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众所周知,藏北高原高寒、年降水量少,岩石多呈物理风化。近年来通过1∶25万措麦区幅地质调查,在工作区发现多个喀斯特灰岩溶洞,显然它们不是目前该地区气候条件所能形成的,而应该是(亚)热带气候喀斯特的产物。在所发现的数个岩溶洞穴中,以昂仁县阿木龙溶洞规模较大、洞穴堆积层最发育。1阿木龙溶洞基本特征阿木龙溶洞位于昂仁县阿木龙,地理坐标为N30°36'、E86°00'。洞口朝向北东35~40°。洞口海拔5000m,并高于附近侵蚀基准面约16m。溶洞总体为穴状(地下厅),洞口形态呈拱形。主体洞深约20m,高度、深度由洞口往里均变小,分别为5.1~2.2m和…  相似文献   

2.
鄯善油田裂缝特征及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节理裂缝的观测,钻井岩心裂缝的古地磁定向与倾角测井裂缝解释,分析了鄯善油田构造应力场,得出鄯善油田储层构造裂缝发育方位主要为N30°-40°E,N30°-50°W,为一对NE、NW向共轭断裂.高角度缝和垂直缝为主.鄯善构造带是近南北挤压作用下形成的,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为近SN向的主压应力模式,形成油田内一系列近SN向正断层,以及测量的NE、NW向共轭断裂.鄯善油田储层断裂是侏罗纪末期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通过倾角测井椭圆井径曲线分析等方法判别的鄯善油田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约140°.人工压裂的裂缝方位理论上当为140°,它与320°方位的构造缝如果匹配,可能对压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Baiyun Cave in Naigu Shilin,Yunnan Karst,China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The Baiyun cave is a 380 m long karst cave in the Naigu Shilin, situated 70 km southeast of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prevailing orientations of the cave passages are N110°-120°E and N0°-10°W and those of the fissures in the cave are N30°-40°W and N20°-30°W. The cave is developed in the thick-bedded Lower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The cave has an active water flow and is currently at the near water-table stage.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different infills of cave sediments. The cave shows different stages of paragenesis. The palaeomagnetic analysis of cave sediments shows that their ages are younger than 780 ka B.P. (the Brunhes Chr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ampled profile belongs to the reverse Blake event (112.3-117.9 ka B.P.). The formation of the Baiyun cave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igu Shilin. The formation of karst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features depends on the regional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the Cenozoic extension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利用CDSN、IRIS、GEOSCOPE等台网 33个数字台站及部分数字流动台的长周期面波资料 ,采用改进的Occam网格反演方法 ,在获得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区域 (5°~ 5 5°N ,6 8°~ 15 0°E) 1°× 1°的 7~ 184s周期Rayleigh波群速度频散的基础上 ,进一步反演青藏高原及邻区 (2 0°~ 40°N ,75°~ 10 5°E)内每个经纬度节点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 ,获得了 0~ 42 0km深度地壳上地幔的三维速度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不但具有厚壳 (6 0~ 70km)和厚岩石圈 (超过 2 0 0km) ,而且高原深部结构和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位于太平洋中部海盆,范围为7—12°N,176E—178°W,定为CP区;CC区位于太平洋东部海盆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断裂之间7—14°N,139—153°W。在CP区、CC区采回大量沉积物样品,对其中30个表层样和6个钻孔柱状样(柱状样取样间距5cm,取836个样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18.4°,Is=55.9°;古地磁极:λ=4.9°,ψ=120.6°,古纬度=36.4°N。从古地磁结果认为:①托云和奥依塔格相对托云地区产生顺时针旋转;②这两个地区古纬度为31°~36°左右,与塔里木平均古纬度30°N是基本一致的,但与现在纬度差达8°~10°左右,造成纬度差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③塔里木晚侏罗世古地磁亦与华北、华南基本一致,说明晚侏罗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板块已联合成一个整体,拼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其位于热带—亚热带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阿尔泰山的冻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织的冰川冻土考察队于1980年首次对我国阿尔泰山地区冻土及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区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南坡,北起49°8′N,向东南延伸450km到46°N附近。山体西北部宽约150km,东南部约80km,海拔高度从北向南和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西部的友谊峰是阿尔泰山最高峰,海拔4374m,其周围是该区冰川最为发育的地区。山区东南部山峰高度在3200—3500m,无现代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8.
