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问题研究”,它不仅指导师生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还通过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搜集、处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深入研究和落实新教材中“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学整体性互动,简单说,就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地说,其内涵表现为教师主导施教和学生主体认识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就其外延来看.包括课外对课堂的延续部分(教师备课、学生课业活动等).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叶艳 《地理教学》2011,(18):17-18
一、教学课题 法国(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篇章)。 二、活动背景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篇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课的活动设计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阅读地图等环节获取法国国家地理的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整理散乱的信息,并构建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本节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阅读“图”,分析“图”和运用“图”,  相似文献   

4.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调查式项目实践活动依托真实情境、聚焦真实问题,其内容包括项目的合作与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培育和践行地理实践力。本文以“生活性服务业”内容为例,以杭州市临安区奶茶店分布调研为主题开展调查式项目实践,通过确定调查目标、制定调查任务、整理调查结果、开展调查评价等环节完成项目实践活动,并尝试通过调查式项目活动引导教师及时变革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内驱式学习,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活动”板块,这些“活动”板块以“关注人的发展”为基础,内容涉及实验、观测、参观调查、讨论、标本的采集与收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多个方面。教学中灵活地开展这些“活动”,能增加学生感知知识的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凸现新课程的理念。同时还可根据学情和乡土实际的不同,补充和拓展一些“活动”教学。下面以人教版“行星地球”一章为例,谈如何选择和实施“活动”板块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既是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时的建议。围绕《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例如,《课标》中“标准”要求学生“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时,“活动建议”是:“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再如,《课标》在要求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时,“活动建议”是:“联系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8.
虞志奇 《地理教学》2008,(10):15-16
辩论题目 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活动人员 高二(1)班全体学生 活动用时 40分钟(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前的准备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宣传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辩论的准备工作。在学习了“区域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现把南水北调的“利与弊”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要求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分析南水北调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地理教学》2005,(9):22-24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与“研究”比较,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词和英原意更为贴切。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以“历史名城—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发展与保护”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活动,激趣设疑,概括全文;谈论北京,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分析地图,知道古城空间区域变迁的原因和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建筑;综合分析,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掌握说明一个城市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评价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劣;分析案例,说出北京三大城市职能和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讨论交流,知道北京的发展前景,树立合理发展城市区域和保护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的思想意识;编写“教材”,关注乡土,学以致用.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描述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通览其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可以看出:本节内容简单,其知识目标的达成较易。多数的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这一节内容时,要么让学生自学,要么是5到10分钟就能快速的讲完,并不当作重点内容来处理。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理,研究的是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所产生的空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关系。通过学习“旅游地理”.使学生对旅游资源、旅游规划和旅游与区域发展等能有初步的了解。旅游涉及自然、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等众多领域.构建其独特的旅游系统(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信息”在信息论中指的是用符号传递的接受者预先并不知道的报道和内容,而“地理信息”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用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地理材料。“有效利用”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使地理信息材料发挥效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预期目的的过程,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利用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地理课堂信息有效利用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对湘教版地理必修…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地理必修III”是学生在学爿了“地理必修l”和“地理必修II”,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慧 《地理教学》2005,(12):30-32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发展迅速,对居民的社会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微信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北京5个典型城中村,利用多元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信息渠道对城中村居民居住和迁移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中村住房市场非正规化从信息源头切断了居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住房信息的渠道,加上城中村居民选择新住所具有就业导向和以地缘—血缘为纽带聚集的特征,信息渠道对城中村居民的居住迁移距离没有显著影响;受“就业锚点”、“距离衰减定律”和非正规就业影响,信息渠道对城中村居民近距离就业迁移也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城中村居民能通过招聘网站、社交网络等网络渠道获取就业信息,ICT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就业空间选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时空制约。本文加深了关于ICT对居民日常活动空间影响、技术进步与社会平等关系的理解,丰富了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荆州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为古九州之一,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诸葛亮在荆州城楼上演的《空城计》”,妇孺皆知。而今的荆州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这座底蕴厚重的城市,民政人与时俱进,融入时代大潮,再现荆州精神,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带着敬佩的心情,记者日前采访了荆州市民政局局长傅纯海。记者:荆州市市名曾几度沉浮,1996年最终定名为荆州,恢复荆州市,在地名文化上有何意义?傅局长:荆州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州地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延续荆州历史文脉,而且…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地理教学》2012,(23):15-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已日益为广大地理教师所接受。但是,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谁要享有发展,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贯穿于地理课堂活动的灵魂,应当是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思维。如若地理课堂仅仅将活动当作时髦的招牌,为活动而活动——追求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却无法激起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而又深刻的思维活动,那么,“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孙庆红 《地理教学》2010,(19):33-35
一、回到“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符合中学地理教育规律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0.
杨雪娇 《地理教学》2009,(12):20-21,34
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程度上自己的活动,教学的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就不能不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现行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动多,以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经历活动,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