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号和第四号仪器的测微器是用馬达带动,人手操纵的;第二号仪器是用光电方法自动观測的;第三号仪器装有手轉测微器. 全部天文测时結果都归算到徐台的經度基点上(也就是第一号仪器的所在地),該基点經过1926和1933年的国际經度測定,經度采用值为东經8~h05~m42~s890.这点的北緯是31°11′31″.0,海拔7米.  相似文献   

2.
1957年上半年,徐台的天文測時是用下列三個中星儀進行的: 1.Prin α=80 mm,f=86 cm. 2.Zeiss No.14968 α=100 mm,f=100 cm. 3.Zeiss No.14969 α=100 mm,f=100 cm.這三個中星儀都带有接觸測微器,其中第一號儀器的測微器可以用馬達带動,其他两具儀器都是手轉測微器。全部的天文測時結果都歸算到徐台的經度基點上(也就是第一號儀器的所在地),該基點經過1926年和1933年的國際經度测量,經度採用值為東經8~h05~m42~s.890。這點的緯度是北緯31°11′31″.0,海拔7米。  相似文献   

3.
1959年7月10日在太阳日面經度λ=327.5°日面緯度φ=18°处爆发了一个特級大耀斑,这个耀斑从发生起到消失几乎延續了四个小时之多,我們对这个大耀斑作了光譜的观測,本文就是介紹对在耀斑极強期間获得的光譜資料所作的分析,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論輪廓的比較确定在耀斑中可能存在的物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由各台站以天頂儀、攝影天頂筒、稜鏡等高儀或其他儀器觀測所得的緯度值可組成各該台站緯度變化的平滑曲綫。應用個别台站的緯度變化值或組合一定台站的數據,就可以計算極點的坐標。國際緯度組織(ILS)早自1899年就組合了北半球39°8′同一緯度綫上幾個台站、使用同樣的觀测儀器、觀測星表和程序所得的緯度变化來計算極點坐標,以後還絡續組織了一些南緯的台站進行觀测。1955年在都伯林舉行的第9屆國際天文協會大會上更决議由國際緯度組織及時供給國際時間局(BIH)以資料來計算參加國際時  相似文献   

5.
本台测時所使用的儀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迴轉中星儀,並由超人差测微器與記時儀自動記錄觀測所得時刻。觀測一般在世界時11h—13h之間進行。每次觀测的星數一般是10—12顆,天頂南北的星體約各佔一半。觀测結果的整理則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恆星赤經以FK_3星表系統为根據,觀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儀所在經度为東經8~h5~m42~s.890。  相似文献   

6.
试题原文请参阅《天文爱好者》2006年第2期“奥赛专版”。1~3为低年组和高年组共做的题目。1.熊。在北极点上,日落一年之中只发生一次,就是在接近秋分的时候。在北极点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黄道与地平圈的夹角为23.5度。日落时,太阳向地平圈下降的角距离为它的视直径,即32角分。在此期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距离为:φ=32′/sin23.5°,则日落的时间为 t=φ/v。此处 v为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v=360°/365.25天。通过计算得出:t=(32/60)°/(360°/365.25天)/sin23.5°=1.36天=32.5小时。显然,要观测这样一次日落,北极熊要在北极点转上490度!若要使日落时间延长,可以利用降低物理地平的  相似文献   

7.
第一號儀器的测微器是用馬達帶動,人手操縱的;第二號儀器是用光電方法進行觀测的;第三號儀器裝有手轉测微器。全部的天文测時結果都歸算到徐台的經度基點上(也就是第一號儀器的所在地),該基點經過1926年和1933年的國際經度测定,經度採用值為東經8~h05~m42~s、890。這點的  相似文献   

8.
βCep型变星BW Vul的光变周期以(14.24±0.20)×10~(-10)天/天的变率在持续增长着。且它的光度极大时刻的(O-C)值还具有一个周期约26.3年、变幅约0.022—0.024天的类正弦形变化。若解释为双星轨道运动的光时效应,其轨道半长径αsin i=(1.91—2.08)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约e=0.52。  相似文献   

