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地雷达在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地雷达是浅部勘探的一种有效的勘探方法。文章简要叙述了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及其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可行性,通过探地雷达在地裂缝、岩溶塌陷、滑坡以及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展示其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探地雷达是一种浅部勘探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灾害调查,近年也开始用于工程病害检测以及人防工程探测.本文介绍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分析其用于地道探测的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探测技术,其在地道探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方法对硝基苯在介质中的存在状态进行探地雷达的探测模拟,研究硝基苯在介质中的分布及电磁响应,讨论使用探地雷达探测硝基苯污染的可行性和分析污染程度,为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张辉  杨青  胡饶  赵振  孙从军 《物探与化探》2013,(6):1114-1119
对一个有近40年历史的废弃加油站,分别使用探地雷达方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探测,同时布置了4口监测井进行取样分析,以验证两种方法探测石油烃类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s)污染物的准确性。测量结果明确显示了污染源及其扩散范围。实际应用证实了探地雷达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在加油站及类似场地用于环境探测。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农田、地面建筑物乃至生命财产的安全。介绍了探地雷达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以南京某铜矿采空区探测为例,探讨了探地雷达在铜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修正了采空区的位置,为下一步对该采空区的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地雷达在水利设施现状及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邓世坤 《物探与化探》2000,24(4):296-301
简述探地雷达的一些基本原理,介绍探地雷达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及隐患探测的3个实例,包括拦洪闸底板现状探测;海滨防浪堤隐患探测以及江堤滑塌成因调查。  相似文献   

7.
石油类物质会通过渗漏方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物性和结构,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由此造成的地下污染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雷达技术在地下油类污染区的调查中,显示有原位、无损、快速、经济等显著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地质雷达应用于石油类有机污染场地调查的可行性,本文从地质雷达的应用原理、适用条件、实用结果等方面,分析其探测石油类有机污染的能力,并对其探测的不足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洞探测是地铁施工中的重要检测内容之一,探地雷达具有在城市道路上快速检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以北京某地铁沿线的空洞探测为例,着重讨论地下空洞的赋存空间、探地雷达探测空洞的技术方法和常见异常的特征等问题,分析了城市环境中探地雷达剖面上的常见异常,为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塌陷严重危害城市公共安全,对城市道路塌陷隐患进行快速、准确、绿色的探测,有助于减少城市地下病害发育,提升城市安全运营能力。通过调查分析,成都市城市道路塌陷的主要成因包括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等。采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对城市道路进行快速探测,建立了以探测、解译、验证、评估、成果及信息化管理为系统的探测体系。实践表明,车载三维探地雷达是快速探测城市道路塌陷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地雷达应用于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长斌  徐国元 《岩土力学》2005,26(10):1689-1691
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的构想,并探讨了探地雷达技术的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认为,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进行填埋场选址、渗漏检测以及封场后覆盖层厚度测定等研究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地雷达在探测玉树走滑断裂带活动性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地雷达具有快速、检测范围广、探测深度深、分辨率高及对地表环境无破坏等特点,在活动断层探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简要介绍玉树走滑断裂带活动性的基础上,选择高分辨率的探地雷达对隆宝、昔日达和盘琼沟处断裂带附近的活动断层进行探测。采用时间域有限差分法建立活动断层的数值模型对其雷达波响应特征进行模拟,分析断层在探地雷达剖面上的反射波特征。根据断层的反射波特征解译探地雷达图像,判断断层的位置、走向及空间展布。结合探槽开挖对比,探地雷达图像的解译结果与探槽开挖后的断裂带剖面展示的断层活动性质基本一致。根据隆宝、昔日达和盘琼沟处的探地雷达图像与探槽剖面上断层反射波特征的对比研究,解译了玉树地震震中位置探地雷达剖面上的断层展布。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快速探测活动断层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地表破裂不明显的区域,不仅可以准确地判断断层的位置、走向及空间展布,还可以将断裂带附近地下岩层的层位信息及探槽断面之外的地表下图像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以后运用探地雷达探测活动断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地质雷达、钻探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苏南某市A1渗漏加油站进行了勘查,结果发现:在加油站东北方向地质雷达影像出现强反射异常特征,清楚地显示了污染物或污染晕向下游和下方扩散的特点;钻探证实了在地表以下0.60~6.0m的粉细砂层中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大多出现严重超标,如甲苯、异丁苯含量分别达2 738μg/kg和64 505μg/kg;认为地质雷达可以用于加油站渗漏污染的探查;指出需对该加油站污染土层和含水层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属性提取与分析的方法,对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属性分析、快速解译。