气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2002年6月16~18日、21日巴州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重点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巴州果树冻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巴州地区接连不断的发生了几次较大的果树冻害事件,对巴州林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搜集了巴州地区建国以来果树冻害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统计,从果树生理、果园管理、气象条件角度对历年来果树冻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州地区果树冻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冻害温度指标上升,与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6年7月17~20日、25日巴州地区接连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过程,造成巴会台等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本文重点从水汽、层结稳定度、卫星云图、地面进面铜囚锋等方面对本次大降水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巴州北部农区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主探区(巴州北部农区)的短时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分析,总结梳理出巴州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方法及流程。从巴州北部农区强对流天气特点和路径入手,分析总结了巴州地区易产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以及如何分析和判断强对流天气,同时综合运用探空曲线、能量分析、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识别判定来启动和发布库尔勒天气雷达探区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通过这些摸索和实践,期望为巴州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做好突发气象灾害的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5年5月18日,巴州分县天气预报电视声像节目正式出现在库尔勒几家州、市级电视台的荧屏上。自治区气象局张家宝局长,自治州党委阿里木·哈德尔常委共同剪彩,几十个单位领导登门庆贺的热烈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近几年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上,巴州气象部门唯此项在全疆兄弟地州(市)同行业中抢了第一。该系统已经正常运转一周年。冷静地回顾、认真总结建设该系统的经验,认清该系统对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气象事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确定巴州“九五”气象业务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指导原则极为重要。巴州分县(含有国家基本站的区、场)…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巴州高温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7-17日,巴州地区(除山区外),普遍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居历史同期前列,个别地区突破了同期历史极值,本文从超长波系统、副热带高压的特点、100hPa南亚高压,EC850hPa温度预告图,层结不稳定,非绝热加热等方面对高温天气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一些高温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去年3月5日17时至13日08时,南疆出现了一次由于中亚地区的低值系统东移,并得到北支锋区上的冷空气补充,使南支锋区加强,不断分裂短波槽进入南疆,影响南疆西部山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与和田、巴州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以降雪为主的天气.  相似文献   

9.
1996年7月11~25日,受稳定的中亚低涡影响,巴州连降大暴雨,巴州天山山区和阿尔金山、昆仑山区的河溪均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暴雨型特大洪水。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受灾面积最大(遍及全州七县一市),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洪水,给我州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新疆巴州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统计方法对新疆巴州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巴州夏季降水主要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型式 ;( 2 )近 4 0年巴州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 ;( 3)巴州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 5年和 2年周期变化。最后 ,建立了夏季降水的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11.
对青少年开展气候变化教育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气候变化减缓意愿及行为则是开展有效气候变化教育的前提。文中基于影响青少年气候变化行为因素的理论框架,针对厦门、深圳、宁波9所中学1539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12~14岁青少年整体上对气候变化关注程度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表现一般,且其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他们减缓行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过去参与过的气候变化减缓行为、自我效能和气候变化卷入度,而影响他们减缓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变化卷入度和自我效能;气候变化主观认知较高和高责任心型人格的青少年表现出较高的减缓行为。最后提出建议:我国青少年气候变化教育应该重点关注提高青少年气候变化卷入度、增加气候科学认知水平和增进自我效能,以期提高青少年的气候变化减缓行为意愿和减缓行为。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成果,对近期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展望,还分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大力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加强薄弱领域基础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软实力,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extreme weather experiences have potential to increase climate change engagement by influencing the way people perceive the proximity and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Yet,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at investigating how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as ind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moderate the link between extreme weather experiences and climate change attitudes.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subjective attribution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to climate change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xtreme weather experiences to be translated in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responses, and that subjective attribution of extreme weather to climate change is influenced by the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in which individuals apprais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extreme weather. Using survey data gathered in the aftermath of severe flooding across the UK in winter 2013/2014,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is flooding event is shown to only directly predict perceived threat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indirectly predict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responses, among individuals who subjectively attributed the floods to climate change. Additionally, subjective attribution of the floods to climate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pre-existing climate change belief, political affiliation and perceived normative cues. Attempts to harness extreme weather experiences as a route to engaging the public must be attentiv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opinion on the attributabilit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脆弱行业。因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一直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系统介绍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农作物的影响试验、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等,指出当前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对气候变化情景和预测模式不确定性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方法研究。此外,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研究等仍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相似文献   

15.
Whether or not actual shifts in climate influence public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one with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ociet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e us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ublic opinion survey data on climate change available for the US to examine effects of annual and seasonal climate vari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political orientation has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in shaping public perceptions about the timing and seriousness of climate change. Objective climatic conditions do not influence 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the timing of climate change and only have a negligible effect on perceptions about the seriousness of climate chan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rther changes in climatic conditions are unlikely to produce noticeable shifts in Americans’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16.
 大学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南京农业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评价和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应对行动态度与行动的意愿性等。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在气候变化与农业的关系上有较高的认知,但在气候变化意识的不同方面和年级间及专业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农学类学生对于温室气体的产生途径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了解不够,不过,高年级学生和农科类学生关于气候变化与农业关系方面的认知分别显著高于低年级和文科类学生。然而,学生个体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态度上有很大差异,而气候变化的总体意识和参与态度与年级关系相对较弱。看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教育中急需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建议开设气候变化及其应对的公共选修课或专门气候变化管理课程,以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阐述了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引起的气候效应,讨论了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如未来温室气体的浓度如何变化,未来气候如何变化,以及气候影响的评价问题等.最后,强调了未来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由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保障体制、保障机制和保障法制4个部分组成,是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适应能力以及达成适应目标而形成的政策体系。在对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印度等主要国家和组织所采取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总结了国际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CMIP5气候模式对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其模拟结果是进行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重要数据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地表生态环境、水文动态循环过程、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其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利用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评估和预测,可为人类调整发展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汇总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模式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研究,综述了CMIP5气候模式在农业生产、水文动态监控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CMIP5气候模式在模拟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上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CMIP5气候模式在未来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IPCC于2019年8月7日通过了《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报告第3章评估了气候变化与荒漠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包括全球旱地(dryland)和荒漠化的范围、荒漠化过程与影响因素、荒漠化的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与风险,应对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联系。在估计荒漠化变化、荒漠化变化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应对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联系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些评估结果对我国认识旱地和荒漠化范围的变化、影响荒漠化因素、荒漠化过程、荒漠化变化检测与归因,荒漠化对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荒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未来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与风险,以及防治荒漠化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