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3种塘鳢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Bleeker)、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Temminck et Schlegel)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含肉率以褐塘鳢为最高(51.26%),其次是尖头塘鳢(47.08%)和线纹尖塘鳢(42.53%)。3种圹鳢的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基本一致,但粗脂肪的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尖头塘鳢(0.33%),其次是褐塘鳢(0.23%)和线纹尖塘鳢(0.13%)。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小依次是褐塘鳢(8.92%)>尖头塘鳢(8.83%)>线纹尖塘鳢(8.53%)。呈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是尖头塘鳢(7.72%)>褐塘鳢(7.65%)>线纹尖塘鳢(7.45%)。可见,三种塘鳢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经济性状较好,值得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由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的杂交子一代3个实验组鱼的生长性状以及杂交子代的杂交优势。结果表明,养殖35 d后,云斑尖塘鳢与线纹尖塘鳢的杂交子一代幼鱼较云斑尖塘鳢幼鱼、线纹尖塘鳢幼鱼生长速率大;杂交尖塘鳢体质量为(1.6496±0.0501)g,比云斑尖塘鳢体质量(0.9353±0.1426)g和线纹尖塘鳢体质量(0.6690±0.0687)g差异显著(p<0.05);杂交尖塘鳢的全长为(53.63±0.83)mm,比云斑尖塘鳢全长(42.99±2.21)mm差异显著(p<0.05);从生长速率上看,杂交尖塘鳢幼鱼的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平均为105.65%,超过云斑尖塘鳢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为76.37%,超过线纹尖塘鳢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为146.58%。在相同的人工养殖环境下,杂交使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幼鱼的生长得到了改良。  相似文献   

3.
新鲜鱼油中添加0、50、250、500mg/kg 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醋酸酯,在实验的第6、14、28、36和68天测定鱼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500mg/kg添加量内,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期间,EPA(C20:5)、DHA(C22:6)、亚油酸(C18:2)含量明显下降,ARA(C20:4)、亚麻酸(C18:3)先升后降,棕榈酸(C16:1)逐步上升;C14含量逐渐增加,C17则先降后升,C16和C18在实验后期有较大提高。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ARA〉EPA〉DHA〉C18:3〉0〉C16:1〉C18:2〉C18:1。对ARA抗氧化效用最大,效用系数达到10.193%,C20:5为0.490%,C22:6为0.364%;维生素E醋酸酯对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C14〉C17〉0〉C18〉C16。  相似文献   

4.
线纹尖塘鳢的胚后发育大致分为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期。初孵仔鱼仅2.875mm。前期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d。后期仔鱼为器官发育、奇鳍条基本形成期,历时10d,平均全长从4.31mm增至8.97mm。稚鱼为器官分化完毕,奇偶鳍条分节、鳞被形成期,历时27~29d,长至平均全长27.79mm。早期幼鱼鳞被等发育完善,进入生长时期。仔鱼开口饵料为150~200μm轮虫,其摄饵大小与口宽呈正相关。15mm后稚鱼可驯饵摄食人工混合料。对仔、稚、幼鱼的生长测定结果显示,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5289t-0.7354(r2=0.9720),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8236e0.1267t(r2=0.9611),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曲线回归方程W=0.0045L3.2527,b=3.2527,属匀速生长型。采用池塘培水,添加外源饵料生物系列,稚鱼全长15mm时开始驯饵。2002-2005年共培育全长2.2~3.4cm早期幼鱼523.7万尾,仔鱼培育成15mm稚鱼的成活率为26.8%,培育成早期幼鱼的成活率为75.7%。  相似文献   

5.
碘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但是由于它极端分散,遍布在地壳各处,因而难以获得。实际上在水产动植物的机体中均含一定量的碘,如某些海绵含碘达8.5%,海藻中含碘较丰富的褐藻类,北方的海带含碘有0.24~0.756%,南方的马尾藻含碘亦有0.02~0.36%,它们的灰烬中含碘常达0.2~0.5%。  相似文献   

