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对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显著。其中,崩塌、滑坡是西藏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分析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文中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形、高程、距地质构造距离、河网密度、工程地质岩组等8个因子开展了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高敏感性区间为:斜坡坡度大于30°,坡向为南东向、南向、南西向,地形起伏度在200~800 m/km^(2),坡形为凹形坡,高程在1500~4500 m,距地质构造距离0~3 km,河网密度>0.5 km/km^(2),代号为YJ2、TS1、TS2、BZ1的岩组,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2)影响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坡形>河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坡向>距地质构造距离。研究结果对西藏地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研究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的敏感性并确定各个致灾因子的权重大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数理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进行定性规律分析和定量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致灾因子的敏感性区间主要定性表现为:流域面积小于1 km2以内、高差在200~400 m范围内、距断层距离为0~2 km、山坡坡度30°~50°、岩性为砂岩、纵比降在400‰~600‰等,其泥石流发生与致灾因子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较好;(2)选取了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中的历史因子、地形因子、地质因子和降雨因子等4个一级因子以及流域面积、高程、相对高差、纵坡比、地层岩性等14个二级因子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计算判断矩阵,定量计算权重值得出降雨,流域面积,地层岩性,纵比降等四个因子对泥石流发生的敏感性最强。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可对该区域泥石流的易发性,危险性,风险性评价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降雨型滑坡的淳安县作为研究区,在完成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和植被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对这9个影响因子开展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寒武、震旦、石炭和白垩系是滑坡易发地层,侵入岩组、紫红色砂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组是滑坡高敏感性岩组;滑坡受断层影响总体上随着距离断层由近及远逐渐降低;(2) 坡度范围10°~35°是滑坡的易发坡度,30°~35°滑坡数量达到峰值;SE和S等朝南坡向是滑坡最易发坡向;高程范围为100~200m是滑坡最易发区间;凹坡最易发生滑坡,而凸坡则滑坡敏感性最差;非林地、茶叶、竹林和经济林等是滑坡高敏感植被类型;(3) 住宅用地、耕地、园地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用地类型是滑坡易发地类;距道路距离因子对滑坡敏感性低,相关性不明显。上述各滑坡影响因子最利于滑坡发生的数值区间确定,将为研究区进一步开展降雨型滑坡区域易发性评价及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攀枝花市米易县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选取坡度、坡向、坡形、地层岩性和相对高差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贡献权重模型对研究区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经过检验符合实际情况:高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31.9%;中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52.6%;低危险度区占全区面积15.5%;高、中危险度区所包含的滑坡个数占到全区滑坡总数的95.9%。评价结果表明,GIS技术和贡献权重模型结合能够很好地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服务,可以解决过去危险性评价中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从而实现滑坡灾害评价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区域及地质背景下,斜坡地质灾害的主控因子及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分析孕灾因子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斜坡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高程、剖面曲率、地层、斜坡结构、断裂、河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共8个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的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 CF)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敏感性指数评价各因子的敏感性大小并划分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坡度≥40°、高程[600,700 m)、剖面曲率≥0.6、三叠系和二叠系、顺向坡、距断层距离[0,500) m、距河流距离[0,200) m以及NDVI为[0.233, 0.595)最容易发生灾害,由高到底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敏感区,同时采用2020—2021年的灾害数据进行了验证,87.50%的灾害位于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内,证实了敏感性分析的合理性。研究成果为下一步风险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也可为湖南省其他县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石门县皂市水库地区滑坡地质灾害频发,采用证据权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可以为滑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以斜坡单元为基本制图单元,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历史滑坡灾害点实地复核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地质图等数据,提取了坡度、坡形、斜坡高差、植被覆盖度、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断层缓冲距离、...  相似文献   

7.