利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系列多平台、多分辨率、多时相的卫星遥感(RS)资料、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3S"技术集成,精确地给出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穆龙套金矿床中心位于东经64°35'、北纬41°29'40",主矿体位于东经64°33'30"~64°36'、北纬41°29'15"~41°30'30"范围;揭示了该矿床最近约30年的开采历史采场由1978年的1.67 km2 扩大到1992年的4.14km2,但是直至2001年采场面积仅增加0.94km2,为5.08km2.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足不出户"了解和辩识异域典型矿床某些特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重新定位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正式运行以来发生的水口库区附近的地震,结果表明,记录的地震分二个时段,分别发生于不同的小区域内1999年1月~12底,发生于N26.35°~N26.40°,E118.67°~E118.70°,约5×3km2范围内,震源深度集中在9~10km范围内,整个震源的分布为一近水平的南北展布,具有一定的构造地震特征;2000年初至2005年末,地震主要发生于N26.39°~N26.41°,E118.62°~E118.64°,约2×2km2范围内,震源深度约2~4km,由于记录的地震震级小、个数少、时间跨度大,认为应是浅表应力局部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玉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大山口白杨河一带古地磁研究结果:下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08.1°,Is=-46.1°;极点位置为λ=30.5°N,ψ=18.6°;古纬度为27.6°N.上二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39.4°,Is=-47.4°;极点位置为λ=54.7N,ψ=359.9°;古纬度为28.2°N;下三叠统的特征磁化方向为Ds=150.8°,Is=-48.1°;极点位置为λ=63.7°N,ψ=351.1°;古纬度为29.1°N.说明二叠纪玉门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已是华北地块的一部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地块大体处于吐哈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与俄罗斯地块的古纬度相近;华北、吐鲁番-哈密和塔里木地块都大体位于劳亚大陆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11.
李放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2):207-208
北大西洋区域的气溶胶表征实验(即ACE-2)是由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计划署协调组织的第二次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大型实验,为在全球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作用提供必要资料,减少气溶胶气候强迫计算中的整体不确定性.本次实验集中考察起源于欧洲大陆的人为气溶胶和来源于非洲大陆的沙漠尖埃在北大西洋上空的分布特征.这次大型联合实验历时半月,从1997年7月15日至31日,地点在加那利群岛一带,位于8°W~25°W,23°N~44°N区域.  相似文献   

12.
论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古板块俯冲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哀牢山-藤条河断裂北起弥渡县鼠街,向东南大体上沿哀牢山山脉伸展,经新平县二台坡至元阳县攀枝花后,继续沿藤条河河谷延伸。其总体呈一略显向南西突出的弧形。断裂北段走向N30°—40°W;过新平县马鹿圹逐渐向东偏转,致使中段走向呈N60°—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体波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大量走时数据,做出0°~180°E,30°S~90°S范围内0~2889km深的三维速度分布图像,得到欧亚地区局部区域岩石圈及地幔的高分辨率速度结构,并从地球动力学角度出发对这些成像结果做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
資料     
《水文》1966,(1)
1965年逐月太阳黑子相对数,W、C、E环流型天数,东亚(60~165°E、45~65°N)緯向环流指数(I_(?))与經向环流指数(I_(?)),列于下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北部下地壳高速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安  武国忠  吴世敏 《地质论评》2008,54(5):609-616
通过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结构分析,指出南海东北部存在下地壳高速层,大致分布在112°E~120°E,19°N~22°N的陆坡和拉张程度大的陆架地区,呈NEE向延伸,在海底地震仪剖面上最大的厚度有8km,向南海海盆方向减薄。通过对比综合分析认为,高速层物质组成是底侵作用形成的熔岩垫,由于伸展作用,南海海底扩张(30Ma)前后底侵作用形成了熔岩垫,并促使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抬升,导致区域性抬升剥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北山地区寒武—奥陶纪138块古地磁样品.经超导磁力仪测定,获得早寒武世古纬度为8.4°N,早奥陶世古纬度6.8°N,其半扩张距为177.6km,早寒武世半扩张速度为0.2cm/a,寒武—奥陶纪古洋区宽度至少大于740km.  相似文献   

17.