研究表明,空洞、脱空、疏松体、富水体等城市病害体在三维探地雷达数据体的水平切片及垂直剖面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厦门市环岛路地下管线探测为例,进行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属性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管线在振幅体、方差体、构造体等属性切片上都存在明显异常,其中方差体切片对管线的反映更为清晰,表明在以管线为目标的探测中三维探地雷达三维数据体的方差属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在赵子秀山滑坡裂缝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裂缝是判定滑坡规模、分析滑坡形成机制、预测滑坡发展趋势、指导滑坡监测、治理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滑坡裂缝特征调查的原理,确立了探地雷达进行滑坡裂缝调查的一般模式,并以四川华蓥市赵子秀山滑坡变形体的探地雷达探测为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获取了清晰反映裂缝位置、走向、深度的高质量图像.研究表明采用探地雷达进行滑坡裂缝探测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探地雷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探地雷达在探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基病害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地基病害产生的机理,归纳了地基病害如土体疏松、脱空和滑移在雷达测线剖面图和单道波形图的典型图像特征,并判定出地基病害的程度和空间位置,工程还采用现场开挖及静力触探对比验证探地雷达的探测结果;实践证明了探地雷达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基病害快速探测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溶洞是地铁隧道工程的重要检测内容之一,探地雷达波在溶洞中传播的信号特征与围岩存在明显的差别,雷达反射波组的振幅、波长和频率会随着介质的电性变化而改变,正确识别溶洞的雷达波组特征是判别溶洞存在及其性质的关键所在。以南京地铁三号线滨江路站—五塘村站之间地铁隧道下方岩体内隐含溶洞探测为例,着重讨论了溶洞在探地雷达检测剖面上的波形显示特征,结合钻孔验证,说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溶洞探测中是有效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低频探地雷达在青藏高原冻土带环境下的探测深度、分辨率及反射特征分析的正演模拟来研究其在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可行性和关键参数。首先通过雷达测距方程计算确定了理论上探地雷达的最大探测深度与发射频率、地下介质电阻率、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电磁波反射理论计算满足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深度所需的系统增益;随后通过低频探地雷达分辨率计算和仿真模拟来确定低频探地雷达在大尺度(200 m)范围的广义分辨率;最后参考已经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木里地区基本情况设计冻土及天然气水合物模型,利用时间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二维正演,获得了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带底界以及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的反射特征,为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提供有用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频率小于等于15 MHz且系统增益大于165 dB的低频探地雷达在地表电阻率较高的冻土区能够满足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探测深度要求;分辨率计算及仿真模拟表明低频探地雷达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在200 m深度可以达到探测深度1%的广义分辨率;探地雷达信号在冻土底界、天然气水合物顶、底界均存在明显的强振幅和频率突变特征;理论计算结果认为应用低频探地雷达直接探测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探地雷达正演模拟软件GprMax,针对地下水不同污染途径和不同污染介质,建立了地下水污染的5种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在探测地下水污染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质雷达的理论办法,了解某区域范围内已知埋藏物所造成的地质污染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布置工程工作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这里还建立了用于区域污染识别的探地雷达探测数据处理模型,对地下污染情况进行了探测和识别,并与实际结果进行了比较。实践证明,该方法既可以提高探地雷达信号解释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与地下空间相关的安全运营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准确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成果是保障其课题成功实施的关键。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已达50m,局部特大工程深度在70m左右。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将向综合化、深层化、人性化、生态化发展,从而对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地下空间探测技术除了钻探外,主要采用包括探地雷达、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浅层瞬变电磁法、井间CT、微动等地球物理方法。以"城市浅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体系研究"课题为例,介绍了探地雷达在真三维采集、拟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雷达数据偏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地下管线探测及岩溶调查等案例,分析了探地雷达等多种探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探测效果。研究认为未来的三维高密度横波地震、三维高密度电磁法、三维探地雷达等技术是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