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拟建的清远连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雷达站所处地理、地质、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从雷达站天线塔楼、雷达天线、雷达机房、电缆及波导管、传输系统、供电系统等方面探讨了天气雷达站的雷电防护措施,为进行综合、全面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意见.为确保将来雷达站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转提供防雷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肇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中国气象局增补的15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之一,对监测肇庆西江沿岸天气情况意义重大,为当地天气预测预报以及对地方政府气象服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保障,雷达站防雷设计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雷达站塔楼建设地点、建筑结构以及使用特殊性,决定了其防雷设计起点以及要求较一般建筑物更高。本文就肇庆雷达站情况,阐述了防雷设计基本内容,结合了电磁屏蔽、安全距离、电涌保护器使用方法等对雷达站防雷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湛江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防雷设计与实际防护效果,总结地处海滩的雷达站防雷设计的要点.提出相关防雷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尚无防雷规范,笔者根据防雷理论并参考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设计规范等结合极轨气象卫星天线塔楼所处的空旷地理环境及同类型天线塔楼的防雷设计措采取直击雷防护和雷电感应防护系统相互独立的设计方法,设计出适合极轨气象卫星天线塔楼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济南齐河雷达塔楼的防雷设计施工为例,阐述了我省新一代天气雷达楼在设计和建设施工中,针对雷电的各种危害途径所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多布点在城郊的山头上,站址地质导电率低,雷达塔楼用钢筋混泥土代替钢架结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早期建设的CINRAD/SA的防雷设计沿用美国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导致多次遭雷击故障。分析广州雷达多次遭雷击故障及当时天气背景,参考美国WSR-88D防雷评估报告,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CINRAD/SA的防雷设计改进。得出以下结论,CINRAD雷达站防雷设计不适宜简单沿用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需要在天线罩四周增加3~4根避雷针,设备房还有必要增加金属屏蔽网连到防雷地网,形成不漏过任何细节的桶状保护网。  相似文献   

7.
王永久 《山东气象》2002,22(1):24-25
通过对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特点以及齐河雷达站到省台通信方式分析 ,提出了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传输方案 ,供决策部门参考 ,以期发挥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振波  赵连义 《山东气象》2001,21(3):46-48,50
以济南齐河雷达塔楼的防雷设计施工为例,阐述了我省新一代天气雷达楼在设计和建设施工中,针对雷电的各种危害途径所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天气雷达直击雷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匡本贺 《湖北气象》2002,21(4):20-22
以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为例,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塔楼防雷中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指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直击防护装置(多普勒避雷针)的若干技术要求。从对比测试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可知,多普勒避雷针既不影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探测技术性能指标,还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刚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雷达站运行环境因素、附属设备等,设计并实施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环境监控平台,实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级环境状态远程在线监控,对环境恶化、附属设备运行参数超限或不正常等问题进行及时手机报警,从而保证雷达运行环境设备能够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消除雷达故障隐患,减少雷达故障发生.  相似文献   

11.
移动气象雷达车避雷针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对一部移动气象雷达车进行的防雷检测为例,通过滚球法和雷击概率与避雷针高度关系公式,计算了避雷针保护范围,研究了避雷针合理高度和最佳位置的选取方法。根据气象雷达波特点,分析了雷达车避雷针材料的选用要求。从避雷针和避雷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优先选用避雷针的原因。针对雷达车移动特点提出了避雷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防城港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和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的分析,得出相应的防雷参数。在设计中加强了塔楼直击雷防护,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保护以及等电位连接等防雷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了强雷区的防雷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3日故宫博物院锡庆门、箭亭等5个场所遭雷击.利用该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大气电场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该次雷击事件的天气背景和雷击时段大气电场、闪电分布的相关特征;根据雷击现场调查,分析了故宫遭雷击的具体原因和防雷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整改建议;提出了采取小范围雷电监测预警措施,进行故宫精细化雷电监测预警,改善故宫防雷现状.相关结论可以为文物古建场所的雷电监测预警以及防雷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 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 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红兵 《气象科技》2012,40(4):661-665
移动气象台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提供着重要的支持,而它往往又是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或发生时在建筑物附近或在空旷的地区布置,很容易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考虑移动气象台一般是由通信指挥和车载雷达两部分组成,结合其移动和停放时相对固定特点,从其可能遭受雷电危害分析入手,以国家、气象和通信行业现行防雷标准为基础,对移动气象台防雷进行层层设防,综合治理,同时还对防雷设施安装施工方法进行具体探讨,这些对做好移动气象台的防雷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电天气常对电气、电子系统造成灾害.以威海市驾驶员电子桩考场遭受雷击事故为例,对电子桩的结构、线路的设置方式、雷电防护的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规范和考场特点,设计了该考场的防雷方案,重点探讨了直击雷防护和感应雷防护的设计,对考场内信号线路系统、办公楼内监控系统、控制室接地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从而对电气系统防雷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为电气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 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强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 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阶段占比较大。(2)闪电频数分布与强雷达回波区域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闪电活动位置稍有提前, 地闪频数峰值的时间比雷达回波峰值时间平均提前了11.1 min。(3)回波顶高是产生闪电的先决条件, 闪电较多分布在回波顶高9~15 km范围内, 地闪频数峰值落后于回波顶高峰值12~18 min。   相似文献   

18.
利用ADTD雷电定位显示监测系统资料和常规天气预报资料及驻马店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2013年7月20日信阳地区强雷暴天气的地闪和雷达回波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密集区移动方向的前沿位置与30dBz雷达回波区位置重叠,闪电密集区的移动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对流云团的移动趋势。闪电密集区消失早于雷达回波区消散,地闪强度减小趋势比雷达回波减弱有30到60min的提前量。正地闪的出现,预示对流云团发展;正地闪消失,预示对流云团进入消亡阶段。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预测闪电落区和时效性比单一使用雷达回波资料更准确。闪电密集区的移动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对流云团的移动趋势,因此可以将30或60min闪电分布图引入对流性天气的跟踪监测和预警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