9.
译文:从地球上看,月球的视直径为31′,在口径40cm,焦距254cm的望远镜的焦面上所成月像的直径是多少?画图解释你的计算。 解答:对于焦距为F(单位为mm)的望远镜,其焦面上的线尺寸l与对应的天空张角α之间的关系为:l=Ftgα,当α较小时,有l≈Fα,当l取毫米作单位,α取角秒作单位时,有l=Fα″sin1″,由上式可得望远镜的底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简称SDSS)第4次释放的光谱数据中选取的10~5个发射线星系样本,研究了[O_Ⅱ]λ3727/Hα流量比与星系尘埃消光、气体电离态和金属丰度的关系.发现尘埃消光改正对[O_Ⅱ]λ3727/Hα谱线流量比影响显著,消光改正前、后的[O_Ⅱ]λ3727/Hα谱线流量比的中值分别为0.48和0.89;尘埃消光改正后,F([O_Ⅱ]λ3727)-F(Hα)的弥散显著减小.贫金属星系的[O_Ⅱ]λ3727/Hα谱线流量比随星系气体的电离度增高而减小,而富金属星系不存在这种关系.另外,[O_Ⅱ]λ3727/Hα流量比与星系金属丰度相关.当12+lg(O/H)8.5时,星系[O_Ⅱ]λ3727/Hα流量比随金属丰度增加而下降;12+lg(O/H)8.5的星系,谱线流量比与金属丰度正相关.最后,利用气体电离度参数和星系的金属丰度,给出了计算不同类型星系[O_Ⅱ]λ3727/Hα流量比的公式.LAMOST望远镜将观测到大量红移z0.4的星系光谱,利用该公式可以给出星系的[O_Ⅱ]λ3727/Hα流量比,从而可以利用[O_Ⅱ]λ3727谱线流量计算z0.4星系的恒星形成率.  相似文献   

11.
试题原文请参见本刊2005年第四期“奥赛专版”栏目理论题:一、选择题’ D、C、C、A、A、B、A、A、A、C易知Sina=令…a.=巧’(太阳的视角半径),rl=la.u.,几=l秒差距 么R、R、r, aZ rl rZ rz二aZ=丘笠-IAUx15,206265AU=727x10布二、问答题1、解:设太阳的角半径为R,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几太阳的视角直径为a弧度因此此时的太阳张角为2a,=2x727x10一,x6o角秒=0.(X) 87角秒奥赛专版妙2、解:(l)设天体距离为r 49,49矛sin了cos万5000--一一一=一月,r之一=生ZIXIU‘km 5000r,4, 嗡石 ‘ 如果毗=3祀7习.37,则该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为0.3…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一种新方法、以求某天体的引力红移、速度红移和质量,只要事先知道它的红移观测值和偏转角观测值(指的是它的发射线掠过折射天体如太阳所弯曲的角度或者引力透镜中的有关数据)。 所要用的基本公式如下:(一)光线弯曲与光谱频移关系式式中φ为偏转角,GM/c~2R为折射天体无量纲表面引力势,z_(v1)和z_(v2)分别为射线掠过折射天体之前和之后的引力红移。(二)引力红移相加法则 z_v=z_(v1) z_(v2) z_(v1)·z_(v2)。式中Z_r为总的引力红移。(三)引力红移变换式△c/c=z_λ z_v z_λ·z_v。式中△c/c为光速变化率,只要它为已知,则引力红移的两种表示式z_λ和z_v可以相互交换得到。通过这种变换,式(二)可以变成z_λ=z_(λ1) z_(λ2) z_(λ1)·z_(λ2),而形式完全相同.我们叫它为引力红移相加法则是变换不变的。(四)光速变化率。它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公式c=c_0(1-2U)(1 2U)~(-1)推得的。式中c_0为真空中光速,c_A、c_C和U_A、U_C分别为场中A、C两点的光速和无量纲引力势。(五)引力红移和速度红移相加法则。Z_λ=z_(λ0) z_λ z_(λ0)·z_λ 式中z_(λ0)为速度红移,Z_λ为红移观测值。我认为波λ和频率v在描述自然规律方面应有同等作用,即通过类似的红移变换,此红移相加法则的形式仍然不变。  相似文献   

13.
用运转中星仪测时,据梅耶(Mayer)公式,有式中 u:时钟改正量, α:所观测星的赤经, T:所记录的中天时刻, i:仪器的水平差, I:水平差的系数, k:仪器的方位角差, K:方位角差的系数, d:钟速差、光行差、接触条宽、以及其他系统差的订正。今根据徐家汇观象台自1952年11月至1954年2月共16个月间的观测数据,决定T与i的误差ε_т,ε_i,包括观测者(K),(S),(L)三人。徐台测时用口径80mm,焦距86cm的帕兰(Prin)中星仪,目镜放大率约100倍。所用接触测微器由马达带动,并用人手操纵。观测一般使用两具记  相似文献   

