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根据巴彦淖尔市气象预报业务需求,利用全市9个自动观测站和36个区域自动观测站共计45个站点做为降水预报站点,对全市实行定量、定点短时(临近)预报的同时进行短时(临近)降水预报误差的评定。这在内蒙古地区尚属首创,填补了现代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的空白。本系统重点介绍系统建设目标、内容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短时临近预警业务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和管理,采用B/S结构模式及Web GIS技术开发了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短时临近天气预警集约化业务系统。该系统集天气监控、预报预警产品制作、服务分发和业务管理为一体,具有业务整体性强、集约化程度高、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等特点。系统开发集成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突发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概念模型的建立,预警产品的制作与订正,强对流天气区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等。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广西区、市、县三级短临监测、预报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各级台站之间气象信息的快速交流共享,达到上下级台站短时天气快速联防互动的效果,预警产品制作比旧的业务系统效率更高效,流程更规范,生成的产品内容更标准,上下级业务互动更快速。该系统推进了气象业务的集约化、智能化运行及维护,服务器布置于省局,客户端以网页方式推送、展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就能完成天气监测及预报预警产品制作到发布的所有流程。  相似文献   

3.
许梓秀 《气象》1983,9(2):40-44
短时预报系指0—6小时的天气预报,也有人称之为临近预报或即时预报,主要应用于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追踪,通过外推和预测,提供短时警报服务。 随着雷达、卫星及气象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短时预报的研究和应用,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或局地警戒式短时预报。在短时预报尤其是局地强对  相似文献   

4.
牟永平 《气象》1983,9(7):11-11
我们在吉林、北京等气象台开展短时天气预报的启发下,于1982年6月开展了雷雨短时预报服务的尝试。在部队气象台及邮电等部门的协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整个麦收期雨日占1/2,但全县2亿8千万斤小麦没有受损失,经济效益显著。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工作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闽南强对流活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雷雨大风和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影响闽南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闽南金三角地区经济开发的气象服务工作,厦门特区气象台于1985年底组织了“闽南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课题的研究。在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1986-1988年12次强对流过程的强化观测,取得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较深入的介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1981年以来的31个冰雹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得出闽南地区强对流的活动规律和短时预报方案,在1989年的初步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邓勇 《大气科学学报》1990,13(4):669-675
应用红外数字化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报告,建立了一个可作0-4小时区域和站点客观降水预报的工作系统。系统可在IBM-PC微机及兼容机上运行,能满足实时短时预报的要求。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行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强对流天气的专业气象甜美时预警服务系统集云图显示、预报、服务决策方法于一体,运用C和汇编语言开发,建立强对流天气短时预警服务决策方法库,通过微机远程终端实现地,县气象局相结合的天气监浊、联防、短时天气预报为指导的专业气象服务。该系统在微机网络上运行稳定,具有短时天气预报、服务决策客观量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2015年安徽省内1162个站点观测资料简要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中国气象局CLDAS(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近实时降水资料检验2012—2015年安徽省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性能,探讨不同空间插值方法、检验方法对预报效果的影响,以评估模式预报短时强降水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注意事项。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一年中发生次数呈单峰分布,集中于6—8月;日变化呈双峰状,强峰为北京时间下午15:00—19:00,弱峰为06:00—09:00,两个低谷分别为01:00、12:00前后。在两分类评分TS(Threat Score)检验中,各个季节评分均十分低,插值方法对TS评分影响不大。邻域法FSS评分(Fractions Skill Score)检验中,春季FSS评分低,最高仅可达15%,空间窗、时间窗、时间超前或滞后变化对FSS评分的影响不如夏季、秋季明显;夏季,不考虑时间窗时,单独的时间超前或滞后不能提高预报准确率;秋季,模式分别滞后1h或滞后2h预报结果优于同期预报,而超前1h或超前2h预报结果低于同期预报,表明秋季WRF模式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次典型华南暴雨过程,利用适应性观测技术确定对华南暴雨预报起关键作用的敏感区,并设计一组试验方案,以目前国内实际地面观测站点分布为前提,在敏感区内增加不同数量的均匀随机分布的地面观测资料,通过MM5(The Fifth PSU/NCAR Mesoscale Model)三维变分(3DVAR)同化系统对已有的地面观测站点资料和敏感区内所增加的观测进行同化,考察地面观测站点的分布对关注区域内预报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对降水的预报差异不大;而以扰动总能量的大小衡量预报水平,与CTRL试验相比,在敏感区内增加观测对短时临近数值预报效果的改善尤为明显,若敏感区内增加75%的地面观测,可使24 h后的关注区域内的数值预报水平提高12.6%,而随着敏感区内地面观测站点的增加,关注区域内的预报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说明布设过多的地面观测站点不但不能改善预报效果,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这一结果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更好设计地面观测站网、最大限度提高华南暴雨的预报水平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近二十年来数值天气预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1~6小时的短时(极短期)预报,特别是对于短时降水预报,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中尺度观测资料,为此,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后人们就想利用雷达和卫星资料来进行短时预报。本文所介绍的就是英国进行短时降水预报的专门方法,它是作为1978年开始的短期天气预报试验课题的一部份。这个课题的目的是,根据所建立的新观测和资料处理设备,采取发展分析和预报技术,并同时加深对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李馗峰  胡永祥 《山西气象》1998,(1):12-17,28