凌炳  余敏 《城市地质》2015,(3):66-68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基于贡献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地形地貌因子与滑坡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大关县坡度坡向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将坡度和坡向因子细分区间,计算每一区间对滑坡的贡献率,定量地分析坡度、坡向区间变化与滑坡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坡度15°~25°区间的区域为滑坡最敏感的区域,坡向带270°~315°区间是滑坡灾害最敏感的区域,但坡向带每一区域的贡献率差别不大,说明坡向对滑坡发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白龙江流域甘肃段是我国四大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其中地形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实地调查研究区内发育的1 008条泥石流沟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沟床比降、沟坡坡度、流域面积和相对高差4个主要地形因素数据与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及易发程度的关系,研究其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影响。通过熵权法计算4个因素的权重,由权重大小排序分析了它们对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200‰~400‰区间内的沟床比降、坡度大于30°的沟坡、相对高差大于300 m的山体、小于10 km2的流域面积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最为有利;对泥石流灾害形成贡献程度最大的为沟床比降,其次为相对高差和流域面积,最小的为沟坡坡度。该研究结果对此区域内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5年"4·25"尼泊尔地震后,调查发现吉隆县境内有183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地质灾害,其中小型占65.55%,中型占29.5%。吉隆县震后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吉隆镇、贡嘎镇和贡当乡,这三个乡(镇)占81.41%。调查发现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及地震烈度影响灾害空间分布,并且每一种影响因子对灾害形成的作用差异较大。其中高程1 000~2 000 m敏感性最高,随着高度的增加,敏感性逐渐降低;坡度对灾害的敏感性系数整体较低,其中在0°~15°及45°以上范围内,坡度对灾害敏感性较强;地质灾害在西坡向上分布数量及敏感性最大,而在北坡向上分布数量及敏感性最低;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第四系,而上第三系、奥陶系、石炭系则灾害数量极少。可见不同影响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差异较大,震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分析,研究结果将为震后灾害预测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灾害评价模型过于复杂,影响因子选择过多的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工程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形起伏度4个因素作为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以金沙江上游白玉至巴塘段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基于信息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并利用信息量值绘制出滑坡灾害敏感图。结果表明,滑坡灾害点分布与敏感性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评价方法可对类似金沙江上游这样的山地区域性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南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灾害敏感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峰山地区是湖南省降雨型滑坡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滑坡灾害给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选择影响滑坡发生的关键地质因子,即坡向、高程、工程岩组、斜坡类型和坡度等5个因子,通过确定性系数(CF)与层次分析法(AHP)的融合,解决评价中各因子指标的排序赋值和各评价因子叠加的权重问题.在给定因子权重的基础上,采用因子权值与因子赋值相乘后相加的方法,求得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综合敏感度值,并根据敏感性指标对研究区进行敏感性区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受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滑坡的突发性和泛生性严重威胁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从宏观上研究滑坡灾害分布规律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对防灾减灾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贡献率是统计学中常用指标,指某因素增长量占总增长量的比重。本文引入贡献率法以定量分析各因素与滑坡的关系,参考国内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选取7个指标:地层岩性、断层、河流、道路、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坡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运用ArcGIS、Yaahp、SAGA等软件平台来评价滑坡危险性。结果显示:(1)侏罗纪地层、断层250m内、河流400m内、道路1km内、NDVI小于0.3、坡度15°~25°、坡高低于50m范围内对贵州省滑坡发育最有利;(2)贵州省滑坡灾害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于六盘水市、遵义市西北部和铜仁市西部,低危险区主要分布于铜仁市东部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且客观地描述滑坡分布规律及评价危险性,且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北川县杨家沟为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典型实例,根据地震地质灾害特征,选取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裂带距离、斜坡结构、高程和坡形7个评价因子,在各评价因子对地震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在GIS平台下对各评价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到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研究表明,杨家沟地震地质灾害最大影响因子为距断裂带距离,其次为斜坡结构、坡度、地层岩性、高程、坡形及坡向;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预测表明,杨家沟流域内高危险区面积8.