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造成锑和金—锑矿化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解度测定了锑的硫氢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并获得了这些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的温度关系方程式。首次进行了锑和金-锑矿化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的硫,锑和金浓度的系统测定。阐明了在金-锑共同迁移的条件下锑矿金在迁移和沉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配合物在玻炭电极上氧化溶出电位与配位体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配合物有逐级稳定常数和参与形成配合物的配位体数目,研究了Cu(H2Sal)^2+2和Cd(SCN)^2-4配合物体系,测定结果与文献(3,4)报道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金氯配合物高温热力学常数研究现状张生,柳少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氯配合物,溶解度实验,平衡常数金的溶解度实验提示,在富还原硫和氯的热液中金分别形成硫氢配合物和氯配合物,二者为理解和分析金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迁移沉淀...  相似文献   

4.
报道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配合物在玻炭电极上氧化溶出电位与配位体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参与形成配合物的配位体数目。研究了Cu(H2Sal)2+2和Cd(SCN)2-4配合物体系,测定结果与文献[3,4]报道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银-钯(Ag-Pd)合金+AgCl在HCl-H2O对热液中的溶解度测定为例,叙述了用合金作为实验初始物和同时测定合金组成的方法。本实验结果与前人在相同实验条件仅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比较后指出:①本实验中测得的银溶解度位于Zotov和Seward的研究结果之间;②从实验中测得把的溶解度,计算或的存在形式和控制把溶解度反应式的平衡常数与Gammons一致,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用Ag-Pd合金+AgCl作为溶解度反应的初始物研究该合金组成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提出了控制体系氧逸度的新方法,为从实验上研究成矿元素在低温下的热液行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的荧光试剂──水杨醛缩-5-(8-喹啉偶氮)-8-氨基喹啉。在中性至弱碱性介质中,Cu ̄2+与试剂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试剂荧光熄灭。测得配合物中Cu ̄2+与试剂的组成比为1:2并推测了它的可能结构。所考察的20种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离子对荧光反应均不产生干扰。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选择性,△F值可稳定120min,其检出限为1.0μg/LCu。所建立的测定痕量Cu的荧光光度法适用于矿泉水及无机盐试剂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稀土元素荧光分析化学领域在1962-1996年间的进展作了全面的评述。展示了利用稀土离子的直接荧光,稀土-无机配体配合物的稀土离特征荧光、稀土配合物的配体荧光。稀土-有机配体二元配合物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稀土-有机配体三元配合物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稀土“共发光”体系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以及β-环糊精增敏下的稀土离子特征荧光等稀土离子的溶液荧光进行了稀土离子荧  相似文献   

8.
热液成矿系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金属矿物来源,其中的S和Cl是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配体,对地壳内金属在流体中的迁移起到重要作用.在中低温(25~300℃)的温度范围下,根据最新的可用热力学性质,利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GWB(Geochemist's Workbench),对Cu-Fe-NaCl-H2O-S体系进行了地球化学模拟,比较了氯配合物和硫氢配合物在Cu金属迁移当中的作用.模拟流体的各组分浓度均以天然热液的流体范围相当,该模型解释了热液中Cu对于S和Cl的配合模式.在较低的温度下,硫氢配合物是体系中主要的Cu迁移物种,但这种优势也与所处的pH值和氧化还原环境关系密切.而较高温度下则主要为氯配合物形态进行迁移.作为硫氢配合物或氯配合物的输送则决定了金属富集的模式,该模型可用于参考评估自然界中的热液流体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玉冰  赵甜甜  向武  赵云鹏  刘洋 《地球科学》2021,46(5):1862-1870
为了研究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利用pH电位滴定法和荧光淬灭滴定法测定了大九湖泥炭沼泽中不同分子量段的DOM和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pH电位滴定法结果(4.0~6.1)和荧光淬灭滴定法(1.5~4.1)差异较大,这与高pH条件下OH被脱质子化及Fe2+的氧化有关.相对而言,pH滴定法更适用于探究不同分子量段DOM与铁的络合稳定性,荧光淬灭法不改变样品酸碱条件,更适于研究不同价态铁与DOM的络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DOM与Fe3+的络合稳定常数大于Fe2+,低分子量段(< 3 kDa)的DOM与Fe2+、Fe3+的络合稳定常数更大.泥炭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络合稳定性,分子量相对较小的DOM与铁的络合能力更强.即便Fe2+氧化为Fe3+,仍能与DOM络合并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这有利于陆源溶解性铁向水生态系统的输出.沼泽源铁有机配合物的络合稳定性还会影响铁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肖贤明 《地球化学》1997,26(1):64-71
