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传播地学科普工作之重要性及加强广大社会对学会所属小洋岛科普教育基地的了解,在上海市科协支持及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帮助下,学会今年已进行了两次宣传活动。 5月19日学会旅游地学及科普教育两专业委员会委派黄大信及景学立携带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及地质学会共同制作的“保护地质遗产、保护地学旅游资源”及小洋岛科普基地介绍等宣传图文版以  相似文献   

2.
地质公园建设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公园建设不仅可开发地学旅游新产品,拓宽地学旅游市场,加强对地学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还具有指导地质遗迹景观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地方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东部诸多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广泛分布着陆生红色碎屑岩地层。受构造活动影响,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景观,从形态上初步可分为"陡崖式"、"象形式"、"宫殿式"和"蜂窝式"等几种类型。青海东部丹霞地貌景观资源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试图通过对掌握的丹霞地貌景观的地质地貌特征的阐述,说明青海东部丹霞地貌景观的地学研究价值、景观资源保护价值和旅游科普价值,以期从加强地质地貌学研究的角度促进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4.
赵晓丽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7-464
甘肃平凉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不仅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而且是重要地貌景观、地质科普、历史文化等旅游观光资源。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态势分析,从而为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并结合崆峒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保护的建议。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地质资源特征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也具有地质公园品牌认知度高、人文历史悠久等后天优势。对比其资源利用率低、地质科普与基础科普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在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把握全域旅游的时代命题,接轨5G先进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平台,将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打造成既有自然景观旅游,又有科考、生态、文化的高层次旅游与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产、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到地学旅游的行列。然而,地质公园必须以"科普"作为地学旅游的基础,使游客真正体验富有科学内涵的旅游乐趣,才能成为他们增长知识、  相似文献   

6.
金坛市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与古文化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岩溶洞穴、矿产产地与观赏石景点8大类。对其应遵循原态保护的原则,以茅山风景名胜区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大众地学科普旅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泰宁寨下大峡谷由悬天峡、通天峡和祈天峡3条峡谷构成,地貌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地学旅游资源丰富,是泰宁山原-峡谷型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峡谷中丹崖高耸,洞穴密布,线谷纵横,地质遗迹众多,科学内涵丰富,集中展示了丹霞线谷、巷谷及洞穴发育演化。经科学规划和精心建设,现已成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丹霞地貌科考、科普、地学与生态旅游的主要线路。  相似文献   

8.
强笑笑 《地质与勘探》2021,57(3):640-646
为了推广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的应用,提升地学旅游品味与质量,本文以素描为例,对地质景观的艺术展示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地质素描的区别。按照所绘制景观形态的不同对地质景观素描进行了分类,系统阐述了地质景观素描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并以敦煌雅丹地貌为例展示了地质景观素描的具体绘图步骤与技巧。地质景观素描是对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的绘制,既注重表达地质景观深层的科学内涵,又注重艺术性与生动性。此外,本文就地质景观素描在地质公园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主要包括地质公园推广宣传、地质公园解说牌、地质公园纪念品、地质公园网站以及地学科普,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位于广南南部海滨的下川岛风景俊秀,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学资源。岛内地质体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千姿百态、似豆、似肠,相互交替,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保存和记录了数亿年的地球演化过程;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朝夕涨落的海浪和数亿年之久的混合花岗岩,共同构成了下川岛独特的海岸带风光。这些独特的地学资源不但是难得的科普科研基地,也为岛上旅游开发添光增色。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质学报》2019,(1):169-172
达古冰山地质公园以现代山地冰川地貌景观为核心,辅以古冰川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水堆积地貌景观,融类型丰富、规模宏大的地表碳酸盐岩钙华堆积地貌、各类水体景观和构造地质遗迹资源为一体。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地学意义。研究表明,该地质公园在冰川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和岩石学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为典型的地学科普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占和  陈德斌  付晶 《新疆地质》2011,29(2):231-233
吐鲁番火焰山地质遗迹以其独特的地貌、干热的气候、浓厚的西域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参观旅游.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火焰山地质遗迹的形成机制与地层、地质构造、外动力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崂山风景区旅游主线大平岚附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导致崂山风景区南线道路全线封闭,崩落巨石上方的残留危岩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治理。为使原有景观石得以保护,又不致于形成新的视觉污染,利用人造景观石在崂山风景区大平岚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该方案投资少、工期短、效果好,既消除了崩塌地质灾害隐患,使原有景观石得到了保护,又未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为人造景观石在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宝贵 《甘肃地质》2007,(Z1):71-75
兰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50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194次,造成630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新的调查显示,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其中泥石流126条,滑坡95处、崩塌28处、地面塌陷11处、不稳定斜坡134处。根据危险性评估,威胁特重的有69处,重的有100处,中度的有149处,轻度的有76处。区内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烈,通过对兰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滑坡泥石流危害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姚宝贵 《甘肃地质》2007,16(1):71-75
兰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肩负着经济建设和战略转移的重任,同时兰州又是在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近50年来,共发生地质灾害194次,造成630入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新的调查显示,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其中泥石流126条,滑坡95处、崩塌28处、地面塌陷11处、不稳定斜坡134处。根据危险性评估,威胁特重的有69处,重的有100处,中度的有149处,轻度的有76处。区内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烈,通过对兰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滑坡泥石流危害及成因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兰州碑林地质灾害概况做了全面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依据滑坡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排水、支挡、地基处理等治理方案,并对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同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艳艳  宿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5,37(6):1697-1707
兰州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山区城市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伴共生,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运用灾害统计学、经济学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脱钩模型等多种理论方法对2006-2012年兰州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兰州市地质灾害总体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 正面影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内地质灾害高发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共生的条件下, 必须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负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最终达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永军  侯云龙  刘武 《甘肃地质》2009,18(4):84-88,71
在研究分析兰州市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基础上,选择14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因子3项,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基础因子8项,地质灾害诱发因子3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野外调查资料、基础地质资料、遥感数据等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在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系统的栅格运算功能,将兰州市区各评价因子按照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信息叠加计算,得到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计算成果栅格图件。经综合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18.
工程开挖的结构效应与防治对策──以兰州西郊滑坡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开挖引起的滑坡作用不仅取决于斜坡带本身的地质结构,更取决于工程开挖与斜坡地质结构相互作用,因此科学地工程开挖可以避免这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以2001年7月1日发生在兰州西郊白垩系砂岩顺层山坡上天然气长输管道管沟深开挖引起的岩层滑动和由此造成的兰州市煤气管道大变形问题为例,揭示了层间剪切带的工程开挖效应和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此类地质灾害教训。  相似文献   

19.
王云龙  文宝萍 《中国地质》2011,38(6):1593-1598
兰州是中国省会城市中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其地质灾害主要受地质、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兰州市区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采用专业数理统计软件SPSS中的逻辑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计算评价区内各单元格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通过GIS平台和SPSS软件之间数据格式的交换,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与滑坡分布规律一致,对兰州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嵊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其中尤以地貌景观类、古生物类和水体景观类最具特色。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 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7大类, 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