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工程边坡块体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性分析原理,研究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拱肩槽工程边坡各类结构面和临空面组合而成的块体特征,将边坡块体分为确定性块体、半确定性块体和随机块体三个层次;采用块体理论计算评价了不同层次的块体在天然、地震、爆破、地下水状况下的稳定性,并对影响块体稳定性各种内外因素做了敏感性分析,建立了一套非规则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体系。研究表明,拱肩槽边坡出现确定性块体的可能性较小,边坡中的不稳定块体大部分为半确定性块体,且规模较小,影响深度有限,切割边界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传统块体理论对不连续岩体的稳定分析是建立在不连续面贯穿所研究岩体的假定基础上的,而实际的岩体不连续而长度是有限的。因此,本文将随机概率模型张块体理论,研究了三峡永久船闸边坡关键块体的肖落概率和块体的大小及分布密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块体理论是适用于分析节理发育破碎刚性岩体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锦屏二级水电站皮带机隧洞岩体不连续面发育,隧洞开挖面是否产生可动块体影响着皮带机隧洞的稳定性。在对皮带机隧洞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基础上,运用块体理论赤平解析法分析皮带机隧洞的稳定性,对各不连续面和开挖面构成的可动块体滑动形式进行判断,得出了块体的失稳形式以单面滑动为主,双面滑动和垂直掉块相对较少的结论;同时得出皮带机隧洞各部分可动块体分布的直观统计结果,即皮带机隧洞左侧墙,左、右顶拱失稳块体较多,右侧墙较少。  相似文献   

4.
刘钧 《地质科学》1991,(3):288-297
为了利用损伤力学理论分析岩体结构中的不连续块体,作者首先介绍了不连续块体的裂隙面积密度和等效损伤体等概念,进而分析了等效损伤体的损伤张量和真应力。在提出平均有效应力的概念之后,完成了有限单元法的离散化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计算不连续块体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硐室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不稳定块体是威胁地下硐室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地下硐室开挖前,根据勘探平硐的资料,搜索出地下硐室围岩的不稳定块体,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完工后地下硐室的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介绍了SASW(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程序在地下硐室中的应用,通过此方法,搜索出地下硐室围岩的潜在不稳定块体,为地下硐室的开挖和运营消除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锦屏一级水电站泄洪洞位于雅砻江右岸埋深大于100m的大理岩中,构造条件复杂,在施工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不稳定块体,严重影响工程安全。本文以泄洪洞0+210~0+230m段中导洞现场工程为依托,根据所揭露出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赤平投影、统计分析和块体理论等手段,对该工程段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块体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未开挖段不稳定块体由fxh-14、fxh-16断层与②、④组节理和开挖临空面切割产生,主要分布在右侧拱脚部位;(2)可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②、④组结构面的延伸长度;(3)搜索结果表明:未开挖段右侧拱脚处存在两处大型块体。经块体理论计算,其中由L一。。与②、④组节理和临空面组合而成的不稳定块体体积26.8m3,稳定性系数2.89。而fxh-14、fxh-16断层、②组节理与临空面切割而成的不稳定块体体积25.40,破坏模式为直接掉落,应施以相应的工程支护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7.
岩石力学联锁咬合岩块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建立了岩石力学中的多种联锁咬合岩块结构模型,介绍了块体理论的进展,并采用改进的DDA(块体不连续变形分析)法对块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块体塌落或滑动是岩质边坡工程的重要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块体稳定性分析是岩质边坡工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以浙江仙居县神仙居岩质边坡为研究背景,对块体稳定性分析及可视化进行研究。基于线性回归法和非均匀有理B样条法提出拟合结构面和临空面的新方法。基于坐标投影法提出单滑面和双滑面型块体的稳定系数计算方法,将无人机与坐标投影法结合,并基于Matlab开发出适于岩质边坡工程中平面多面体块体和曲面块体稳定性分析的CPG程序。该程序可实现结构面、临空面及不稳定块体的空间表示及可视化。工程实践表明,该研究可高效、准确地处理落石、崩塌等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程序计算结果与坐标投影块体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块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可靠,开发的CPG程序可行,可大幅提高块体稳定性分析效率,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节理裂隙岩体弹塑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托  余天堂 《岩土力学》2003,24(2):270-272
提出一种节理裂隙岩体弹塑性模型,将结构划分为块体单元和缝单元,其中缝单元可以是实际节理裂隙,也可以是人为缝单元。以块体单元形心的刚体位移和块体的平均应变作为基本未知量。该模型能充分考虑节理裂隙材料和块体材料的本构关系,计算量不大,是一种位移不协调单元。该模型特别适合节理裂隙岩体的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下工程处于一定水平的地应力环境中,块体边界法向应力概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块体的稳定性分析结果,现通过实测途径确定块体边界法向应力的研究还较少。基于大型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分析,通过在块体范围及邻区不同方向布置多个钻孔,首次将原生裂隙重张试验引入到块体边界法向应力的测定,对开挖后与块体主要边界产状相近的所有原生裂隙的法向应力进行了测试,成功取得了块体边界上的法向应力状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洞室开挖完成后,块体边界应力分布不均匀,但具一定规律,垂直向表现为从浅部到深部结构面的法向应力依次增大,在水平向上,随与洞室开挖面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结构面的法向应力实测值稍小于基于围岩应力的估算值,但总体一致。该成果可为确定围岩块体的边界力学状态和应力模型简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表明,原始Verhulst模型中以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判据缺乏合理性,以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判据应更合理,并推导出用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的计算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编写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将原始和改进的Verhulst模型以及3种判据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1)与原始Verhulst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更早,且更准确;(2)与速度最大值判据相比,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时间较早,且较准确;(3)可把原始模型中单一的时间预报值拓展为一段预报的时间范围,该预报时间范围的上限是加速度最大值时刻,下限是加加速度最大值时刻;(4)用改进模型和该时间段范围判据进行预报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且预报结果较准确。此外,经讨论认为临近破坏时,裂缝的增多以及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导致抗滑力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是使滑体产生加速度逐渐增大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矿产资源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介绍了灰色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原理,利用BP网络,对改进的GM(1,1)残差修正模型所得预测的结果进行再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对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的产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是可靠的,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贝叶斯概率水文预报理论制订水电站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以概率分布的形式定量地描述水文预报的不确定度,探索概率水文预报理论及其应用价值。采用气象因子灰关联预报模型处理输入因子的不确定度,将实时气象信息和历史水文资料有效结合,突破传统确定性预报方法在信息利用和样本学习方面的局限性,以提高水文预报的精确度。以丰满水电厂水库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确定性径流预报方法相比,不仅有利于决策人员定量考虑不确定性,而且在期望意义上提高了径流预报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洪兴  唐辉明  王冠 《岩土力学》2005,26(Z2):41-44