应用现代有机岩石学方法,配合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的研究,认识了一种较特殊的烃源岩类型,其生烃母质以菌解无定形体为主,不仅其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其生烃早,“液态窗”范围介于镜质组R°为0.40%-0.95%之间。这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强(相当于ⅡB型干酪根),实际上已进入成熟-成烃峰期阶段,并广泛分布于塔北轮南及其以南地区,预测展布面积达1.0-1.5万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测定岩石、矿物及矿石中0.01-100μg/g的砷、锑、硒和碲的原子吸收方法,该方法建立在通过从含硫-溴化物溶液中用乙烯-1和甲苯的混和物萃取这些经预富集的元素的基础上。硒和碲作为附加到烯烃双链上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亲电子产物被不可逆地萃取。就砷和锑来说,可产生与甲苯络合的分了了溴化物的可逆萃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测一痕量铍的分光光度法[1][2]已有介绍,早在1928年就有人[3]研究了Be与醌茜素(1,2,5,8-四羟基蒽醌0的显色反应,但灵敏度低,稳定性差,近近所研究的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Be-CAS-CTMAB法测定矿石中铍[4]和Be-CER-CPB测定天然水中铍^[5],前者的干扰严重复 ,后者的测定范围窄,本文研究了在NaOH的碱性介质中,在CTM-AB存在下Be与醌茜素的显色条件,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26nm,铍的含量在1-5u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10min后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至少可稳定4h,采用萃取分离方法可以消除干扰物质,试验证明,方法对地质样品中痕量铍的测定,可以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锰是一种亲生物的元素,在锰成矿过程中,生物作用不可忽视。“有机质-金属”体系对锰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成因和地球化学意义,尤其是锰的氧化细菌和还原细菌是锰矿石建造形成的发展的主要和普遍存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草酸对沉积地层中Fe、Cu、Pb、Zn元素的淋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准流动热液反应装置,进行了草酸与沉积地层中的Fe、Cu、Pb、Zn元素活化淋滤的成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草酸对地层中的金属元素有较强的活化萃取能力,最大淋滤量对应温度在125-150℃之间,通过对比实验液相和固相中金属量的变化.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实验淋滤率顺序,并结合曲仁盆地成矿特征,指出有机配合物可能是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常温下在pH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Ga与1,5-二(2-羟基-5-磺基苯基)-3-氰基甲 (DSPCF)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波长630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8×10 ̄4L·mol ̄-1·cm ̄-1,配合比为n(Ga):n(DSPCF)=1:2,显色反应在20min内完成,稳定时间至少24h,Ga量在0~1.8mg/L时遵守比尔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后可实现煤矸石中G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依据国外贵金属最新水热实验研究和溶解度计算结果,对热液条件下金、银和铂族元素的共生分离机制进行了综述,指出源岩特征、热液性质和活动历史、配合物类型及其热动力学性质、贵金属相对溶解度和沉淀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林发  黄美新 《岩矿测试》1996,15(1):35-38
常温下PH4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Ga与1,5-二(2-羟基-5-磺基苯基)-3-氰基甲Zan(DSPCF)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元素后可实现煤矸石中G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郁云妹  莫德明 《矿物学报》1995,15(2):168-175
文章叙述了用Au-Ag合金测定Au和Ag溶解度及讨论Au的热液行为的意义和方法。实验结果指出:在300℃,fo2在10^-35 ̄10^14间,ΣC1=3.0mol/kg和有含银矿物存在时,Au-Ag系列与含水氯化物热液反应,Au-Ag系列中纯Au的溶解度最高,中间组分的溶解度随XAu的增加而升高,而银的溶解度随XAg的变化不明显,但随ΣC1^-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含银相存在时,金和银总是趋向于形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是当前正蓬勃发展的流体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吩支。本文对八十年代以国际上关于成矿流体于球化学的几个问题做了阐述,涉及到元素在熔体-溶液平衡体系中的分配、热水溶液系统中成矿元素的配合物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金属从成矿流体中沉淀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侯安新  王荔 《地质实验室》1994,10(4):274-276
2,6,7-三羟基-9-[4-二甲氨基-3-(4-磺酸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是一种新的显色剂,简称DMASAPF,该试剂在微碱性介质中,有CPB存在下与镓形成红紫色三元配合物,配合物λmax=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60=5.3×10^5L.mol^-1.cm^-1,用双波倍增法测得ε560-520=9.58×10^5L.mol^-1,cm^-1,属于超高灵敏度显色反应,用拟定的方法,进行了地质样品中痕量镓的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