6.
罗氏沼虾三群体间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饲养在相似环境下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三群体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3个群体分别为浙江湖州的人工养殖群体(A)、缅甸引进种子二代群体(B)和“南太湖1号”杂交群体(B-+)。结果表明,3个群体粗蛋白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B-+群体(17.57%)、B群体(16.65%)、A群体(15.88%),但三群体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群体的粗脂肪含量为2.04%,显著高于B群体的1.24%(P〈0.05)。3个群体中,B-+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EPA+DHA含量均为最高,且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为68.06;相比之下,A群体的上述各项指标值均较低。可见,以上三群体中杂交种群(B-+)的肌肉营养品质较优,而人工养殖群体(A)的肌肉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黄喉拟水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喉拟水龟成龟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成龟的含肉率平均为23.4%,内脏平均占体重的14.0%,骨骼平均占体重的39.4%,血液和体液平均占体重的18.4%,脂肪块变动较大,平均占体重的5.0%;肌肉中各物质质量分数平均为:水分79.7%,灰分1.0%,粗脂肪0.3%,蛋白质18.2%;在肌肉16种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平均为6.69%,氨基酸总量平均为14.9%;在测出的18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占64.77%,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22.91%。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讨论和评价了黄喉拟水龟的食用价值,为其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养殖海鲡肌肉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鲡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鲡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1.5%和5.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9%和37.8%,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其中C20:5和C22:6的含量分别为4.5%和12.0%,3.4kg阶段的养殖海鲡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对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分属于鱼、虾、贝、藻的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利用邻苯二甲醛与GSH反应构成的荧光体系,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25nm的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9.22%-99.69%,变异系数为2.16%。应用此方法测得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0.399mg/g,银鲳(Pampus argenteus)0.352mg/g,大海鲢(Megalops cyrinoides)0.561mg/g,尖紫蛤(Sanguinolaria acuta)0.289mg/g,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n)0.287mg/g,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0.892mg/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434mg/g,囊藻(Colpomenia sinuose)0.221mg/g,石莼(Ulva lactucal)0.727mg/g,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0.137mg/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pH对大菱鲆(Scophthal musximus)幼鱼生长及一般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内,饲料利用率(FCR)总是随环境pH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特定生长率(SGR)及增重率(WGR)随环境DH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段,pH83与pH88组的FCR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GR、WGR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鱼体水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63组的脂肪含量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6.8至7.3之间时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含量在p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灰分含量在DH6.3至7.3之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7.8至88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水环境pH在6.3~7.3范围内有利于大菱鲆幼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从香蕉(Musa AAA)组织培养繁殖后代中,选育出特长果指香蕉新品系“93-1”,主要特点为植株表现中矮秆(216cm),茎粗中等(67.1cm),苗期叶色浓绿,叶形椭圆形,叶形比(长/宽)1.91,叶尖急尖,叶基凹陷呈耳垂状;果穗7-12梳,平均8.07梳/穗,穗长81.6cm,单穗重22.8kg,单果重213.5g,果指数123.4条/穗,果指特长(25+8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8%;全生育期321d(春植)至368d(夏植),约44片叶。“93—1”适宜在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岛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w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w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严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13.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不同量微生物植酸酶(0,500,1000,2000U/k),观察虾的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虾体和虾壳成分,研究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8周后,饲料中添加500-2000U/kg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存活率和饲料利用元显著影响(P〉0.05);植酸酶添加各组与对照组虾体的水分、粗蛋白、脂肪、灰分、总钙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虾壳中粗灰分和钙含量在500和1000U/k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0U/kg组(P〈0.05),虾壳磷含量在各饲料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磷浓度在对照组和2000U/kg组显著高于500U/kg组(P〈0.05),血清钙浓度在组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500和1000U/kg组。结果说明,在特定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虾壳和血清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对幼虾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以DABS-Cl为柱前衍生剂,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对虾肌肉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在50min内18种氨基酸得到完全分离,各氨基酸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氨基酸的回收率在86.60%-107.27%之间(胱氨酸除外),方法的检出限为0.18~o.66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53%-8.51%(天冬氨酸除外)。  相似文献   

15.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mrn.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实验及均匀实验设计,考察了影响丙脒盐酸盐收率的因素,经回归分析,得出了合成丙脒盐酸盐的优化工艺条件:物料配比n(CH3CH2CN):n(CH3OH):n(HCl)=1:1.1:1.1;整个反应体系为无水体系;在反应前期,溶液温度为0-10℃,pH值为4.0左右,反应时间为9h;在反应后期,溶液温度为0-20℃,pH值为8.0-8.5;氨-甲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丙脒盐酸盐的收率为94.0%,含量≥99%。  相似文献   

17.
岚山头一带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分布在胶南造山带的南段,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晚期在引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含有霓石、钠闪石、微斜长石、钠长石等碱性矿物;K2O和Na2O的含量为8.4%~9.6%,H2O+少于0.16%,具有富碱、贫水的特点;稀土元素总量在262.19×10-6~313.23×10-6范围内,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2902;Pb-Pb同位素年龄值为622.7Ma。含霓石碱长花岗岩体内含有较多的柯石英榴辉岩、榴辉岩包体。柯石英榴辉岩为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而其围岩(含霓石碱长花岗岩)却保存下了岩浆成因的霓石,处于富Na、Al、Si变质环境中,未出现硬玉或硬玉分子较高的绿辉石。这说明含霓石碱长花岗岩没有经受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即柯石英榴辉岩相对其围岩而言是外来的。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渔场表层沉积物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南海北部渔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用碘量法测定了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结果表明,全部28份样品中硫化物含量为3.3-4.2mg/kg(干重,下同),平均为12.1mg/kg,符合外海含量低的一般规律,明显低于沿岸海湾的含量,远低于日本渔业环境质量标准(200mg/kg)和安全下限值(400mg/kg)。硫化物含量在测站间和不同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南北方和呈近岸(13.1mg/kg)略高于离岸(12.1mg/kg)、离岸略高于远岸(11.1mg/kg)的梯度分布,但梯度差异不显著(P>0.10);东西方向的分布特点是粤西海域(23.7mg/kg)>海南岛以东(125.3mg/kg)>台湾浅滩(9.4mg/kg)≈粤东海域(8.7mg/kg)≈珠江口外外海域(8.6mg/kg)。空间分布不太均匀主要是受沉积物类型的影响,与陆源硫化物输入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金华的麦饭石、沸石、膨润土、白云石等天然矿物原料按比例配成添加剂,对144头奶牛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其产奶量,牛粪残留物、鲜奶化学成份、血液红细胞等检测表明:增加产奶量为15.04%(差异极显著P<0.01),增加红细胞数为5.8%,提高粗蛋白消化率为18.8%,粗脂肪消化率为13.0%,粗纤维消化率为11.7%,调节机体对矿物元素的吸收,提高机体素质,为矿物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济宁地区煤炭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920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7%。煤炭总储量达270亿t,已探明资源储量140亿t,占山东省煤炭资源储量的53.8%。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涉及11个县市区的86个乡镇3663个村庄。拥有济宁煤田、兖州煤田、滕北煤田、滕南煤田、梁山煤田、梁宝寺煤田、金乡煤田、汶上煤田和鱼台含煤预测区。现有65对矿井(在建矿井10对,境外矿井9对),2007年原煤产量7582万t,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5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