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Radon变换进行三度体重磁异常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小红  王霞 《地球科学》1995,20(5):594-598
从Radon变换角度分析解释了重磁三度体异常和二度体异常之间的等价关系,提出了利用Radon正变换将三度体异常转化为二度体异常,对二度体异常做一维反演,然后将反演结果通过反Radon变换实现三维场源图象重建的思想,并付诸实施,在微机上通过模型检验,证明该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恢复缺失的近偏移距道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简述了一种利用抛物线拉冬变换算法来实现空间插值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要对原始的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进行动校正,然后通过选择正确的曲率参数对包含零偏移距道的数据作抛物线拉冬变换,再经反变换之后就可将原来缺失的数据正确地恢复出来。文中用理论合成记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王晗  韩立国 《世界地质》2019,(2):470-477
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分离混采数据,可以很好地保持单炮的有效信息;对分离后的单炮数据,采用双曲Radon变换进行地震数据道重建,可以在Radon域获得极高的分辨率从而准确地重建地震数据。单炮道重建时,通过稀疏约束控制Radon变换来提高地震数据的重建精度。双曲Radon变换计算耗时较长,在算子求解时,本文采用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明显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计算效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表明,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和双曲Radon变换的方法重建混采地震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波阻抗随机反演理论,提出了多道小波波阻抗反演方法,消除了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针对地震剖面上不同频带和时段上有不同的信噪比,以及相邻地震道反射波有效成分在波形和能量上有较强的相关性特点,运用多道记录同时进行波阻抗反演,在迭代过程中将实际记录与模型合成记录的残差道进行小波分解,形成残差道分频小波剖面,然后利用K-L变换提取分频剖面中的相干部分用于波阻抗变化量的计算,从而避免了噪音参与波阻抗反演。展示了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柴铭涛 《物探与化探》2007,31(Z1):60-62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叠前去噪是进行噪声压制的主要处理技术。小波变换方法由于具有同时在时间域与频率域分析的特点,在信号的分析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采用小波变换把叠前地震数据分为不同的频段,并对包含干扰波的频段采用中值滤波消除干扰,再运用小波反变换来重构去噪后的记录;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噪声压制,还达到了保持宽频带的目的,应用于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先武  冯晻  刘财  王典  鹿琪 《世界地质》2010,29(1):118-123
分离P-P波和P-SV波最常用的是τ-p变换法, 但是在τ-p域中, P-P波和P-SV波常有重叠部分, 不能很好分离。地震勘探中, 当炮检距小于界面深度时, P-P波和P-SV波的时距曲线方程都可近似为抛物线方程。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线方程的坐标拉伸τ-p变换的P-P、P-SV 波分离方法, 该方法首先对地震记录沿空间方向上进行坐标拉伸, 再进行τ-p正变换, 在τ-p域中分离P-P波和P-SV波, 其次对P-P波和P-SV波分别进行τ-p反变换, 实现P-P波和P-SV波的分离。与常规τ-p变换法对比分析表明, 利用该方法能很好地将合成地震记录中的P-P波和P-SV波分离。  相似文献   

7.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去噪处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的效果。针对地震记录的相干干扰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分频技术,在相干干扰与有效信号共存的频带,利用径向道中值滤波方法提取相干干扰波,并由小波反变换重构整个干扰波场,再从原始记录中减去,实现了高保真度去噪处理,对有效波损失降至最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地震记录品质,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利用小波变换检测超声成象测井图象边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超声成象测井图象中的小波变换边缘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小波变换边缘检测的原理 ,阐述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超声成象测井图象边缘检测的算法 ,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实践表明 :利用小波变换检测超声成象测井图象边缘的检测方法 ,可有效地弥补传统边缘检测算法的不足 ,在有效地抑制噪声的同时 ,提高了检测细小边缘成分的精度。该方法可以从不同尺度下的边缘图象中检测出不同细节的地质特征 ;小尺度下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分析超声成象测井图象中的地质体的细小结构 ,大尺度下的检测结果可用于分析超声成象测井图象的地质体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地震数据采样必须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而野外数据采样可能由于地震道缺失或者勘探成本限制,不一定满足采样定理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叠前数据重建,以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基于复值曲波变换和凸集投影算法(POCS)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首先引入凸集投影算法和能够刻画地震数据局部化特征的复值曲波变换,在重建过程中针对传统阈值参数收敛速度较慢的缺点,提出了指数平方根衰减规律的阈值参数,并采用硬阈值算子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重建,从而降低了迭代次数,提高了重建精度。通过理论数据的研究表明,该方法重建效果显著,最后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勘探资料,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正态变换的意义与通用公式,详细地叙述了二步变换法的实施步骤,在迭代寻优中,作者采用了编程方便,计算速度快的二分法,进行寻优搜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后用一个实例结果,显示了正态变换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时频分析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刘葵  刘招君  朱建伟  张峰 《世界地质》2000,19(3):282-285