杨柳坪岩浆Ni Cu PGE硫化物矿床位于四川丹巴县城南东 178°方位 ,直距 2 0km。东经 10 1°5 4′10″~ 10 1°5 5′0 0″ ,北纬 30°4 1′30″~ 30°4 2′2 0″。该矿床是中国重要的PGE矿床之一 ,PGE金属储量超过 30t。矿区分为杨柳坪、协作坪、正子岩窝 3个矿段 ,总面积约 18km2 ,属丹巴县格宗乡所辖。该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及PGE矿物组合已有报导。与Uitkomst ,Noril sk Talnakh ,Voisey sBayNi Cu PGE硫化物矿床相似 ,杨柳坪Ni Cu PGE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在相对较小的侵入岩体中。为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其与矿区附近大石包组…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刘静  孙杰  张智慧  许强  文力  孟庆岭 《地质通报》2013,32(4):538-562
5·12汶川Mw7.9级地震为罕见的、地壳尺度位移配分于多条平行断裂的板内逆冲走滑型地震。在2条北东走向、近平行的主要地表破裂间,发育北西走向的小鱼洞地表破裂。介绍了对小鱼洞北西向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小鱼洞地表破裂空间上位于灌县-江油与映秀-北川断裂间,全长约8km,总体走向310°,为南西盘抬升、逆冲兼具左旋走滑性质。地表破裂在南东端走向变化较大,从300~310°变为南北向,并与灌县-江油地表破裂带的磁峰段相连。小鱼洞地表破裂的垂向位错自北西往南东方向递减,北西端陡坎高度最大3.4m,南东端则小于0.2m,衰减梯度约为0.5m/km。左旋走滑位移测量点较少,集中在中段的小鱼洞镇附近,所测最大左旋走滑位移约为2.2m,一般走滑位错与同处垂直位错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小鱼洞断裂近地表的倾角较缓,为30°±15°。结合已有地貌、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结果,提出小鱼洞断裂是向下与灌县-江油断裂交会的侧向断坡,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中南段间的断面倾角差异的撕裂部位,连接映秀-北川和灌县-江油断裂。在运动学上,认为小鱼洞断裂是以斜向断坡为几何形态的撕裂断裂,调节了北东走向的主断裂的运动学横向差异。小鱼洞断裂上的同震位移矢量与N70°、80°E的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匹配。这一方向与龙门山高原边界斜交。  相似文献   

19.
INDEPTH-Ⅲ地震层析成像--藏北印度岩石圈俯冲断落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德庆-龙尾错剖面层析速度结构剖面揭示了在高原地壳发生缩短与增厚后,高速的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分为两层以不同角度向北伸展到(美)塘盆地的中部(33°N~34°N之间).上层在拉萨地块岩石圈(速度为7.9~8.0 km/s)之下向北伸展过程中发生断裂,形成若T断块,并下沉;下层以较大角度向北俯冲下去,并在32°N之下进人软流圈;发现北部有一浅一深2条低速带,可能代表地幔内温度较高的热流体的流动通道,并产生强烈的各向异性.浅处低速带与深部低速带有联系;此低速带与东部Wittlinger发现的34.5°N深部的高温低速体没有直接联系,后者呈NV-SE走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断裂带的共轭节理、断面擦痕和阶步及显微构造反演恩施断裂 3个主要变形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燕山主期的最大水平挤压应力方向变化范围为 30 0°~ 34 0° ,差异应力在 15 0~ 180MPa之间 ;燕山晚期的最大水平挤压应力方向为 35 0°~ 10° ,差异应力为 12 0MPa左右 ;喜马拉雅主期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 2 0°~ 6 0°之间 ,差异应力为 6 0~ 10 0MPa。恩施断裂的分段结构主要受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断层自组织结构的双重控制。在燕山主期 ,主要受区域动力学变形背景控制 ;而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主期 ,则主要受断层自身结构的自组织反馈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