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43%。对比杨家沟实际地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占面积70.74%或占总数66.38%的地震地质灾害位于高危险区内,表明危险性评价成果可信度较高。研究成果对小流域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鄂西北地区滑坡地质灾害发育丰富。根据滑坡分布发育特征,选取3个非连续变量和10个连续变量,从不同角度揭示鄂西北地区滑坡孕灾模式。基于3个非连续变量的统计分析,识别出四大类孕灾模式为:孕灾模式A(碎石土+志留系碎屑岩)、孕灾模式B(碎石土+武当群片岩)、孕灾模式C(岩质+顺向坡)、孕灾模式D(岩质+顺向斜交坡)。基于10个连续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识别孕灾模式,结果表明:滑坡发育前缘高程主要集中在260~455 m高程段,且多为体积1.6~2.8×10~4m~3的小型滑坡,剖面上具有整体坡度14.4°~43.2°的特点,发育岩层倾角16°~28°。综合连续变量与非连续变量,获得区内滑坡的12类典型孕灾模式,为鄂西北地区滑坡区域孕灾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攀枝花大河流域仁和街幅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共获得地质灾害点61处,其中以崩塌滑坡为主,泥石流次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距水系距离、距断层距离、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地层岩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灾害点分布较少;崩塌滑坡主要受水系控制,沿水系呈线状分布,在距离水系300m范围内分布密度最大;海拔高程、地层岩性和距断层距离都是影响崩塌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 300~1 600m范围内;距断层1km范围内,崩塌滑坡分布密度最大;软弱半成砂岩、泥岩出露的地方更易发生地质灾害;在坡度0°~15°范围内,分布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数量多且规模大;高程2200~3400 m灾害发育数量多,尤其是高程2600~3000 m占总量的42.5%,规模则在高程为3400~3600 m较大;斜向坡体发育地质灾害数量及规模均较大,其次为顺向坡和反倾坡;水系对灾害一般最大影响距离为4.0 km,其中0~1.0 km范围内灾害发育,且规模较大;地质灾害沿地震断裂带呈次“串珠状”分布,0~2.0 km范围内最为显著发育,且符合一定的拟合规律。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厘定了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内的基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证据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为技术平台,采用证据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综合分析历史滑坡数据及其环境因素和触发因素,数据源主要有地形图、DEM、地质图,选取地层岩性、构造、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道路、水系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首先应用ArcGIS软件对数据源进行处理,提取各个评价因子图层,并对每个图层进行分级、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建立若干证据层。然后将历史灾害点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关联分析,计算每个评价因子等级的权重,最后计算出评价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并将危险性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低危险区。采用成功率曲线法对证据权法评价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精度为71%。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证据权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各影响因子对滑坡的影响程度,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18.
贝叶斯信息标准在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雪平  唐辉明 《岩土力学》2006,27(8):1393-1397
滑坡因子敏感性分析是滑坡预测和治理的重要前提。以巫山县新址西区作为试验区,运用滑坡影响因素与历史滑坡之间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贝叶斯信息标准进行模型优劣程度的比较,以期得出本区滑坡因子的敏感程度。设计了逐个加入影响因子进行非嵌套模型的优劣程度对比的试验方法。试验区滑坡因子敏感程度计算结果排队依次为:岩性、高程、距有影响构造线距离、坡度、坡向、坡形。试验为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阳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山地灾害频发,在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岩组、斜坡结构、断层、水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8个影响因子作为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基于GIS平台,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CF)进行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孕灾因子敏感性分析,并通过敏感性指数(E)分析各因子对开阳县斜坡地质灾害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在高程515~993 m、坡度20°~50°、坡向为东南、西和西北向、软质岩组、顺向坡地区、距断层1 000 m以内、距河流800 m以内、NDVI值处于-0.098~0.181的区域,为开阳县地质灾害敏感区;坡度、岩性、坡向、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高程6个因子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NDVI和斜坡结构具有较低的敏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NDVI敏感程度很可能受高程1 288~1 664 m区间和北向坡向限制;斜坡结构敏感性主要受坡向东、西2个方向限制。研究成果可为开阳县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滑坡灾害高发的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流域沟壑密度、植被指数等6项影响滑坡发生的孕灾因子作为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以研究区2 093处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依据各指标条件下的信息量值、确定性系数值和证据权重值曲线突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