单一预测模型仅能体现系统的局部,其预测精度较差。为此,研究了组合预测方法在斜坡变形位移中的应用,它将各种预测方法进行适当的组合,综合利用各种预测方法所提供的有用信息进行预测。首先建立5种单一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了预测,然后把各个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等权平均进行组合预测。并通过对链子崖危岩体监测点 位移值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其绝对误差较低,精度较高,大大地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广泛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因此,对其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及对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时存在的问题,用预报预警成功率衡量预报预警水平,并建立系统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体系;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时、空、强”3要素的预报预警范围对预报预警成功率的影响后,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时、空、强”预报预警成功率、某次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某次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整体评价模型。论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符合我国目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层递阶方法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余天堂  王振波 《岩土力学》2003,24(3):442-444
提出采用多层建模法预报边坡位移。该方法把动态系统的状态(或输出)预报问题分为系统的时变参数预报和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状态(或输出)预报两部分,可充分考虑被预报系统的时变特性。给出了多层递阶的建模和预报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选点法和变换法在求取Pearl模型参数时误差较大的缺陷,且预报判据缺乏足够论证,可能导致预测预报准确度较低问题,将非线性拟合确定参数的方法应用到Pearl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了Pearl模型速度和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将非线性拟合确定参数的方法和推导的判据计算公式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滑坡实际发生时间介于Pearl模型速度最大值判据和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时间之间,用Pearl模型加速度最大值判据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预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必须采用快速高效的方法对污染趋势做出预测预警。本研究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模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年限预测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开发了基于ArcView GIS的预警预测程序模块,实现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警预测。最后以北京市及其近郊区为实例,对该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预警并对Pb元素超标年限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预警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滑坡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容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对社会危害很大。目前有关它的预测预报的效果还不甚理想。滑坡灾害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而人为因素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 ,自然诱发因素则主要是降雨 ,特别是暴雨。通过对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的哲学思考 ,作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由天预报地 ,即以降雨预报结果来推测区域滑坡发生的概率方法的研究。将该方法与单点滑坡的监测预报法结合起来 ,可望进一步提高滑坡预测预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which is the major basis of current weather forecast,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atmospheric motion, the assimi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bservation data, the expression of model physics, etc., leading to the forecast error of weath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provides a new possibility for the advancement and innovation of weather forecast.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weather forecast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re mainly described to account for this possibility. After that, the idea for development of weather forecas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umerical forecast is put forward. Particularly, this study stresses that,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AI algorithm of weather forecast in the future, it is requested to focus on the nonlinear and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motion leading to the uncertainty of forecast. Starting from the essence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we need to realize the hybrid modeling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not only to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of input-output mapping, but also to provide solutions to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weather forec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