山西短时天气预报工作站技术研究李馗峰胡永祥武捷白建华赵润娥(山西省气象台030006)短时预报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并被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是未来20~30年天气预报发展方向之一[1]。我国与国外短时预报业务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1982年以后,短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0日为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第二天。这天北京绝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为大暴雨,10日下午一些室外赛事受到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中断比赛或取消比赛。在这天的气象保障工作中,短时临近预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预报服务准确及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次短时临近预报工作思路的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时强降水作为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宿迁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等造成影响。然而,预报一直是难点,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服务,并形成日常业务流程,对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利用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Micaps高低空和地面资料、NECP 1°× 1°的再分析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基于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宿迁市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以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质量,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张莹  袁志勇  徐春阳  武敬峰  徐萌 《气象科学》2012,32(S1):149-154
短时强降水作为强对流的一种天气现象,是宿迁市较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等造成影响。然而,预报一直是难点,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气象资料,开展短时强降水预报服务,并形成日常业务流程,对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利用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Micaps高低空和地面资料、NECP 1°× 1°的再分析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基于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宿迁市短时强降水历史个例查询与潜势预报平台,以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质量,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季云昌 《气象》1983,9(6):17-18
从1980年起,华东地区的天气雷达联防组网试验为气象台站提供了一个新的预报工具——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以下简称综合图)。它是根据多部雷达探测到的资料拼制而成的,由于它连续地反映了空间降水或其它天气现象的变化,因而弥补了天气图的不足。综合图提供的回波区的性质、形状、范围、方位和移向移速及强回波中心的位置、强度和高度等信息,在短期晴雨预报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提高暴雨预报的能力也发挥了作用。下面介绍目前使用综合图作预报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和精细化天气预报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现状、技术进展、目前国内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目前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仍然主要是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和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但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和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将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和机理研究是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基础;先进的外推预报方法同快速更新循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以及二者的融合是未来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0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短时预报会议”上,国家气象局业务发展司的领导,强调了进一步开展短时预报业务的问题。我省近年来在短时预报方面作过许多工作,有的气象台还开展了某些项目日短时预报业务。但就全省而言,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业务体系。现就我省进一步开展短时预报业务问题,从整体结构方面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华中区域雷达组网的逐步完善,雷达资料实时共享成为可能。该文介绍了华中区域雷达资料实时共享平台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该平台的建成对于提高天气短时预报准确率、提高定点、定时、定量的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水平和加强天气联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家局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规范,从贵州省天气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业务需求出发,设计和建设了天气雷达业务联防系统,简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流程、地面要素加密信息收集显示、多普勒雷达预警信息和预报指标、重大灾害性短时临近预报的气象要素信息/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物理量、不稳定指数预警信息/预报指标及合拼显示、卫星云图降水/冰雹估计、3h降水/温度预报方法、短时临近预报编辑系统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哈尔滨市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由此揭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开展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