时频分析方法经历了富氏变换、短时富利叶变换、小波变换三个阶段。随 改进,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从对有关地质信号的能量补偿、滤波、压缩等处理,发展到通过信号的时频特征对地层的变化特征、沉积旋回性质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阐述了时频分布的概念,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Ridgelet变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Stanford大学E J Candes和D L Donoho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变换-Ridgelet变换,它特别适合于具有直线或超平面奇性的高维信号的描述,而且具有较高的逼近精度。将它应用于地震处理中,即可获得较以前其它方法无法达到的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PIV技术的几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PIV技术是一种基于流场图像互相关分析的二维流场非接触式测试技术。在介绍利用Fourier变换的互相关特性及其快速算法实现PIV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可提高分析效率的实序列Fourier变换的实现方法,并进而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基于Hartley变换的分析法,给出了分离式内核的Hartley变换互相关特性的明确表达式。从算法复杂性理论与实际分析时间两方面对3种方法进行的比较,充分说明了Hartley变换在PIV技术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比分析小波变换和S变换在计算瑞雷波频散曲线时的精度,通过设计两层介质和六层介质模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对两个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利用F-K法分离出时间—空间域不同模态的瑞雷波记录,再采用小波变换和S变换计算出不同模态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分别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两种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计算得到的频散曲线在低频段误差相对较大,S变换计算得到的频散曲线精度总体高于小波变换。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地震瞬时属性的计算精度,针对薄层反射地震信号含有快速变化的振幅和频率分量的特点,研究了新的分析小波即三参数小波,基于三参数小波变换,提出了在相空间计算地震瞬时属性的方法。三参数小波有三个可调参数,对信号做小波分析时有很高的自由度,能够很好地匹配地震子波或给定的有效信号,三参数小波与BMSW小波或其他小波相比,具有更好的时域局部化性质。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三参数小波变换地震瞬时属性比Hilbert变换瞬时属性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基于三参数小波变换的地震瞬时属性分析方法是识别薄层砂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小波变换在饶阳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变换提供了一种研究层序地层格架的新方法,它将测井信号从一维深度域转换到二维深度—尺度域,从多尺度识别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界面。根据小波变换的原理,确定了测井数据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地质意义,建立了四种小波变换中的地层旋回模型。在饶阳凹陷的实际应用中,选取自然伽马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应用时频色谱图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多种方法选取尺度因子。通过对时频色谱图和不同尺度下小波系数曲线的综合分析,对饶阳凹陷古近系G104井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并以2 198.625m位置为突变界面,划分出两个较大尺度旋回,以2142.375m、2 163.875m、2 198.625m、2 238.625m位置为界面,划分出5个较小尺度旋回。实际结果应用表明,小波多尺度变换划分层序地层的结果和传统方法划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导数计算是位场(重磁)数据处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现今大多采用Fourier变换来进行。Hartley变换是在Fourier变换基础上定义的一种实数域运算,比Fourier变换更加对称,所需的运算量更少。笔者推导出基于Hartley变换的重磁异常导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理论值之间误差小于5%,通过理论模型证明Hartley变换可替代Fourier变换进行位场异常的导数计算,且受噪音干扰较小。将Hartley变换用于位场边界识别滤波器的计算,获得了清晰的断裂分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文序列的近似周期检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昱  张闻胜 《水文》1999,(6):22-25
将小波变换引入随机水文过程的研究领域,根据水文现象的物理成因,通过对水文旬进行小波变换,借以测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并利用F检验最终确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计算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确定水文序列隐含的近似周期准确性较高,是一个较邹的确定水文序列近似周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伸展断陷中的变换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换构造分析对于研究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格局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渤海湾盆地大量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的基础上,讨论了变换构造研究中一些有争议和有意义的问题。(1)对变换构造研究中采用的术语,诸如分段构造、变换构造、传递带、调节带和转换带重新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其基本概念。(2)根据侧列控凹主断层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案,首先将变换构造划分为传递带、调节带和转换带3类,而后考虑每类变换构造特有的标志细分为若干亚类。(3)传递带和调节带的形成机制一般与侧列的控凹断层位移量沿其走向均匀变化有关。在断层中段位移量最大,在其末端,位移量减至最小。传递带和调节带形成于断层末端,然而,由于侧列断层叠覆程度的差异、位移量是否守恒、断层的倾向状况以及平面上侧列断层末端之间的横向距离等诸多因素,从而产生传递带或者是调节带以及与之有关的多种多样的变换构造样式。与传递带和调节带不同,转换带以连接不同伸展构造段的转换断层为特征,推测其形成是由于地壳伸展速率的巨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20.
Analyses for the response of a linear visco‐elastic system subjected to axi‐symmetric vertical circular loading are presented. Hankel transforms with respect to the radial spatial coordinate are used to reduce the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 to that involving only a single spatial dimension, which is then discretiz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ree techniques are employed to handle the time factor in the visco‐elastic material: (i) direct time integration; (ii) Fourier transforms; and (iii) Laplace transforms. These methods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through their numerical result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