14.
在御夫ε由全食到第四次接触前,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2.7米和2.1米望远镜折轴分光仪的Reticon,对Hα进行了四段时间八夜共56次观测,得到了Hα的轮廓、等值宽度、视向速度的变化。在食甚前105天(1983年3月9—10日),在吸收线蓝侧有强的发射,吸收线的等值宽度为1800m,中心附近有两个小的发射,吸收中心的视向速度高于轨道速度。在食甚后约两个月(1983年8月30—31日),吸收线等值宽度增至3620m,两侧没有发射,而呈明显的宽达每侧7左右的线翼,中心结构复杂(有三个发射),视向速度低于轨道速度约30kms~(-1)。刚第三次接触时(1984年1月16日),红端出现强的发射,吸收中心继续紫移,但没有小的发射,吸收线的等值宽度猛减到1440m。第三至第四接触中间(1984年3月16—19日),红端强发射反而减弱,吸收中心向红端恢复,其等值宽度仍在减少,蓝端呈弱的发射。 比较本文的观测与Wright等人在1955—1957年食期间的Hα观测,可以肯定Hα的轮廓变化总体来说是可以重复的,说明这一变化是主、次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认为,主星FI_(ap)外有一个半径大约450R_⊙的盘(或环),以V sin i=70kms~(-1)旋转,它是Hα发射的主要源,“次星”中心是一颗高速(V sin i≥70kms~(-1))旋转的B型星,外围被半透明的大气所包围,并用这一模型对Hα的变化做了定性  相似文献   

15.
说明:第Ⅰ部分为单选题(低年组做第01-10题,高年组做第04-13题),每道题答对得4分,答错或多选扣4分,选"E"(不知道)得0分,不选或者填写除 A-E 之外的其他单个选项扣1分。第Ⅱ部分为计算或简答题(低年组做第14-18题,高年组做第16-20题),每题满分为16分;在答卷时,可以使用不带编程功能的科学计算器;火星和地球的轨道可以被视为圆轨道,火星的轨道半径为1.52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谭徽松等人以所选用标准星的观测轮廓与Gray的转致轮廓直接卷积,再与被测星观测轮廓比较,由此来测量了一些恒星的自转。在这种方法中,当所选标准星自转速度不严格为零时,将引入误差。本文在标准星速度(vsini)_s较小的条件下,进行函数展开,先后给出了轮廓修正关系式R_0(λ)=R(λ)-α_2(△λ_L)_s~2R″(λ),及速度修正关系式(vsini)_0~2=(vsini)~2+(vsini)_s~2。并估算说明,当标准星速度(vsini)_s<5km/s,而被测星速度vsini>20km/s时,该误差可不考虑。  相似文献   

17.
姓名____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所在学校、年级:__________每题10分 cos X=1-X2/2(X以弧度为单位)可能用到的常数或者数值: 1.水星到太阳的距离是0.387天文单位,2003年5光速c=3×108m/s 月7日发生了一次水星凌日,请问在此之后,水星第一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次到达东大距和西大距各是大约多少天之后?地球半径6400km 2.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黄道只有一个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紫金山天文台光谱仪加配太阳像和底片同时移动的同步装置,在底片盒前加可以调节的狭缝,旋转光栅,扫描太阳单色像,得到氢 H_α(λ6563)、氢 H_σ(λ4202)、钠 D_2(λ5896)、氦 H_el(λ5876)(即D_线)、铁 FeⅠ(λ6302A)、钙 C_aⅡK(λ3934)等谱线以及连续光潜区的太阳单色像。从单色像照片上可以看出不同谱线单色像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角、亢、太微左垣与室女座的对话室女座对应于中国的角宿、亢宿和太微左垣。其中内屏一、二(v)三、四(ο)和右执法(β)为室女的脑袋。角宿一(α)为室女拿着麦穗的右手,而角宿二()与太微左垣的东次相、东次将(δ、ε)构成的三角形为室女的翅膀。翅膀的下部,有左执法(η)和东上相(γ)构成了室女的胸部。亢宿一至四(χ、ι、φ、λ)则为室女的下肢和裙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紫金山天文台光谱仪加配太阳像和底片同时移动的同步装置,在底片盒前加可以调节的狭缝,旋转光栅,扫描太阳单色像,得到氢H_α(λ6563A)、氢Hδ(λ4202A)、钠D_2(λ5896A)、氦HeI(λ5876A、即D_3线)、铁FEI(λ6302A)、钙CaⅡK(λA3934A)等谱线以及连续光谱区的太阳单色像。从单色像照片上可以看出不同谱线单色像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