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改变,欧洲传统景观生态学近切需要改革和创新。如何保持景观生态学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它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是摆在欧洲景观生态学家面前的迫切课题。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目前的研究热点,对未来欧洲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中国景观生态不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1995年世界景观生态学大会和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思考。当今景观生态学与国际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发展)基本一致,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其重点领域包括:①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②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③景观系统分析与GIS应用等。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意识的不同,使得该学科在各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着重就我国的本领域研究状况与国际水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概括总结了地理空间分异的本质、特征结构与功能,并分析了其演化特点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初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质遗迹景观调查评价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培育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立地质公园体系最重要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地质遗迹的分类探讨,叙述了地质遗迹登录内容、记录格式,以及地质遗迹的评价方法、地质遗迹区划原则和等级、地质遗迹保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赖文宏 《冰川冻土》2003,25(8):186-189
简要介绍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特点,并根据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其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化价值进行总结。分析了青藏铁路对沿线景观产生影响主要工程类别:路基工程、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提出青藏铁路修建对西藏旅游景观产生的影响及为减小和缓解铁路工程对沿线景观的影响,需采取预防措施和恢复措施,所提各项措施符合青藏线的特点,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潘黄龙风景名胜区主景区黄龙寺沟运用水均衡原理和水化学系统分析,并结合天然同位表示综技术,初步查明了黄龙水循环规律,确立黄龙钙华的源泉和转花泉,其源泉来源于大气降水,并经深循环补给。进而阐明了钙华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黄龙水循环模式,用于保护和合理开发松潘黄龙自然景观资料,使之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疏勒河中、下游盆地景观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玉 《地球学报》2001,22(4):355-359
通过70-90年代中期遥感卫片解译,对疏勒河中,下游盆地生态景观进行分类,阐述了分布特征,应用GIS技术计算各类景观面积,分析了时空分布变化和成因,指出了两重点盆地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甘肃省境内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将甘肃省划分为6个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区,并依据甘肃省地质矿产局20余年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统计出各景观区元素含量的算法平均值及标准离差,与全国相应元素的水系沉积物背景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景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分析了号观、城市景观的概念与特点,回顾了国外城市景观的研究发展和16世纪以来景观建设的历程,认为国外城市景观建设的特点在于以建筑控制法规为中心,注重景观评价的制度化和立法。从规划设计实践、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景观建设发展的三个构想:确立景观权益的法律地位和推进景观评价的制度化;进一步丰富规划控制手段;整顿行业、建立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系统地划分了新疆地球化学景观区,并在典型景观区方法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景观区中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建议,为今后在类似景观区开展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首先论述了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评价,包括景观美学评价与景观视觉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原则是该文论述的主题,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以上海和广州市的绿地系统为例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于城乡交错带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来描述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过程特点,介绍了上海和沈阳的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天门山旅游区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四大核心景区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彩。文章从地质旅游的角度,归纳了天门山地质遗迹景观特色,分析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优势,提出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高原喀斯特景观及其旅游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2,19(2):103-108
本文通过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类型、特点及优势分析,提出高原、峡谷、峰林、峰丛、瀑布、溶洞是贵州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景观,它们在空间结上层次丰富的组合,即构成贵州高原绚丽多姿的喀斯特旅游形象,从而展示出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松潘黄龙水循环及钙华景观成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松潘黄龙风景名胜区主景区黄龙寺沟运用水均衡原理和水化学系统分析,并结合天然同位表示综技术,初步查明了黄龙水循环规律,确立黄龙钙华的源泉为转花泉,其源泉来源于大气降水,并经深循环补给。进而阐明了钙华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黄龙水循环模式,用于保护和合理开发松潘黄龙自然景观资料,使之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论景观水资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的"景观水资源"是水科学、美学、旅游学与景观学交叉研究的产物。论述了水体形成景观水资源的主要条件,阐明了景观水资源研究总目的、内容、方法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浦庆余  郭克毅 《地质论评》2007,53(B08):229-232
三清山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岩体侵位定位后又经历了大约50Ma的侵蚀和剥蚀,将上覆5000m的地层搬到南北两侧的断陷盆地中,形成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砂砾岩地层,花岗岩体便出露地表。又经过大约50~60Ma的构造演化和地貌演变形成了目前海拔1000~1800m的玉京峰期壮年地面和1200~1300m的怀玉山期壮年地面。至距今2.4Ma以前的上新世,在这两期古地面上曾先后发育了红色风化壳。红色风化壳的底部形成了众多的石蛋。进入更新世,随着地壳的强列抬升和气候变冷,冰冻风化、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古地面上的沟谷迅速向下侵蚀,古地面受到切割、破坏,风化壳也被侵蚀掉,形成深切峡谷、悬崖峭壁和柱、峰林立的景观,在柱、峰顶部残存着一些花岗岩石蛋。这种海拔超过15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高山地貌巍为壮观,石柱、尖峰显得十分秀丽,这就是三清山式地貌——高山尖峰地貌的特色,是提供旅人欣赏的主要花岗岩景观地貌,也是需要人们切实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17.
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旅游景观不难发现:关中地区山水景观具有深刻的地学成因内涵,古遗址景观具有不深刻的环境地学内涵;古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充分表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对地学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度的把握与利用,古遗址与古建筑的表层“风水模式”具有深刻的地学内涵,而赋予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论述了古地球化学景观图的编制方法和理论意义。其次论述了地球化学景观的分级,最后论述了利用古地球化学景观图预测后生铀矿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湿地研究成为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尤其是景观生态学的兴起为湿地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湿地的综合研究起到了启发和指导作用。空间格局、生态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样,从景观尺度上来研究湿地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当前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研究方法、湿地主要生态过程、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分析了目前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湿地生态过程以及湿地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大国,北京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它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朝所在地,它有非常丰富的景观,正如紫禁城一样风格独特。这个城市拥有很庞大的建筑结构,而很多的建筑那是四散在城市当中。目前,投资者受到市场的驱动,在各个城市的街道上进行激烈的争夺。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景观设计。我想引用一位著名的设计师1996年所讲的一种全新的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